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 产业生金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24日04:19 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

  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讯:

  ——解读武侯科技创新带动产业结构升级的路径探索

  区域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升级,科技是引领与支撑。2007年,对于武侯科技而言,是在实干中收获,在创新中发展的年份。

  发展质量更好——这一年里,全区共新培育高新技术企业38家,创年新增数新高,使全区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156家,比上年增长32.2%;

  发展速度更快——这一年里,在首届“成都国际电脑节”盛宴引来蓝色巨人Intel之后,备受关注的“第二届成都国际数字娱乐周”,再度吸引来了AMD关注的目光;

  产业贡献更大——这一年里,全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64.5亿元,利税8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4.0%和31.1%;全年组织企业完成15项科技成果鉴定,这些项目已实现销售收入1.66亿元;

  领先优势更强——这一年里,全区专利申请量已达2853件,占全市专利申请总量的21.48%,蝉联我市各区(市)县之首。

  坚持自主创新,建一流科技强区的武侯科技,紧扣一个主题——让科技工作,紧随全区产业脉搏,为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创新动能支撑。

  科技是武侯区经济发展的优势之一,然而,不可回避的是,武侯科技也有自己的“软肋”,不同的区域结构,不同的产业特点,创新发展之路,也不会因循相同的“黄金法则”。“三新”突破年里,武侯科技又是如何扬己之长,助推区域经济发展?飘红的数字,对产业发展究竟意味着什么?经过一周的采访,本报将连续三天,通过“创新与投入”、“创新与产业”、“创新与科普”视角切入,解读武侯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今日,本报推出的武侯科技“创新与投入”篇,将从武侯科技全年过千万元的科技创新投入入手,解读“科技强区”的武侯,依靠科技创新带动产业结构升级的“科技产出”。

  区域创新的决胜之道是什么?招大引强,固然是形成产业集群的必要途径,但仅仅依靠“引进来”的途径,显然不能成为区域持续竞争能力。

  爱默生、杜邦、联强国际……世界500强“大腕”的名字,如同布阵般“汇流”于武侯,形成武侯高新技术产业加速聚集的向上符号。而与之交相呼应的,在武侯孕育长大的川大智胜、利君实业、可采实业、锦江电子、华日通讯等一大批产业“新秀”,凭借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自主研发能力,正在凝聚成同行国际巨头也不敢小视的潜能。

  创新生金全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64.5亿

  要形成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不能没有核心技术支撑。紧扣全区电子信息、生物与医药、环保与新材料、光机电一体化等四大高新技术产业,截至本月中旬,武侯区共新培育高新技术企业38家,年新增数位居全市之首,全区高新技术企业总数已达到156家,比上年增长32.2%。

  高新技术企业增长的同时,一组数字也尤为突出——截至最新数字统计,武侯区全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64.5亿元,利税8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4.0%和31.1%。“成长型中小科技企业,在起步的几年内,会遭遇一个‘死亡谷’时期,而决定企业生死存亡的因素,除了自己的核心技术之外,资金与市场也很关键。”采访中,武侯区科技局局长邓旭分析,成长型中小科技企业,没有太多应对市场“大风大浪”的能力,融资问题也往往是制约它们成长的瓶颈,此时对企业进行多渠道、多层次的支持,会大大缓解它们成长的“阵痛”。

  武侯区对于高新技术企业成长帮扶,可以说是不遗余力的。

  近年来,武侯区对于科技创新资金的投入,始终保持着一条上升的弧线,今年,武侯科技局充分利用现有的科技政策,多渠道、多层次筹措资金,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全年18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比上年增长了290万元,重点支持了90余项新产品开发项目、专利补助。

  在武侯成长的高新技术企业“方阵”中,四川锦江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算得上是一个后来居上者。从2004年“安家”武侯以来,公司“主攻”的HL系列心脏射频消融仪和LEAD-2000型多道生理记录仪,市场份额已经超过了国内同类市场的半壁河山。

  “公司的发展已经到了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时期,除了国内市场,我们正计划把市场延伸到国外,而延伸的前提,就是需要很多技术上的对接与改进,而这需要很大的研发资金投入。”让锦江电子总经理李楚文没想到的是,公司不经意的“一声叹息”,却引起了武侯科技局的重视,在深入了解情况后,很快的,公司今年“多道生理记录仪技术研发升级”专项,及时得到了区级10万元的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经费支持,同时,在区科技局的帮助下,该项目还同时获得了省、市级数十万的科研经费支持。

  而专项资金“资”润创新,仅仅只是科技服务的开始。高新技术企业要走向国际市场,最大的瓶颈并不完全在于技术本身,自己的核心技术是否得到了保护同样关键,为此,武侯科技局数次“主动上门”,为锦江电子进行了企业专利战略分析,指导企业如何用知识产权“自卫”与“反攻”,并成功帮助公司成功申请获得10余项专利保护,拿到技术全球通行“绿卡”。

  “企业成长会面临很多‘并发症’,而很多‘症结’,区科技局都在我们之前,提前为企业考虑到了,并与企业一道解决。”在武侯“安家”仅3年多时间,李楚文的感激却很长。

  四两拨千斤 科技研发投入的“放大效应”

  美国硅谷,总面积700多平方公里,在这块世界上最大科技创新区域,每天都会产生几十项推动世界科技发展的技术成果,引领着科技风向标。

  无论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还是传统产业升级,产业的结构调整,不能有制造,而无创造。在武侯,一个思路从未曾动摇——科技工作,就是要为创新造“生态”,打根基!

  川大智胜、利君实业、华日通讯……如今,这些从武侯长成的明星企业,有的已是业界翘楚,有的已将“拳脚”拓展到国外,但在创业之初,一枚科技“苗子”成长为“参天大树”,它需要更多的政策扶持、资金扶持、技术服务,甚至更多,而科技工作,就是要担当这样的“引航人”角色。

  近几年来,国家、省、市相继出台了促进科技进步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政策措施,武侯科技局除了积极地为企业因地制宜地分解政策,帮助企业战略决策,为企业争取各项研发资金以外,还根据武侯区的自身特点,制订并实施了一系列适应区情的政策措施,使全区高新技术产业在“质”与“量”上都得到提升。企业数量、产业产值和利税、科技成果数和转化成功率……持续上升的各类参数背后,是武侯区域创新的一潭“活水”。

  总体而言,高新技术产业是一个高投入、周期长、高利润的产业,企业要发展,就必须要有可持续的研发投入,用于技术升级与创新。

  绝不能让资金成为企业成长的绊脚石!今年,武侯科技局积极组织企业申报上级123项科技计划项目,其中,国家级计划14项,省市科技计划项目109项。截至目前,争取国家、省、市专项资金支持金额,已达1553万元,其中,国家计划立项7项,资助资金507万元,省市计划立项35项,资助资金1046万元。

  “打个比方,在这123项科技计划项目里,如果能有30%的项目投入市场,能有10%的项目做大做强,那这些眼下尚处于研发阶段、看似不怎么起眼的科研项目,所蕴藏的潜能,绝对是不可小视的。”邓旭分析,政府每一块钱的引导资金投入,所能聚集的“放大”效果,都是非常可观的,眼下,用于资助企业研发投入的1553万元,已经产生了可观的“放大”效应,1553万元的投入已经拉动企业研发投入资金已达到了几个亿,而随着研发进度的推进,政府引导,企业“唱主角”的创新投入模式,还将更大激发企业创新活力。

  激活创新资源 做强产业支撑加速产业集群

  科技和人才,是武侯区经济发展的一大优势,辖区内四川大学等12所高校核中科院成都分院等50余个中央、省、市科研单位,众多成长型高新技术企业聚集于此,但不可回避的是,长期以来,这些资源并未很好地被激活。

  今年,武侯科技局对如何整合辖区科技资源,盘活存量,进行了调查摸底,一个现象特别突出:一边科技企业敏锐的市场洞察力与技术需求,一边是科研院所高“含金量”的技术与人才,原本相得益彰的供需双方,却由于条块分割的科技机制体制,而难以互通有无。

  直指“症结”所在,明年,武侯科技局将着力在科研院所实验室与分散在辖区内的科技型企业之间,搭建一个“产学研”对接平台,同时加强和科技中介机构、金融机构的联系,让更多的科研成果在区内“落地生花”,让更多的中小企业拥有科研院所的智囊“把脉”。

  目前,武侯区已初步形成了颇具规模的高新技术企业集群——以川大智胜、康特网络、华日通讯等企业为主的电子信息类产业集群,以三勒浆、可采实业等企业为主的生物工程及生物医药类产业集群,以费希尔久安、利君科技等企业为主的机电一体化产业集群,以杜邦华佳、东方凯特瑞、府天新材料等企业为主的环保新材料类产业集群……加速形成的产业聚集链条,使“科技强区”的武侯,在自主创新之路上,走得自信而沉稳。

  此次采访中,一家高科技企业负责人有感而发的话语,让记者印象深刻:“在武侯,无论是创业,还是发展,这里都有我们所需要的一切,我们只用专注于企业创新与发展本身,很多困扰我们发展技术、融资瓶颈,区上已经为我们提前考虑到,并和我们一起解决,企业可以在最快的时间内得到最高的回报。”

  发展的质量要更好,发展的速度要更快,产业的贡献要更大,领先的优势要更强。在创新中谋发展,在发展中求创新的武侯科技,将赢得更多先机。

  采写缪琴摄影张全能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