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全域成都:跳出圈圈划圈圈

  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讯:

  自从成都提出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思路以来,“统筹”二字就一直占据着成都决策层的大脑。几年来,随着成都统筹城乡实践的不断深入,城市发展的核心理念也在不停地换代升级。

  城乡一体化甫一提出,当时用以指导工作的“六句话”中第一句就是:以规划为龙头。成都统筹城乡的每一个阶段都伴随着规划的进步。从城市规划到城乡规划,从没有统一规划到第一次系统规划工业、商业布局,在2003到2006年间,随着众多规划的出台,一个城乡统筹,共生共荣的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经济学家王进分析说,今年设立试验区,中央没给钱没给政策,只给了一个字:“准”,准许成都先行先试。但先行先试步子应该迈多大,谁也说不准。

  但成都不能等,就在外界诸多猜测之时,成都市已经悄然展开布局……

   打破行政圈 从精简到整合

  从行政体制改革上说,成都已从简员增效、转变政府职能等方面跨入了重新整合新部门,打破行政区域进行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阶段

  投促委:管好招商的橄榄枝

  2007年1月17日,南风二级。腊月的成都市民正在为即将到来的春节做准备。就在老百姓们期待着大假来临的时候,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部门——成都市投资促进委员会成立。低调,是投促委给人的第一印象。除去成立当日相关负责人接受了记者的采访,之后便再无大篇幅的报道。在此前两个多月的筹备期中,投促委也甚少进入媒体视线,甚至市委领导在一次与媒体的会议上提到投促委时,许多记者面面相觑:“投促委是哪个部门?”

  对于投促委的成立,熟悉内情的人将其称之为打破常规。这是一个没有编制、没有行政级别的非常设机构,但它所承担的职责要统筹协调规范全市的招商引资,而且整个部门中大约有超过20%的政府雇员,他们都掌握了熟练的外语和丰富的专业知识。

  了解成都统筹城乡数年实践的人会认识到,投促委的成立,看似新鲜,实则必然。

  在数年的实践中,招商引资和产业集中发展至关重要。然而,就在一大批重大项目先后落户成都的同时,个别地区迫切的发展愿望,也使无序竞争的问题日益突出,造成了公共资源的浪费,而一哄而上、分散建设也极大影响了产业的集中发展。

  据透露,投促委的成立源于市领导的爱尔兰之行。爱尔兰人口和成都差不多,因为有一个专门的协调机构,招商引资工作搞得好,不一哄而上。

  回来以后,有人建议,能不能把商务局承担的招商引资职能拿过来,组建一个类似的机构。但是,成都市没有政府部门编制批准权。抱着试一试的想法,面向社会广泛招聘政府雇员,投促委,渐渐进入视野。

  投促委成立后,将归口管理全市投资促进工作,承担原属于不同市级部门的三次产业招商职能,整合原电子信息、医药、汽车、航空航天与核能、模具等5个产业推进办为产业发展处,将上海、深圳办事处纳入管理范围;原市外商投资促进中心也更名为市投资促进中心,在市投促委管理下,负责内外资重大项目信息的收集和前期促进。

  投促委成立之后,马上确定将高新区、经开区及全市的18个工业集中发展区作为“重点区域”;电子信息、医药、汽车、航空航天与核能、模具作为“重点产业”;投资2亿元以上的国内投资项目和2000万美元以上的外商投资项目作为“重点项目”予以推进,一套相应的促进政策同步草拟。

  工业分散的源头在于招商引资发展工业推动经济发展的传统机制,财政“分灶吃饭”,乡镇甚至村都竞相招商,即使有了规划也难管住。继建立公共财政、规范政府职能的改革之后,成都新成立投促委,首先在重点产业、重点区域、重大项目上进行全市的统筹,从创新招商引资体制机制入手,目标指向根治“有规划管不住”的深层次难题。

  统筹委:兵马未动,机构先行

  6月9日,成都市政府在城南的新会展中心宣布,成都获批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同时获批的,还有重庆。时值中国经济五十人论坛成都研讨会召开,陈锡文、牛文元、李小西、汤敏等众多重量级人物齐聚蓉城,深入探讨成都城乡统筹的实践。仿佛一瞬间,全国的目光都投向了初夏的成都。

  试验区对成都意味着什么?“自费改革”的成都如今坐正,今后又将走向何方?一时间,种种讨论和猜想铺天盖地,媒介更是冠以“新特区”等种种刺激性的字眼。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政府的谨言慎行。

  就在外界诸多猜测之时,成都市已经悄然展开布局。

  6月12日组建的成都现代农业发展投资公司,通过市场化运作,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融资300亿元。早在之前的3月26日,市属国有独资公司——成都市小城镇投资有限公司成立。其主要职能是引导和集聚信贷资金及社会资金投入小城镇建设。一系列新国有公司肩负着改革向纵深推进的使命,旨在强调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外界普遍认为,这是这个城市“领命”之后,“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强烈信号。

  就在成都获批试验区后不久,有消息传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试验,不排除下一步机构的更大整合。有人士预测说,可能会成立一个专门机构,把农委、发改委、国土、规划、社保等多个部门的职能统领起来,专门牵头统筹城乡工作。

  果不其然,9月,成都市组建市统筹城乡工作委员会,负责成都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的相关工作。

  成都市统筹城乡工作委员会既是市委的工作机构,又是市政府的工作机构,列入市委工作机构序列,主要负责成都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的相关工作。成立后的成都市统筹城乡工作委员会挂成都市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工作领导小组(成都市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牌子。

  统筹委配备行政编制29名,其行政编制来源从市级相关部门选配人员中划转解决。选调部门主要来自市委宣传部、市农委、市规划局、市建委、市国土局、市发改委、市经委、市商务局、市劳动保障局、市金融办、市民政局和市财政局等。但是直到年底,统筹委的工作人员只有10多人,远未达到29人的编制。统筹委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精简高效,因事设岗是这个新成立部门的原则。

  重划经济圈 从行政区到功能区

  成都市的综合配套改革,就是要打破旧的行政体制,以功能区划为主,按照经济发展规律,实现要素、资源的市场化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

  7月,中共成都市十一届二次全委(扩大)会议召开,会议正式提出“全域成都”为试验区规划方向。“城市是现代的城市,农村是现代的农村;现代城市和现代农村和谐相融、充满活力,现代文明和古代文化交相辉映、充满魅力;城乡的天更蓝、水更绿、百姓的生活更幸福……”市委向全市人民勾画了一幅美好图画。

  一个月后,在成都市2007测绘工作会上,市规划局透露了关于“全域成都”规划的思考和基本想法。根据初步的思路,今后,成都市12390平方公里的区域内,将形成一个中心城、14个新城、306个镇、约600个中心村、约3000个聚居点的五级城市结构,轨道交通和高速公路将到达新城、快速路将到达各重点镇、村村通公路。而龙门山、龙泉山将打造为旅游发展带。

  市规划局万小鹏博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全域成都”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从规划上来说,是要把成都12390平方公里的区域看成是一个整体进行统一规划,并按规划统一建设。

  在功能区划上,“全域成都”的规划借鉴了北京的一些做法,考虑将全市分为城市功能核心区、城市功能拓展区、生态功能优化区等三个分区。在交通体系方面,将有轨道交通、高速公路直达每一个新城,快速路直通重点镇,而全市的村村都通公路。公共服务设施之中的中小学布局上,中学将配套延伸至乡镇、小学配套延伸到社区。而医疗设施方面,将构建两级医疗服务体系,即综合医院(包含专科医院和中医院)、社区医院。

  根据测绘工作会上播放的一段关于成都市规划的宣传片,成都市在空间发展格局方面,将突出六条发展走廊的建设,为支撑走廊发展,规划形成市域尺度上的“环状+放射”的道路格局。即由4条环路、10条轨道线路、33条放射道路组成的综合交通体系,使走廊与中心城之间的通勤交通分担率达到55%以上。

  按照这一理念,下一步,成都市将运用“全域成都”的理念和“三个集中”的原则,完善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及产业规划等城乡一体的规划体系,逐步形成“一城两带六走廊”的格局,整体推进城市和农村的现代化。其中,一城指中心城,两带即龙泉山脉和龙门山脉,六走廊即中心城——华阳——正兴、中心城——双流——新津——蒲江、中心城——温江——邛崃、中心城——郫县——都江堰、中心城——新都——青白江——金堂、中心城——龙泉驿。

  全域成都,意味着成都市的综合配套改革将打破区域、行政体制的障碍,以功能区划为主,按照经济发展规律,实现要素、资源的市场化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不禁令人联想到,这与年初成立投促委的初衷一脉相承。专家普遍认为,成都获批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和全域成都概念的提出,标志着成都城乡统筹进入了新阶段。

   跳出都市圈 从一盘棋到一颗棋

  当城市规模扩张到一定程度后,就会出现拐点,出现不经济现象,从而迫使和推动城市化发展道路的转型和深化——城市分工和城市群的成熟和崛起。成都正处于“对内一盘棋,对外一颗棋”这一发展阶段

  9月2日,成都对外发布未来10年试验区总体目标框架文件,寄望用10年时间,建设成为中国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现代制造业基地、现代服务业基地和现代农业基地。

  按“全域成都”的规划,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将主要以现在的高新南区为主;现代制造业基地由龙泉经济开发区,彭州,青白江—新都和新津—双流这四个片区以及20个工业集中发展区和10个工业集中发展点构成;现代服务业基地主要包括:中心城区将以金融、信息、会展等高端产业为核心,形成北部商贸片区、南部科技商务片区和东部工业商务等三大片区;现代农业基地则以地势来划分,平原地区集中发展粮油、生猪等农业产业,丘林地区重点发展水果等产业,山区则重点发展林木和水产。

  当城市规模扩张到一定程度后,就会出现拐点,出现不经济现象,而且会面临资源环境的制约,从而迫使和推动城市化发展道路的转型和深化——城市分工和城市群的成熟和崛起。成都正处于这一发展阶段。

  2007年4月2日,四川省和重庆市在成都签署了《关于推进川渝合作共建成渝经济区的协议》;2007年10月20日,两省市相关部门和涉及区县,在四川省广安举行了“首届川渝毗邻地区合作互动工作座谈会”,签署了《川渝毗邻地区合作互动框架协议》和《川渝毗邻地区合作互动工作协调机制》两个合作文件,各个部门和涉及区县也开展了一系列合作。

  “全域成都”的概念中,包含了都市经济圈、成都经济圈和成渝经济圈三个圈层,从某种意义上理解,成都将在更大的区域来统筹、平衡各区(市)县的功能、发展规模和目标。其实看到机遇的何止成都,成都周围的德阳、绵阳等市县,也希望借助成都获批试验区的“东风”,拉动区域经济的发展。而四川与重庆毗邻的14个县区,更准备好要借助川渝合作示范区(县)建设机遇,促进县域经济和统筹城乡发展。

  区域合作在“全域成都”概念和城乡统筹工作方法的引领下,逐步迈向全方位、多层次、多形式的深度合作,使得各地的优势资源实现互补,产业升级提档的速度也同时加强。大统筹、大产业、大发展,正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