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用更高的要求谋划发展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26日05:49 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
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讯: 编者按 在日前召开的省委常委(扩大)会议上,省委书记刘奇葆发表重要讲话,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结合实际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省第九次党代会部署,站在新的起点上,对省情进行了再思考再认识,提出四川要实现跨越发展,必须深入研究加快发展、科学发展的深层次问题,进一步完善发展思路,拓展发展空间,创新发展举措,提升发展质量。这预示着四川即将进入新一轮快速发展时期。作为四川的省会城市,成都应当仁不让勇挑大梁。从今日起,本报陆续推出“深入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加快发展 科学发展 又好又快发展·成都怎么办”系列述评,深入分析成都面对这样的机遇和使命,应该如何作为。 党的十七大提出,未来经济建设的新目标是:转变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GDP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中国进入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阶段。 12月7日,省委常委(扩大)会议上,省委书记刘奇葆提出全省经济工作总体取向: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刘奇葆视察成都时指出,成都要率先在全省实现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率先实现现代化,带动四川全面发展、带动区域协调发展,把成都建设成为四川的“首善之区”。成都要站在更高的层次、更高的领域思考发展定位,按照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要求规划和建设。 发展,贯穿从中央到地方工作的总体思路;发展,成都重任在肩。 成都的首要问题是发展不足。离开了发展,科学发展观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 中共成都市第十次党代会以来,我市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势头。2006年,实现GDP2750亿元,比2002年增长65.8%,年均增长13.5%。2007年,成都市统计局资料显示:成都经济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第三季度GDP增幅达到了14.7%。 新中国成立后,成都曾有三个时期的GDP增长速度超过13%:第一阶段是1964—1966年,增速为20%,是三年自然灾害后的恢复性增长;第二阶段是1978—1982年,是十年文革后的恢复性增长;第三阶段是1991—1993年,但伴随的是物价飞涨,物价涨幅达10%—20%。 近五年以来,成都的GDP增长速度都在13%及以上。同时,成都的发展呈现出四大特点:一是GDP增长的速度高,二是经济增长稳定,三是高速增长的同时保持了较低的物价水平,四是财政收入高增长。 成都,正进入新中国成立以来发展最好的黄金时期。 回看来路,成都应感欣慰;放眼望去,成都形势逼人。 2007年1—9月,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成都前三季度的GDP总量为2349.3亿元,不仅远远落后于最高的广州(4997亿元)和深圳(4760.8亿元),还落后于杭州、青岛、宁波和南京四个城市。 成都,与东部城市相比,整体实力差距明显。 2006年,成都GDP总量2750亿元,在17个中西部城市中仅低于重庆,排名第二,GDP增幅13.8%,居第11位;城市市区居民收入次于长沙,居第2位,增幅居第7位;农民人均纯收入4905元,居第5位,增幅居第11位。 成都,在中西部城市当中,又面临着你追我赶竞争加剧的形势。 2007年以来,成都城乡居民收入虽然保持了持续增加,但相对差距并未减少,绝对差距仍在扩大。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的相对差距一直保持在2.87∶1,而绝对差距由上年的3797元扩大为4115元(均为上半年数据)。如果将城乡居民得到的各种社会保障、补贴等因素考虑进来,实际差距将更大。 成都,内部的区域发展仍不平衡。虽然近几年的统筹城乡实践在不断缩小这个差距,但差距仍然存在。 成都的首要问题,依然是发展不足的问题。 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牢牢抓住试验区建设这个重大历史机遇,才能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 我市统筹城乡仍处于初期阶段,“三农”问题、拆迁安置问题、农民社会保障体系建立等问题都亟待解决。同时,充分就业面临较大压力。 应当看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率先实现现代化,要靠发展;坚持统筹城乡,走科学发展之路,要靠发展;带动四川全面发展、带动区域协调发展,增强成都的辐射带动作用,要靠发展;增强成都实力,赶超发达地区,在城市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要靠发展;解决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矛盾,维护社会稳定,要靠发展;解决干部的思想认识问题,坚定统筹城乡的信念和信心,最终也要靠发展。 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新时期以来我国的一条基本经验。抢抓机遇、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大发展,是成都的当务之急。 2007年,成都获批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是时代赋予成都的重大历史机遇,也是赋予四川的重大历史机遇。 必须清醒地看到,改革开放以来,比较容易搞的改革都改了,现在面临的改革难度都很大,比如土地制度、户籍制度、社会保障体系的改革,都会涉及很多人的利益。这些改革都不是单兵独进的,而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涉及社会的各个层面。这个时候,国家把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设在成都,对成都而言,是机遇和挑战并存,利益和风险共担。 另一方面,四川众多城市都希望能借成都获批试验区之东风,推动本地经济快速发展。但与上海在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带动作用相比较,成都在成都平原经济圈的带动作用,其辐射力和影响力明显不够。成渝城市群能否成为中西部重要的增长极?成都的发展,是第一道试纸。 试验区的设立,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对成都寄予厚望,全川兄弟市州对成都殷殷期盼。成都,不是成都的成都,而是四川的成都,中国的成都。如何搞好试验区建设,先行先试走出一条区域协调发展之路?如何发挥好四川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头作用?除了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别无他途。 成都既要从纵向看进步,更要从横向比差距;既要看到独特优势,更要看到困难问题;既要看到机遇条件;更要看到现实挑战,增强忧患意识、紧迫意识、进取意识,找准谋划发展的依据和努力方向。 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成都,责无旁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