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资源资本化:现代农业发展的核心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20日07:13 湖南在线-湖南日报

  湖南洞庭水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罗祖亮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俗话说,“无工不富,无农不稳”。随着全球人口不断增多,食物消耗必然不断增加;加之自然与人为因素影响,全球耕地日渐减少。要养活全球几十亿人口,农业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强化农业基础地位,无疑将会愈来愈重要。

  而我国大部分地区由于还沿袭着千百年来传统的农业经营模式,小生产仍然无法与大市场、现代农业科技和现代农业经营方式有效对接,农业始终难以走出比较效益较低的尴尬,农业依然步履蹒跚。相比二、三产业,农业仍然是弱质产业。因而“三农”问题直至今日,依然是我国亟待解决的棘手难题。应该说,集中了多元智慧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是一把解决“三农”问题的“金钥匙”。

  但要推动农业产业化,关键靠活力充盈的龙头企业来带动;而龙头企业的成功运作,关键又在于大量资金投入。但目前农业的资金来源渠道还比较狭窄,主要依赖于农户积累、财政投入和金融机构贷款。这些传统的资金投入渠道,从根本上说,是难以满足农业产业化经营对资金的巨大需求的。

  拓宽农业资金渠道,必须更新思路。农业资源的资本化就是一条创新之路,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利用资本市场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还能有效推动农业组织形式的改造升级,将现代企业经营理念、制度引入传统农业经营领域,使传统农业真正“脱胎换骨”。

  湖南洞庭水殖股份有限公司,已成为这一现代农业经营模式的成功运作者和巨大受益者。该公司以大湖作资产进入资本市场,变水面为资本;挟资本之力,强化科研开发,改造大湖水质,大举进行产业扩张,短短几年,已一跃成为我国淡水养殖名副其实的龙头企业,探索出了一条生态、高效、可持续的淡水养殖之路,带动了周边数万农民致富。(详细报道见《湖南日报》2007年12月8日头版头条通讯《大湖战略》)。今天刊登的《农业资源资本化:现代农业发展的核心———现代农业发展的资本经营刍议》一文,便是洞庭水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罗祖亮,在利用资本市场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获得的切身体会。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中国特色的现代农业应该如何建设?我认为应该摆脱传统农业的路径依赖,借鉴并引入现代资本经营与聚集理论,通过对资本的筹划与管理活动,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本增值目标,以资本效益最大化的追求推动农业产业化低成本扩张,带动农村市场和农村经济的繁荣,从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农业资源资本化的必要性

  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轨的过程中,资本经营主要有如下几种作用和功能:

  一是资金筹集功能。通过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特别是股票市场融资,一般筹资额较大,成本较低,同时还可以通过增发和配股实现资金的持续筹集。

  二是资源配置功能。基于资本逐利的本性和动机,通过规划导向,选择重点引导,促进自然资源的自由合理流动,同时通过兼并重组等资本经营手段,使资源走向集中和规模化,起到优化存量资产和资源配置之效。

  三是结构调整功能。有别于产品经营的线性投入模式,资本经营通过对股权的购并重组,完成资产的交移与增值,从存量与增量两个方面入手,改善和调整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加速产业结构的升级,提高经济发展质量。

  四是社会统筹功能。一方面,通过资本经营环节促使涉农企业履行信息披露义务,明晰企业产权关系,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另一方面,通过农业与资本市场的链接,促进政府与社会对“三农”问题的关注,有利于城乡统筹决策的形成与实施,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形成。

  在传统农业领域引入资本经营这一新的经济发展手段,是建设现代农业之必需,也是弱质农业产业加快发展之必然。改革开放以来,尽管农村由于土地政策效力的快速释放而在一定阶段获得迅速发展,但由于农业的长期“失血”和积累的不足,农村组织化程度低下,农民技术与资金匮乏,边缘化状态导致“三农”问题愈来愈突出。

  农业资源的资本化,其必然性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

  一是农业总体投入不足,需要创新融资手段。由于特定的历史原因,国家在发展城市和工业的过程中,长期从农业中提取“剪刀差”,城乡差距和工农差距愈来愈大。近些年来,“三农”问题虽然引起了各方重视,但农业和农村仍得不到应有的金融支持和政府财政支持。

  二是农村资产资源利用率低,需要廓清产权关系。没有资产资源的资本化就制约了农村资本资源的作用空间,而没有资产资源产权归属的明晰,就没有资产资源的流动。降低了涉农企业系紧产业链条的积极性,从而降低了农村资产资源产权的收益,进而影响农业产业化水平的提高。

  三是劳动力要素整体素质下降,需要盘活人力资源。随着近年大量农业劳动力向城镇的转移,农业从业劳动力素质下降明显,农业科技人才流失更为严重。科技队伍不稳定,特别是农村缺乏企业家和企业家群体。发展现代农业必须解决“人”这个最能动的要素问题,而这也只能通过培育和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以资本经营和优势品牌为纽带,实现人才的集聚与回归,逐步提升农民的整体素质。

   二、农业资源资本化途径

  资本经营要求企业经营理念从“实物”转向“价值”,将所有利用和支配的资产、资源等生产要素都当作经营资本,用最少的要素投入获得最大的收益。具体分析,农业资源的资本经营途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金融资本经营。一是支持上市融资。即为农业类企业创造条件,争取在股票市场直接融资,特别是一些科技类中小企业,应瞄准上市门槛相对较低的中小板市场和创业板市场。二是实施金融创新。如发行农业产业化项目中长期国家或地方债券,并由财政适当贴息;根据不同企业、不同产业和不同的效益方式,定向发行资产证券化产品;允许涉农企业拥有的土地使用权、水面养殖使用权、林权等实施担保融资等等。三是重构农村合作金融。加快农村信用社等农村金融组织建设,根据形势发展需要加快其产权制度改革,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使其成为农业产业化投融资的一个重要渠道。

  (二)产权资本经营。产权资本经营目的是实现农村产业化的规模经济。农村产权资本有以水面、林地为主的资源型产权,有以农民基础设施和生产设备为主的资产型产权,还有现金型和权利型等产权形式。产权资本经营主要形式与措施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资本合作方式。龙头企业与农户及中介组织,通过股份合作等方式使各经营主体联系起来,使其变成具有现代产权制度特征的新型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这种形式目前较为普通。二是产权纽带方式。将产权资本与农业要素对接,通过产权纽带缝合农业产业化链条,组成具有一定抗风险能力的产业化组织。三是整合分配方式。利用资本分配机制和分工协作机制,增强以工哺农和以工支农功能,实现农业产权资本的优化配置。

  (三)智力资本经营。在农业产业化初级阶段起作用的主要是产权资本、金融资本和人力资本,在高级阶段起作用的则是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智力资本作为一种无形资产,能以极低的投入成本换来巨额的产出和效益,典型的如一个著名品牌,就凝聚上亿乃至成百上千亿元的无形价值。实施智力资本经营,首先要重视人力资本对现代农业发展的决定性作用,特别是要重视企业家的“领头雁”作用,维护企业家的合法权益以增强企业家在农村或农业领域创业的积极性。其次,加强对农民和农业工人的继续教育与培训,重点是农业科技教育、市场经济理论教育和现代经济管理培训,同时要稳住农业科技推广队伍,开发农村科技资源和人力资源。再次,加强知识资本的保护管理和自主创新。对农业企业的商标与专利要及时申报和注册,取得知识产权,并利用法律武器打击侵权行为,农业企业要加大自主创新力度,扩大知识资本的存量与价值,最大限度地使用知识资产,充分展现知识资产的使用价值。

  三、农业资本经营的支撑与带动

  (一)加强要素市场建设。参与农业资本经营的要素主要是金融、土地与劳动力。要切实改变目前农村金融市场发育不全和落后局面,加快形成国家政策银行、商业银行和合作金融组织相互配套、竞争有序的农村金融体系。要明确农用土地产权关系,并允许土地经营权的合理流转,以支持农业规模经营。要加快改革限制农村劳动流动的现行户籍等制度,逐步实现就业市场化、保障社会化和流动自由化。要进一步优化要素市场秩序,通过立法逐步规范各类农产品市场开设、审批程序,树立市场法规的权威性,引导农村和农民市场意识的提高。要重塑投资主体行为,重构政府宏观投入机制,规范政府农业投入行为,在此基础上,拓宽农业融资渠道,加大资本市场的直接融资力度,建立向农业倾斜的信贷激励机制,同时要通过建立利益诱导、利益共享等机制,激发和激励农户的农业投入行为。

  (二)加强政府宏观调控。政府在资本经营和农业产业化初始阶段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应着力创造公平竞争环境,促进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首先,各级政府要明确农业资本经营的方向。除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外,当前政府的投资和信贷资金,主要应当支持结构调整、主导产业和特色产品开发,尤其要重点支持农业科技创新,支持那些创新型农业龙头企业和合作经济组织。其次,要加强农业资本经营的引导和协调。在产业引导上,要立足本地资源优势,确立主导产业和主打产品,促进更高层次的品牌经营;在组织协调上,要摒弃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弊端,建立健全农业资本经营和农业产业化协调机制。再次,要抓好市场规范和服务工作。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政府要建立和完善有关保护公平竞争、限制违约的法规和实施细则,完善资本市场治理的相关法律。由于各经济主体自身利益驱使,往往因一时一己利益的得失而影响经济联合体的建立,并造成不必要的矛盾,政府应为维护各经济主体的合法权益做好服务,兼顾龙头企业和农户的利益,促进农业一体化经营和农业产业化进程。

  (三)加强龙头企业的辐射与带动。农业龙头企业通过实施资本经营、建设生产基地、提供科技服务、开拓销售市场、加强农民培训等途径,能够有效地发挥辐射和带动作用,促进农业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现代农业的发展。要实施“强龙兴农”工程,按照“扶优、扶大、扶强”的原则,培育壮大一批起点高、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支持有比较优势的企业以资本经营和优势品牌为纽带,整合资源要素,盘活存量资产,组建企业集团。要以农业龙头企业为主体,构建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以科技创新促资本经营和产业升级。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