|
|
特区大学 实验大学 窗口大学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10日02:25 中国青年报
深圳大学的校园是“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走出南校区,就可观赏蔚蓝的深圳后海湾,登上校园高处,便可远眺伶仃洋和美丽的港岛;校园内,绿树成荫,芳草萋萋,即便是在秋冬,依然生机盎然,郁郁葱葱。 深圳大学建校24年一路走过的轨迹和取得的成绩,既蕴涵了“面朝大海”的胸襟和气魄,也散发着“春暖花开”的生机和活力。 24年实现“三级跳”创下又一个“深圳速度” 有人问深圳大学校长章必功:“在你心目中,深圳大学在中国的高校里排在多少位?”章必功回答:“如果按照我自己看重的指标,深圳大学排在前几位。”章必功看重的指标之一就是发展速度。1983年,中国的高校版图里增加了一个新名字—深圳大学。24年的办学道路上,深圳大学经受了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和文化积淀薄弱地区能否办好高等教育的质疑与考验,经受了社会转型期高等教育与市场经济的体制性碰撞和观念性冲突,紧随特区,快速发展,创下了一个又一个的“深圳速度”。 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但深圳大学以最短的时间,从无到有,完成了人才培养的“三级跳”,形成了学士、硕士到博士的完整人才培养体系。 1995年,深圳大学通过国家教委本科教学合格评价;1996年,深圳大学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获硕士学位授权;2006年,深圳大学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获博士学位授权;2007年,深圳大学经人事部批准,设立“深圳大学光学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拿到博士学位授权让深圳大学的教职员工都备感自豪,按照规定,一所新办大学要想获得博士学位授权,至少要有25年办学历史。深大不仅提前了两年,而且获得授权后一次性就拿到了3个博士点,这是目前国家规定的最高额度,在2006获得博士授权的高校中,深大是唯一一家。 如今,深圳大学的学科整齐,设有52个本科专业、66个硕士点,4个专业硕士点,3个博士点,1个博士后流动站。而且,学科力量由弱到强,建有一批省级重点学科、省级重点扶持学科,一批省部级、市级重点实验室和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一批省级名牌专业、省级精品课程和1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建立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就必须有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而师资力量恰恰是一些新建大学的薄弱环节。但是,年轻的深圳大学依靠自己的地缘优势和自由宽松的学术环境,同样以超常规的发展速度,迅速聚集了一批年富力强的优秀人才。 深圳大学的师资队伍,有着博士多、海归多、高职称多、年轻化四大特点。今天的深大,拥有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博士生导师44人,国家级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4人,教育部各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6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6人,全国优秀教师3人。深大教师的平均年龄是40岁。 本科立校人才培养目标与时俱进 虽然办学历史并不悠久,但在深圳大学的校友录里,已经有了在国内乃至世界都响当当的名字。 QQ之父马化腾,深圳腾讯公司总裁、首席执行官,1993年毕业于深圳大学电子工程系计算机专业,2004年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25位商界人士之一,他创造的“腾讯QQ”改变了太多人的交流方式乃至生活方式。 周海江,江苏红豆集团总裁,50年来第一位登上美国《福布斯》杂志封面的中国内地服装界企业家,1988年毕业于深圳大学经济管理系。 而更多的深大毕业生则成为了各行各业的骨干力量,有优秀的公务员也有农村社区的杰出管理者,都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近三年来,深大应届毕业生的年底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 人才培养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得益于深大始终坚持“本科立校”的办学方针以及与时俱进的人才培养理念。 深圳大学党委书记江潭瑜和校长章必功认为,大学始终都要把育人这件事放在首要位置,如果人才培养和科研之间出现了矛盾,首先要保人才培养。 本着这样的认识,深大的领导班子坚持把本科教学工作作为学校永恒的主题。党委书记和校长是教学工作第一责任人。即使是在学校申请博士点成功之际,仍然明确提出“我们需要一个强大的本科”,并以制度为导向,以政策为杠杆,全力保障本科教学的中心地位。 人事制度支持教学。全校编制结构,专任教师占60%。教师平均岗位津贴标准高于其他系列。外聘教师,同岗同酬。职称评审,实行教学一票否决。 经费分配保证教学。本科教学经费逐年增加。本科业务费、教学差旅费、体育维持费、教学仪器设备维修费等四项经费,年均增幅为4.83%。 基本建设优先教学。从“九五”到“十一五”,已投入6个亿扩充教学资源。建设教学楼、体育场馆,教室多媒体化和校园信息化。 科学研究结合教学,为人才培养服务。建立“所在院中”的学院体制,支持学院走产学研结合道路。 办学格局,本科为主。研究生发展规模控制在本科的六分之一。在确保本科教学中心地位的同时,深大在不断思考,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演变的背景下,在精英式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型的过程里,大学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究竟是什么? “培养高级专业人才”是很多大学设定的本科培养目标,但在章必功校长看来,这样的目标既不切合实际又缺乏可操作性。“我们的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阶段,但还在喊着精英化时代的口号。”章必功说:“即便是名校毕业的研究生,又有多少能成为高级专业人才呢?” 章必功认为,只有那些能影响周围人生活的人才是真正的“人才”,比如马化腾、比尔·盖茨。如果多数大学毕业生都能够胜任自己的工作,成为事业骨干,就是教育的成功。于是,经过不断的反思、拷问、提炼,深圳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和理念日益清晰:适应本科教育大众化,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厚积薄发、经世致用;办学以学生为本,育人以素质为本,素质以做人为本;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专业教育为主干,以教学质量为核心;培养素质好、基础好,上手快、转型快的事业骨干。明确了培养什么的人和怎么培养人之后,一系列的教学改革开始推行,培养效果也显而易见。 一方面,创新创业型人才脱颖而出,标志就是2003~2007年,在校本科生公开发表学术研究论文113篇,其中,发表英文论文 14篇,被SC I收录9篇,EI收录15篇,ISTP收录6篇,CSSCI收录3篇。机电与控制工程学院2005届陈圣仁等毕业生的设计作品“足部仿生按摩器”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另一方面,多数毕业生的英语、计算机等基本技能熟练,专业技能训练有素。用人单位对深大毕业生的总体评价是“思想观念新,适应能力强,职业道德好,有团队精神,工作认真负责,能独挡一面”。被问卷调查的1172家用人单位的平均满意度达到99.90%。 科研强校 精心营造学术校园 没走近深圳大学的人很容易形成一种先入为主的判断:深圳大学,地处市场经济最发达的特区,又是新建学校,教师学生必然心态浮躁,既没有浓厚的学术氛围,更缺少拿得出手的学术成果。但是,当你走近深圳大学、了解深圳大学以后,就会发现,这所年轻的大学其实不是人们想象的那样,这个美丽的校园也是一座学术的殿堂。 在坚持“本科立校”和“教学中心地位”的同时,深大人也深知,学术科研是现代大学校园的支撑之一。科学研究也是大学的基本任务之一,而且学科力量增强了,学术水平提高了,学校的综合实力才能提升,也有助于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因此,在深圳大学的办学思路里,既强调“本科立校”,也提出了“科研强校”,打造“学术校园”。 牛憨笨,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电子光学理论和变象管诊断技术研究领域杰出代表之一,曾任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研究员。1999年9月,牛憨笨院士和他的课题组18名成员,成建制调入深圳。 这是深圳引进的第一个院士。如今,牛憨笨院士担任深圳大学光电子学研究所所长。光电子学研究所以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和培养高层次人才为主要任务,开展具有前瞻性、创新性、自主知识产权和潜在市场前景的高新技术应用基础研究,已建成“光电子器件与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求贤纳才”固然能提高学校的科研实力,但要打造一所学术校园,还要靠合理的机制和良好的外部环境。党委书记江潭瑜和校长章必功提出,在深大,要探索建立起学术主导、民主管理的机制,提倡学术自由,营造宽松的环境氛围,“让大学里行政权力淡化一些,学术权威浓厚一些”,党委书记江潭瑜说。 校领导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2006年6月,学校成立了由布衣教授组成的教授人事工作委员会、教授财经工作委员会,实行“教授治学”,实现人才招聘和资源分配的学术主导。 今天的深大,学术氛围日渐浓厚,学术水平迅速提升。 2006年,深大全年科研经费突破9000万元,比2005年的6100万增加了47.5%。科研项目层次提高了,深圳大学今年申请到的国家自然科学基本项目达到28项,比去年的15项增加了近1倍。 尤其是李景镇教授荣获200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填补了深圳建立特区以来的空白,实现了历史性突破,让全体深大人都为之自豪。 明年,深圳大学将迎来自己25岁的生日,风华正茂的深大已经为自己规划好了25岁以后的发展目标:到2020年,把深圳大学建设成为与深圳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相适应,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高水平、有特色的综合性教学研究型大学。 如何实现这一目标,深大人思路清晰。深大党委书记江潭瑜作了具体阐释,一是要通过人事、后勤、管理等方面的改革,自造体制机制优势;二是要通过深圳的新产业优势,自造学科优势;三是要通过城市的“名片”,形成人才聚集优势。 过去的24年,深大在各个领域都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我们相信,未来的深大,在特色之路和创新之路上依然会走得又快又好,不断实现跨越式发展。“深圳大学的前景一定是非常光明灿烂的!”校长章必功充满信心地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