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图文:“南海一号”明日出水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21日03:51 荆楚网-楚天金报
据新华社电 记者20日从“南海一号”打捞现场获悉,举世瞩目的“南海一号”沉船打捞已经进入倒计时,如果天气状况良好,沉船将于22日出水。 沉船内文物6万-8万件 “南海一号”为南宋时期商船,沉没于广东省阳江市东平港以南约20海里处,沉船长30.4米,宽9.8米,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海上沉船中年代最早、船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远洋贸易商船,船舱内保存文物总数估计为6万-8万件。 从1987年发现“南海一号”后,考古专家对沉船的打捞进行了多次研究和论证,最终确定“整体打捞”的方案,将沉船、文物与其周围海水、泥沙按照原状一次性吊浮起运,然后迁移到专为“南海一号”建造的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的“水晶宫”。 吊船出水只需两小时 “南海一号”整体打捞项目总指挥吴建成说,目前打捞“南海一号”的工作已经基本准备就绪,负责起吊“南海一号”的亚洲第一吊“华天龙”17日进驻打捞现场后,通过GPS定位系统完成了布锚就位;21日,用于承载“南海一号”上浮的全潜驳“重任1601”也将抛锚就位;22日10时左右,“华天龙”将开始起吊装盛“南海一号”的沉箱。 吴建成说,从“华天龙”起吊到“南海一号”出水将只有短短2个小时的时间。22日12时,在海底沉睡了800多年的“南海一号”有望浮出水面重见天日。23日,承载着沉箱的全潜驳“重任1601”将被拖往“水晶宫”前方的临时码头,之后,将用气囊拉移的方法将沉箱“送”进“水晶宫”。 出水后入住“水晶宫” 记者20日在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施工现场看到,“南海一号”的新家“水晶宫”正在进行最后的防水防腐及消毒工作,已做好准备迎接即将出水的“南海一号”。 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位于阳江海陵岛美丽的十里银滩上,总体布局背山面海,环境优美。博物馆由五个互为关联、且不规则的椭圆形展馆组成,如同五朵浪花环绕在一起。其中最大的展馆位于博物馆正中间,它就是用来保存出水后的“南海一号”的“水晶宫”。“水晶宫”长64米,宽40米,高23米,整体刷上了蓝色的防水防腐涂料。“水晶宫”顶部和两侧都开着若干“小窗户”,顶部小窗用做采光,两侧小窗供游客俯视“南海一号”。 目前,“水晶宫”的前方海边已建起供“南海一号”出水后靠岸的临时码头,“南海一号”上岸后将用卷扬机拉着缓缓经过300多米的临时通道进宫。随后,“水晶宫”将被完全密封起来,并在宫内灌入深达12米的海水。在完全密封之前,将不断地对“南海一号”进行喷淋,以保持湿度。 据介绍,“水晶宫”将模拟“南海一号”在水下的环境,用人工合成的办法形成与海下相似的温度、盐度、压力等环境,以更好地保存古沉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