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教学泰斗:拓荒问道57载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12日08:40 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
偷研道学 勇闯学术研究“禁区” 1947年,卿老进入川大法律系求学,1954年在人大哲学研究生班毕业后,挑起了科研教学和行政工作的双重重任,1959年负责创建了四川大学哲学系。 在动荡的岁月里,卿老开始转向研究道教文化,勇闯学术研究“禁区”。在六七十年代,很多知识分子视道教为 “禁区”。而道教研究在国外却十分风行和备受尊崇。尤其1968年和1972年的两次道教国际学术研究会议上,出席会议的各国众多代表中却没有一个中国学者。卿老毅然选择做一名中国道教学研究的拓荒者。 70年代,卿老开始偷闲从事道教学术研究,进行《中国道教思想史纲》的撰写。十年磨一剑,“文革”一结束,卿老这部著作出版,立即引起道教学术界的轰动。80年代中后期,卿老主编的《中国道教史》(1-4卷)使卿老成为中国道教学无可争议的泰斗和权威。 耐住寂寞 宗教研究所名扬四海 1979年,在飞往昆明的飞机上,他邂逅了当时鼎鼎大名的道教文化研究学者陈国符先生。“创立一个宗教研究所吧!”在陈先生提议下,卿老着手创办了四川大学宗教所。 治学寂寞,还要拒绝很多诱惑。80年代,受商品经济的冲击,很多学校都努力将科研和经济挂钩,实现经济上的实际效益。而宗教研究所在卿老的领头下潜心研学,国家级和省部级重点项目、国际资助的科研项目,一个个接踵而来,宗教学被评为四川省首批重点学科,成为全国首个宗教学博士学位授权点,四川大学宗教研究所名扬海内外,逐渐成为国内外研究道教学术的中心场所。 治学严谨 二手文休想蒙混过关 在卿老80岁寿典的“全家福”照片上,一百多名友人、弟子及二代弟子围在卿老周围,延续着卿老道教文化研究的精髓和百世基业。 “恩师学风严谨,我写博士论文时,老师教我引文必须忠实原典,引自哪个段落、哪个章节皆必须有出处。”卿老弟子、川大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潘显一教授说,“一切二手文都不能蒙骗老师的眼睛,他都会用笔挑出,标点符号都不放过。” “有一次,法国博士生韩涛曾登门造访卿老,请卿老传授研究学习方法,卿老给了他一个非常精要的答案,那就是‘实事求是’,因为老师自己也是这样做的。”潘显一教授说。 退居二线 依然是个“大忙人” 现在卿老已“退居二线”。但老骥伏枥,他仍在从事繁重的科研任务,正在进行九五重点科研课题《中国道教思想史》的撰写。此书是《中国道教思想史纲》的姊妹篇,已耗费卿老10多年的心血。在记者敲开家门前,他才从研究中抬起他那颗思辩的头脑。“从九五到十一五,这个课题我已研究十余年了!明年可以出炉。” 采访中,卿老家的电话响个不停,有弟子致电学术问题,有友人致电向卿老问候,而就在前几天,80岁的卿老还乘飞机到香港参加学术交流会…… 记者发现,卿老就住在百岁老教授石璞的楼下。“她可是我的‘顶头上司’哦!”卿老竖起食指,指着天花板诙谐地说道。 人物简介 卿希泰,四川三台县人,1928年1月生。1951年四川大学法律系本科毕业,1954年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研究生毕业。1959年负责创建四川大学哲学系,曾任该系副主任,副教授。1980年负责创办四川大学宗教学研究所,曾任该所所长,教授。现任四川大学文科杰出教授(院士待遇),“985”工程“宗教与社会研究”创新基地首席专家,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委员会主席,宗教所名誉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记者 余媛媛摄影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