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水下会有“南海一号”吗?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26日11:28 安徽市场报

  

安徽水下会有“南海一号”吗?
队员入水
安徽水下会有“南海一号”吗?
张辉在准备下潜水底
安徽水下会有“南海一号”吗?
清洗文物

  核心提示:水下考古是一门以古代的沉船、沉没的货物、贸易、航线、沉没的城市、建筑以及港湾设施等水底物质资料为调查研究对象,运用传统考古学所特有的观点和研究方法作为认识问题的手段并使其发挥应有作用的新兴学科,是一项多学科交叉进行的综合性工程。我国自“十五”正式启动了沿海海域水下历史文化遗产调查项目以来,根据国家文物局的总体部署与要求,国家博物馆水下考古研究中心陆续开展了广东、福建、浙江和海南等省相关海域的水下文物普查工作,并相继对广东“南海一号”沉船、福建“碗礁一号”沉船和海南西沙群岛“华光礁一号”沉船等进行了正式发掘,取得了丰硕成果,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

  目前,随着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的开展要求和国家水下文物普查工作向内陆水域发展,我省水下考古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国家博物馆水下考古研究中心与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正在商谈合作意向,安徽省将有可能作为内陆水域水下文物普查工作试点,并有望于2008年启动。昨天,记者从省考古研究所获悉,从明年开始我省拟对全省范围内的长江、新安江、淮河、巢湖、太平湖等内陆水域水下历史文化遗产进行一次详细调查,为下一步的水下考古发掘工作和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提供尽可能详细、可靠的线索。

  记者 从启 文/图

  我省水下考古前景广阔

  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有关人员告诉记者,我省地处华东腹地,襟江带淮,地跨南北,承东启西,交通便利,地理位置特殊,历来为商贾和兵家必争之地。淮河、长江横贯省境,将全省划分为两大流域和淮北、江淮、江南三大区域。历史上贸易往来频繁和战争屡屡发生,为安徽省积淀了丰富而深厚的水下文化遗存,也为从事这一区域的水下考古工作带来了广阔的前景。通过此次水下文物普查,将通过陆上走访调查和资料收集,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水下考古陆上调查团队,并通过水下声纳探测和潜水探摸等调查活动,基本廓清安徽内陆水域水下历史文化遗产的遗存情况及其分布规律,尤其是太平湖、巢湖、瓦埠湖水域水下历史文化遗产家底,为下一步水下考古发掘工作和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提供详细资料、可靠的线索,以推动我省文物考古事业的全面发展。

  “我们有水下考古专业人才”

  毕竟水下考古和在陆地上考古不太一样,那么我省有水下考古的专业人员吗?面对记者的疑问,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有关人员说,“水下考古我们有专业人才”,在人员储备方面,我省已有2人经过培训并获得了国家文物局颁发的水下考古专业人员证书。据介绍,早在2004年,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安徽省博物馆分别派出张辉和魏宏伟两位同志参加了全国第三期水下考古培训班,同获水下考古队员资格。二人曾参加“碗礁一号”沉船发掘、福建沿海水下文物重点调查及浙东沿海海域水下文物普查等探摸与发掘工作,今年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再次派出张辉参加了西沙群岛水下考古调查和“华光礁一号”沉船发掘工作。“近几年的水下调查和发掘工作,极大地磨练并提高了他们的业务水平,为我省水下文物普查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这是开展我省水下文物普查工作的良好基础。”

  我的三次水下考古经历

  本报专访国家水下考古队员、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张辉

  记者:作为我省两个经过培训并获得了国家文物局颁发证书的水下考古专业人员之一,您能谈谈我国水下考古队一些现状吗?

  张辉:无论是从工作方法、发掘面积、研究水平,还是从潜水技术、潜水设备、专业素质等方面来说,中国水下考古水平已跻身世界先进行列。目前我国总共举办过四次相关培训。2004年,寄托着中国一代水下考古工作者梦想的“中国水下考古科研与培训基地”,在广东省阳江市海陵岛美丽的十里银滩上落成并正式投入使用。当时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派出我和省博物馆的魏宏伟就在培训基地参加了全国第三期水下考古培训班。

  三次水下考古经历

  记者:从2004年到2007年您分别参加过福建、浙东等地沿海海域水下文物普查及东海平潭“碗礁一号”和“华光礁一号”沉船发掘工作,能说说您在水下考古发掘中的经历吗?

  张辉:2004年秋参加了东山冬古明末清初战船遗址的发掘工作,此次工作算是在培训结束后的一次实习工作。当时共布设水下探方70个,发掘面积近300平方米,潜水总时间约9万分钟,出水文物包括铁炮、铜铳、铜制甲片、瓷器、船体构件等文物共计160余件,其他文物标本700余件。2005年参加福建省“东海碗礁I号”沉船遗址进行抢救性发掘。当时发掘的沉船承载物主要以瓷器为主,为清代康熙中期景德镇民窑产品,累计出水10000余件。2007年参加了西沙群岛水下考古调查和“华光礁一号”沉船发掘工作,这次是我国第一次在远海发现的沉船进行抢救性发掘,第一阶段工作历时55天,于5月8日圆满结束,共采集水下文物近万件,并新发掘了玉琢礁等沉船遗址10处。其中“华光礁1号”沉船遗址位于华光礁环礁内侧,1996年由我国渔民发现,1997年以来,曾多次遭到非法盗掘,沉船遗址破坏严重。见到水下情况时,我们所有的人既兴奋又痛心。兴奋的是经历了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水下遗址;痛心的是沉船已被盗掘者破坏。

  水下考古十分艰难

  记者:进行水下考古和在陆地上的考古发掘有什么区别吗?

  张辉:水下考古是一项多学科交叉进行的综合性工程。开展水下考古调查、发掘和研究,不仅必须依赖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和设施设备来进行水下考古,最重要的是要掌握一些相关技能,比如最基本的潜水训练等。其发掘程序和陆地上大同小异,也是先期进行探测然后对遗迹水下布方、绘图等工作。但是水下考古对象必须遗存于相对清澈、平静的水体中,而湍急的水流、浑浊的水质和沉积的泥沙均会对水下考古的工作成效造成不利影响,还有人在水下活动会失重,很难控制,而且水下活动靠背负有限的压缩空气呼吸,持续工作时间不长,这些都比在陆地上工作要难很多。水下考古工作过程首先要从陆地进行调查开始,包括关于水下考古对象的比较明确详细的历史文献记载,以确保水下考古工作的目的性、目标性、可行性和准确性,其次对选择的地点进行水下探索、摄影、绘图等工作,最后再重点进行水下发掘,通过工作我们还要积极探索新方法,及时总结新经验等。同时水下考古工作需要较大规模的组织机构和较大数额的经费投入,这往往也会成为水下考古工作不能顺利开展的最大障碍之一。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