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江:生态是上天赐给我们的财富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18日09:34 四川新闻网-成都晚报

  嘉宾:蒲江县委书记张俊国

  主持:成都电视台主持人郭月

  整理:成都晚报记者钟宇 吴婧婷

  摄影:吴婧婷

  时间:12月12日

  地点:成都电视台演播厅

  特别提醒

  此次访谈将于今日12:58分在成都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播出

  精彩语录

  ●我们慢工出细活,要真正探索一条城乡一体化的实践之路

  ●生态是上天赐给我们的财富

  ●这钱谁都会花,但要花得值得,要有效果

  ●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不能跟着别人屁股后面跑

  嘉宾简介

  张俊国 1966年10月出生,黑龙江青冈人。1986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8年7月参加工作。成都科技大学水利工程系毕业,大学学历,工学学士。曾任成都科技大学团委书记、共青团成都市委书记、党组书记;现任蒲江县委书记。团中央十四届候补委员;成都市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委员;成都市青年联合会第九、十届委员会主席;成都市第九、十、十一次党代会代表。

  蒲江简介

  蒲江始建于公元554年,位于成都、雅安和眉山三市交汇处和川西旅游环线发展带,为成都西南门户、进藏出川咽喉要道、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地。蒲江是国家生态示范区,全县森林覆盖率达46.6%,空气质量优于国家Ⅱ级标准,地表水质达到国家Ⅲ类水域标准。朝阳湖、长滩湖、石象湖和飞仙阁“三湖一阁”组成的省级风景名胜区和汉代古盐井、唐代摩崖造像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坐落其中。蒲江是国家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国家茶叶标准化示范区、全国“三绿工程”茶业示范县、全国优质杂柑基地和省无公害农产品加工基地。

  土地整理农民变市民

  主持人郭月(以下简称郭):张书记,欢迎来到“新城对话”。1994年我第一次去蒲江采访的时候,走了6个小时。后来高速公路通了,缩短了距离。蒲江地处三圈层,是农业大县。这样的地方要发展,相对于其它区县还是有很多困难。是不是这样?

  张俊国(以下简称张):对于这个问题,我有不同的看法。其实蒲江最“热”的时候是上世纪80年代的朝阳湖,成都的大学生都去过。

  郭:我也去过。

  张:当时我在成都读书,对蒲江的印象是有点远。但蒲江今非昔比了,高速公路开通之后,实际上把蒲江融入了(成都)一小时经济圈。从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叫半小时经济圈。特别是 “全域成都”规划后,我们要建城市快速通道,到那时跟成都就更近了,(就可以)改变原来给人远的印象。

  郭:那现在的蒲江是什么样?

  张:从我个人的感觉,现在的蒲江欣欣向荣,城乡一体,均衡发展。整个蒲江完全融入了成都大的经济发展圈,而且已经具备了快速发展的基础和条件。

  郭:蒲江在去前年,“土地整理”“复兴乡”这(些词汇)在报纸上见得比较多。当时蒲江是怎样一个思路,怎么去操作“土地整理”的?

  张:这事说起来很简单。成都市在2003年开始实施城乡一体化,我们2004年实施这个项目。实际上土地整理并不是一个新鲜事物,在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国家都在做,当时叫整理土地。我们在城乡一体化的大背景下,把简单的整理土地变成土地综合治理。当中最核心的就是按照“三个集中”思路因地制宜,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一体化战略。大家都知道农民离不开土地,但农民靠那一亩三分地发不了财,更谈不上可持续增收。怎么办?我们就提出了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和标准化发展。实施引进龙头企业来进行土地规模经营,农民就地转化为产业工人,在里面打工。那么他们就可以赚两份钱:土地基本收入,就是我们说的土地租金或入股分红;另外就是就地转化为产业工人的工资。在这种思路下,我们实施了土地综合整治,应该讲非常成功,成为了四川省“金土地”工程示范工程。我们这样做,在某种意义上讲,让城乡真正做到了一体化,城市支持农村,农村支持城市。

  郭:但事实上不可回避的是,在这样一个区域做城乡一体化,一定会比一圈层二圈层的区域更有难度?

  张:说起这个,我有一些感触。记得当时做土地整理时,我们没有简单地按过去的方式,而把它纳入了城乡一体化战略中去。说实在的,包括认识的不断深化,都经过了半年多的苦苦思索。

  郭:是啊。在发展过程中要寻找一个破解点,确实是很不容易。

  张: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回过头看容易,当时难。当时县委县政府就和市国土局达成了高度一致。我说我们叫慢工出细活,要真正探索一条城乡一体化的实践之路。事实证明我们成功啦。今天我带了些图片来,里面就有反映土地整理问题、解决农民集中居住问题,这在过去不可想象。

  郭:(看图片)哦,农民都住在这儿了,原来的贫瘠地区和荒岭山坡都建成集中居住区了。

  张:对,都建成这样的集中居住区。通过我们的一些政策,让农民在居住上基本不用花钱。你再看这个(另一张图),老百姓笑逐颜开,喜气洋洋的。他们背后就是猕猴桃产业基地。过去这些农民收入很低,现在有租金、有股金、有的还当工人了。真的,我从他们脸上都看到了新农村的希望。

  郭:用这样的方式,蒲江有多少农民因此受惠呢?

  张:目前在我们全县土地流转接近10万(亩),占了整个土地保有量的三分之一。这个数字不小啦,按照我们目前想法,我们争取要在明后年,土地流转到百分之五十以上。土地流转了,农民干什么去。我刚才说了,第一就地成为产业工人;第二,就是发展工业和现代服务业,让农民进城。享受现代工业文明和城市文明。

  三个湖打造生态新城

  郭:说到工业……

  张:说到蒲江工业,现在我们提出了一个口号:坚定不移地发展工业。但我说的这个工业不是化工、冶金之类。我要发展的叫生态工业。

  郭:说到生态,其实在蒲江,生态是最大的资源之一。那你们是怎样利用这个资源的?

  张:我们有这样一个理念,就是生态是蒲江“立县之本、强县之机、发展之源”。市委领导也多次提出了,蒲江最大的优势就是生态,要打好生态牌。这几年啊,我们坚定不移地按照要求,努力地发展生态,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看到了希望,也尝到了甜头,体现了后发优势。我们的发展战略叫“生态经济立县,绿色产业共赢”。生态是上天赐给我们的财富。

  郭:是啊。蒲江有石象湖、长滩湖、朝阳湖,哪儿有这么漂亮的三个湖啊!

  张:说实话,在其它地方我都没看到,我对这三湖也情有独钟。说到这儿,我今天可以很自豪地说,按照老百姓的话,今年将把蒲江三个湖全“卖”了!但这个“卖”要用引号,就是全部找大开发商来进行三个湖的整体打造。石象湖投资30个亿,打造成现代主题花园和生态农庄。朝阳湖投资20个亿,我们要建朝阳湖“5A”景区。长滩湖大概也是二三十亿。算起来,这几年这几个湖,就要投入七八十个亿。从一定程度,蒲江就改变了,不仅不是你刚才说的6小时概念,还是一个真正的宜居之城、创业之都。

  郭:我刚才说的6小时是以前的距离,现在蒲江变了,但生态和工业的矛盾怎么解决呢?

  张:这个问题要从两个方面看。发展蒲江生态,特别是现在三个湖的打造是成都市委和市政府非常重视的项目,市委领导对我们寄予厚望。县委县政府在这方面下了大力度,还是按照提出的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业的思路,都有生态的前提,贯彻生态理念,蒲江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刚才我说过,发展工业坚定不移,工业是一个县能不能强的一个基础和关键;第三产业没有二产业的支撑,只能是一时的,所以我们一定要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市里今年给了两个亿,把它投进去了。这花钱谁都会花,但要花得值得,要有效果。不久前我给市委领导打报告时说“请您来检查”。因为我承诺过,干不好就辞职,呵呵。现在他们也都来看过,比较满意。今年我们打了一场攻坚战,这两个亿花在工业区拆迁整理上和工业区招商引资上。

  今天蒲江的发展不容易啊,给以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省委第九次党代会上,提出了“三个非常”:就是要行非常之策,作非常之为,用非常之力,现在把它用在蒲江建设上,非常恰当!我个人认为一个地方,特别是落后地方就要用非常之策,以非常之力,行非常之效。

  惠民工程教育卫生就业三提高

  郭:这两年成都市实施城乡一体化战略,给了各个圈层每个书记一个命题:怎么立足当地情况协调发展?

  张:说到这儿我要谈谈感受了。市委市政府提出一体化战略非常正确,可以说,蒲江是一体化战略最大的受益者。反过来说,我们也是最坚决的实践者,这些蒲江老百姓能看得到。没有一体化战略就没有蒲江今天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是成都市第一个实施农村标准化教育的试点县。成都市第一个农村标准化学校就在蒲江大瑭镇开建,它有标志性意义。市委主要领导都去看过。

  郭:过去大塘是很穷的地方,如果没有建立这样的学校,可能很多农村孩子要上学很困难吧?

  张:要读书没问题,但条件差啊。不像现在,我们农村一些学校的硬件比县城都好。县委也一再强调,要让农村孩子也享受到一些城市发展带来的成果。教育部全国农村义务教育的现场会去年也在成都开,专门来蒲江参观。大家都赞不绝口,在这样一个地方能够把教育办成这样,真的不容易。当然这不完全是我们的功劳,也不完全是县里的功劳,要感谢市委市政府。第二、卫生。成都市现在实施的政策让老百姓看病不难了,而且看得起病了,这个真的是实惠。市委市政府这几年的一体化战略真正在潜移默化中惠及我们成都1100万百姓。第三、没有一体化战略,没有三个集中的实践就没有蒲江工业的今天。说真话,我们工业发展区2003年开建,恐怕在成都也最晚,但短短不到5年的时间,现在工业集中度接近50%了。当然量很小,但纵向看发展是飞跃的。现在我们引了几个相当大的企业,新加坡上市公司等;以青羊区蒲江县新模式:对流模式,把温州大企业引来了。我们共建一个新园区叫蒲东轻工产业园。不久前春城书记来,说蒲江有蒲东了,还有蒲西吗?(笑)我们蒲东全称叫蒲江东部轻工产业园。沿海产业转移项目我把它承接下来,当然它是零污染,环保的。

  郭:你刚才说到了,市委市政府城乡一体化战略让1100万成都市民因此受惠,那么在这么一个战略之下,做为区县的书记,你想得最多的是什么?压力在哪?

  张:说实话,蒲江按照三个集中的要求还有很多事要做,很远的路要走。实际上市委领导讲的“因地制宜”就是遵循规律,我认为不是搞一刀切,更不搞形式主义和形象工程。我认为,一体化战略最大的是适应了社会发展,让老百姓尽快和现代工业文明和城市文明接轨,要广大农民早日过上市民生活,特别是享受市民基本公共服务,我认为这是基础。教育也好,卫生也好,文化也好,都是基本公共服务,应该由政府提供。再一个,市上关注民生,以人为本,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市委市政府最关注的就是就业、社保。就业是民生之本啊,市委市政府给我们下的最大的指标,我们感觉压力最大的就是老百姓就业。我们想办法:第一,让老百姓就业;第二,有稳定的就业;第三,有一个高收入的就业。那么在这方面是我和县委班子很重视的事,让我们没有零就业家庭,让老百姓都能够过上好日子。蒲江整个人口是26万,现在农业人口21万。说真话,21万绝对数不大,但在蒲江相对数就大,我们城市化真的任重而道远,所以要坚定不移地发展现代农业,坚定不移地抓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更多的岗位和就业机会。

  “三情”投入用心建设我们的家

  郭:以你的描绘,蒲江将会有一个质的变化?

  张:不单是质的变化,我个人认为是翻天覆地的变化。为啥这样说呢?我算了一笔账,现在引进的花样年华项目,房子卖得非常好,蒲江的干部没想到,公司也没想到,现在卖到5000块钱一平米。那么它带动着蒲江将来就是成都的一个卫星城,在那休闲度假,包括养生都是非常好。我准备建一个研发产业,真正把蒲江变成一个度假休闲养生的基地。

  郭:看来我们也得赶紧想办法到蒲江去置业。

  张:说到这,我有一个感受,蒲江远、落后。但我们提了这么两句话,两个观点:第一是坚定不移地抓教育,越是欠发达地方越应该重视教育,振兴蒲江的关键也在教育,这几年在财政收入的增长上,多数都投在了教育上。现在蒲江教育真正做到了城乡统筹,教师和公务员收入一样;第二,我们提出了三情意识:对群众深怀感情,对工作永葆激情,对未来充满豪情。为啥这样提?现在的三情教育在我们干部群众当中已深入人心,可以说大家是一种奉献。蒲江干部收入很低,但就在这种情况下,大家就是带着一种感情对群众,带着一种激情对待工作,带着一种豪情憧憬未来。真的不容易,这是我的肺腑之言。

  郭:那么蒲江现在还穷吗?

  张:穷是相对的。我经常说两句话,蒲江人穷志不能穷,我们要有志气;第二句话,经济落后,但观念不落后。所以说我刚开始说的”三个非常“就是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不能跟着别人屁股后面跑,永远撵不上,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就要有非常之策,以非常之利行非常之举。

  郭:您今天让我感受到了一个非常的采访,谢谢。

  对话手记

  张书记很有意思,对话开始时我说了一点蒲江的“坏话”,说第一次去蒲江采访时走了6个小时,感觉蒲江实在太偏远了。张书记直到最后还“耿耿于怀”,扭住我那“6个小时”不放。单从这,可以看出他对蒲江的感情真的很深,真为今天的蒲江感到骄傲。蒲江这几年变化很大,蒲江的干部群众做出了很大的努力,拿着“比别的地方低几倍、十几倍甚至更多的工资”艰苦奋斗,改变了地方面貌,也改变着人们对蒲江的印象。要做到这点,的确是需要“对群众深怀感情,对工作永葆激情,对未来充满豪情”才办得到。

  (郭月)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