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广西倾力打造文化产业加速推向东盟市场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14日00:19 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北京十二月十三日电(记者 蒋雪林)黄格胜是广西艺术学院的院长,这位以画《漓江百里图》而蜚声海内外的著名画家,今天在北京带领由百名画家组成的团队,欲以漓江画派的风情带给首都人民惊喜。

  从十三日至二十六日,漓江画派将在国家最高艺术殿堂之一中国美术馆,集体展示百名画家的作品。这次展示是广西为打造漓江画派进行运作的一部分。为培育漓江画派,《广西“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作了重点规划。

  “漓江画派”以闻名天下的漓江来命名,作为广西美术界的代表品牌而独立于中国美术流派之林。它涵盖了诸多画种,包括中国画、油画、版画、水彩、雕塑等画家队伍。中共广西区委宣传部部长沈北海说,广西成立“漓江画派”的目的,是整合广西分散的美术力量,把广西美术的影响做大,做成知名艺术品牌。相信这次展览会给首都北京带来广西文化艺术的清新之美。

  “漓江画派”只是广西倾力打造文化产业的一个缩影。在此之前,广西最成功的文化品牌运作是《印象•刘三姐》。桂林的山水实景剧《印象•刘三姐》的产业化运作,已经成为中国文化产业运作的典范。该项目入选了文化部命名的全国首批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获得中国演出家协会评出的十大演出盛事奖和文化部首届创新奖,其产业化带来的巨大经济贡献,远远出乎人们的意料。至今,演出总场次已超过一千场,观众超过一百六十多万,三年票房冲破二点五亿元人民币。

  曾几何时,以“老、少、边、山、穷”等地理劣势因素著称,并集合“野、蛮、恶、劣、浅、陋”等历史弱势因素于一身的广西,一提起“文化”,给外界的便是“花巾裹头、赤脚嘹歌”的印象。

  现在,这些尴尬事都成了昨日记忆。广西以令人难以置信的态势,打响了《印象•刘三姐》这一文化品牌,并将这一文化现象成功“移植”到越南下龙湾,《印象•刘三姐》创意还将“扎根”柬埔寨吴哥。

  当时代的发展把广西推向中国—东盟自贸区前沿,广西由边疆变成对外开放的桥头堡时,广西的“老、少、边、山”便由劣势演变为优势,沉淀于民间千百年的文明根基有了动力,古老的文化因子生根发芽,并茁壮地开花结果。

  独具广西鲜明民族地域特色的民间传统工艺精品,如靖西旧州绣球、临桂五通“三皮画”等,经过创新性开发,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和销售网络,形成了广西民族工艺文化生产大军。注入创新元素的传统民族工艺产品整体进入了国际市场,远销美国、英国、韩国及东盟的新加坡、泰国等地。

  被文化部命名为“绣球之乡”的百色市靖西县旧州村,全村四百多户,有六百多人从事绣球生产,仅绣球一项年收入就达三百万元人民币;具有广西浓郁特色的舞台剧《八桂大歌》在北京、香港等近二十个城市演出了一百六十多场,票房收入达八百万元人民币。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从下里巴人到阳春白雪,从民族区域到世界舞台,广西“一穷二白”的文化现象已经一去不复返,这个与东盟国家山水相连的省份,在未来的发展中,文化产品将成为其与东盟贸易的主要领域。完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