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华天龙”巨爪捞出古沉船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23日04:40 深圳特区报
本报记者登上“华天龙”悬空海面10多米高处平台,见证“南海Ⅰ号”整体浮出海面时的历史性场面 “华天龙”巨爪捞出古沉船 昨天上午9时20分,从阳江港出发航行了3个多小时后,享有“中国第一救”美称的“南海救助101号”船仍快速而平稳地航行在茫茫大海上。突然,甲板上聚集的大量的媒体记者和专家们神情激动地眺望着前方,情不自禁地发出惊呼声:“看,是‘华天龙’!”前面不远处海面上薄雾弥漫,雄伟的“亚洲第一吊”——“华天龙”跃入人们的视野!与此同时,从四面八方赶来的多艘巨艇以及巡逻艇呈包围状一齐快速聚拢,浪花飞溅。空中,不时传来飞机的轰鸣,在“华天龙”的停机坪上已有数架飞机多次起降。 就在这个距东平渔港约20海里的海域,寂寞沉睡海底800载的古沉船,终于迎来了重见天日的时刻。此刻,沉浸在海水中的它静待着破水而出,期待走进2007年12月冬日温暖阳光中的最后时刻。 浮箱排水沉井附近海水开始浑浊 “华天龙”上,身穿橙色和白色工作服的打捞部门工作人员已经全部到位。本报记者刚登上甲板,便直接冲向装有“南海Ⅰ号”的沉井即将出水方位——就在“华天龙”的船尾处。只见被36根粗壮结实的吊索牢牢“抓住”的沉井上部分已经露出水面约2米的地方,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前一天打捞部门已经采取行动,将沉井吊离海底,安全着陆在潜驳船上。 记者看到,沉井稳稳地浸在海水中,就在沉井上方,可以看到大量的淤泥,其中凹处还存有海水,这些痕迹默默地表明了沉井来自海底世界。环绕沉井的4个角上,潜驳船上的4个白色的浮箱非常醒目,浮箱上有工作人员正在忙碌。可以清晰看到,当时浮箱被海水淹没的地方显示的数据约为6米,这意味着拖载沉井的潜驳船还在海面下约6米的地方。 10时15分,参观的人群中突然发出了惊呼声:“快看,已经开始起吊了!”记者马上听到了哗哗的水流声。放眼望去,4个浮箱高处的出水口开始向外排水了,而沉井四周也开始排水,记者看到沉井四周的海水开始变得浑浊起来。现场指挥的专家介绍,这是潜驳上浮过程中带动的泥沙。 此前,有专家担心沉井露出海面后裸露在海上,可能会因为补水不够而造成里面沉船干裂现象,目前看起来应该不会,现在沉井里的水是满的,而且从已出水面的沉井顶部有水的状态可以看出,其内部仍有相当的水位。 浮箱里的水正在大量被排出,该专家称,当下吊索保持1000吨平衡用力,随着时间的推移,潜伏在水下的潜驳船将会缓慢浮出水面。“此前我们已经做了科学计划、部署,一切都按计划有条不紊地展开。” 出水过程中船头方向明显高于船尾 时间一分分过去,记者留意到,4个白色浮箱吃水的深度仍在变化之中。不久,从浮箱里面排出的海水慢慢地颜色有了变化,一旁观看的交通部专家陈彤向记者介绍,那是水锈的颜色,初步推断应该是驳船位于水下时间太久而产生的铁锈。 10点40分,沉箱显示此时吃水为4米,突然,沉船下端的一侧18个卸沙孔露出水面,受到海水的冲击,不停有水进入然后快速流出,此时,记者发现,古船船头方向的沉井明显高于船尾,面对记者的疑惑,“南海Ⅰ号”打捞技术组组长张永强称打捞过程中确实首高尾低,而且稍后船头出水要快一些,“这是我们技术人员在操作过程中进行了科学的控制,从工程技术的角度来说,整艘船如果同时出水,不利于驳船的稳定性,从而影响到古船的安全。” 场面壮观古沉船顺利整体浮出海面 就在众人目不转睛地看着逐渐上升的古沉井时,出水的时间转瞬来临,紧张、兴奋的气氛在空中弥漫。为了捕捉到沉船出水时的全貌,在对船只情况非常熟悉的陈彤带领下,记者走上二楼甲板,然后爬过一把和地面垂直的小梯子,登上了距离海面10多米高的悬空固定平台。从高处俯瞰,只见拖载沉井的驳船正慢慢上浮,浮箱显示的水位已经不到1米,透过海水,部分驳船的甲板已能看到,此刻,沉井船首方向已经基本露出,水面变得极不平静,因为驳船的上浮造成了颇有声势的海浪,发出巨大的声响,向沉井冲去,在浮箱附近,还形成了一个个的小小漩涡。壁厚12米的沉井面对海水的冲袭,仍稳踞在驳船上。 11时30分许,12米高的浮箱终于全部浮出水面,潜至水下负责将沉井安稳托出水面的功臣潜驳船终于露出全貌,巨大的沉井及其橙色的底座完全呈现在人们的面前。就在沉井的里面,安放着在海底沉睡了800多年的“南海Ⅰ号”!一时间,汽笛长鸣,人心振奋,历经20年的努力,终于,“南海Ⅰ号”整体成功出水!就在不远处,为它准备的“新家”已经敞开怀抱。将来的某一天,“南海Ⅰ号”会展露出它美丽的容颜,并告诉后人一段发生在800多年前的历史。 12月22日,装载“南海Ⅰ号”的沉箱完全浮出水面。本报特派记者王小可通讯员梁文东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