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着力发挥优势拓空间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21日04:56 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
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讯: ——对省情与发展的再思考(三) 今后几年,是我省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谋划未来发展,要求我们依据优势来定位,从潜力中找方向。 那么,从我省所处区位来判断,四川的优势和潜力,如何转化为产业、转化为竞争力?更现实的问题是,在培育特色产业,发展优势产业,打造支柱产业过程中,如何发挥优势、拓展发展新空间? 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在依托现有优势,做强做大现有优势中拓展发展新空间 四川的优势有哪些? 水能资源,可开发量全国第一;钒钛资源,分别占全国的52%和90%;天然气资源,几个世界级气田相继在川中川东诞生……这些优势在全国可谓得天独厚。 优势工业产品,市场份额在全国位居前三位的有19个,其中占据第一位的有白酒、汽轮机等6个。全省46个工业优势产品,去年实现的工业增加值超过1000亿元,约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36%,实现税利接近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的一半。 很明显,优势产业是四川的经济支撑,也是发展的希望所在。 但是,打开省门看全国看世界,我们的优势还有极大的提升空间。 以战略资源为例,尽管产业规模巨大,但产业层次并不如发达地区,更别说与发达国家相比了。比如天然气的综合利用,不少地方考虑上化肥、乙炔、硫磺等,而国外发展方向则是高端精细化工。再比如水资源的利用,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的增长,水资源越来越成为稀缺资源,将来的价值不亚于石油资源,而我们对它的未来整体规划,似乎还没有未雨绸缪。 既有经验已经证明,并不是有了资源优势,就必然具备产业优势、经济优势。更何况当今国际国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没有谁会主动提供发展的空间,产业“蓝海”只能靠自身去谋划、把握和争夺。 但不管怎么说,优势——现实优势和潜在优势,就是发展空间。关键是要立足现有基础,抓住机遇,思干思进,树立奋力进取的意识,把既有优势做大做强。 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在抓住用好机遇和正确应对挑战中拓展发展新空间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围绕“两个防止”,完善和落实宏观调控政策;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 无可讳言,作为欠发达省份的四川,经济增长模式以投资拉动为主,要素流动、资源配置也亟待优化。置身于宏观调控的大环境,四川面临的挑战是现实的,也是严峻的。 然而,挑战中蕴含重大机遇。党的十七大提出“三个转变”,从需求结构、产业结构、要素结构等方面,对经济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推进“三个转变”,为逐步形成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消费、投资、出口相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和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发展相协调的新格局,指明了重大发展机遇。 这些机遇,有的是“逼”出来的,比如企业苦练内功、调整产业产品结构,进军新领域。有的是“压”出来的,比如腾出资金、土地、能源、环境容量等要素,容纳高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等。有的是“保”出来的,比如在国家政策框架内鼓励发展的新兴产业。 更重要的是主动创出新机遇。川浙两省不同的融资渠道,提供了部分思考路径———人行成都分行《2006年四川省金融运行报告》显示,这一年四川建设资金“大头”来自于金融机构,而浙江省非金融机构融资量3倍于我省。 现实告诉我们,机会就是空间,需要的是树立忧患意识、紧迫意识,抓住用好机遇,正确应对挑战。 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适应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在扩大对内对外开放中拓展发展新空间 四川经济发展一直有些“瘸”。 2006年,四川总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66.9%,总消费的贡献率36.5%,净出口贡献率微不足道。 西部大开发以来,四川“引进来”与“走出去”取得成效,国内外经济技术合作显著加强,成为外资西进、内资西移的最大落地点之一。但是,近30年我省利用外资仅占全国的1.9%。 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看,开放最早的沿海地区正向工业化后期阶段演进,而四川尚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 有差距就有追赶跨越的空间。 按照“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的总体取向,缩小与先进地区的距离,我们完全可以跨过常规发展阶段,直接进入全新的发展层次。 这需要勇气,也需要智慧。 我们看到,东部沿海地区土地、能源、劳动力资源等要素承载能力日趋饱和,外商投资向内地尤其是西部转移的动向越来越显著。同时,国家实施睦邻、友邻、富邻外交政策带来的沿边开放,给地处内陆的四川提供了开放合作的新机遇。 我们也看到,四川不沿边不靠海,大型工业品运输物流成本偏高,但四川科技基础雄厚,劳动力资源丰富,适合发展高科技产业,尤其是不需物流成本的服务外包业。 归根结底,我们的差距,只有通过在全国和世界范围配置资源,才能尽快缩小;也只有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大市场,才能实现跨越发展。 四川日报记者杨晓 (原载《四川日报》12月19日一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