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钱玄同与《文字学音篇》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27日08:34 光明网-光明日报
钱玄同(1887—1939),浙江吴兴人。中国近代著名思想家,文字音韵家。早年留学日本,加入同盟会,在日本期间,曾师从章太炎先生,学习文字音韵之学。《文字学音篇》是钱玄同1917年在北京大学预科讲授文字学音韵部分的讲义。 《文字学音篇》是中国第一部音韵学通论性的著作,首次把古今字音的演变划分为周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现代六个时期,形成了第一个完整的汉语语音史分期方案。这种历史的观念,超越了传统音韵学有点有面而没有历史的研究方式。也正是在这一历史的观念指导下,《文字学音篇》首次把近代音列入研究内容,指出《中原音韵》是近代北音的上源,拓宽了音韵学的研究范围。从历史的观念出发,钱玄同分五章系统论述了古今音韵的发展。他从“注重之点,尤在应用方面,不以考古为重”出发,把论述重点放在“于考古通今,其用甚大”的《广韵》和由读音统一会讨论制定,当时尚未正式颁布的国音字母——注音字母上。 关于《广韵》,钱玄同将《广韵》声类依清陈澧《切韵考》分为41类,针对前人一般把41纽分为五音或七音九类,钱玄同认为不尽合理,他按发音部位的顺序另做分合命名,喉音定为深喉音,牙音定为浅喉音,舌头、半舌、舌上合为舌音,齿头、正齿、半齿合为齿音,重唇、轻唇合为唇音。在41纽中,宋元以来音韵学家把影喻晓匣统称喉音,钱玄同在书中首次将晓匣并入浅喉,与见溪群疑同一行列,并指出41纽中,今人能分辨者仅31纽而已。关于《广韵》206韵,钱玄同认为分韵虽多,却仍有未尽之处,如一韵之中,或有本韵变韵,或兼包四呼。因此,他将206韵分为339类,合为22韵摄,同摄的数韵,其主要元音相同。此外,钱玄同还将206韵按四声、等呼、阴声、阳声详加分析。他列206韵以四声相承者连书一行,列为61类,一一表出,以明其本为一音之变。在这部分,钱玄同对传统音韵学的成果加以爬梳整理,并详细阐述了自己的创见。如姜亮夫所评:“其所叙述之旧声韵学,皆为较近结论之说,提纲挈领,颇见扼要,为旧声韵学中最有系统之著作。” 不惟如此,更为重要的是,钱玄同在传统音韵研究中,开始使用音标做为标音工具。别开生面,音理显明,是汉语音韵史上的一大进步。 关于现代音,钱玄同着重研究了注音字母。近代以来,许多有识之士感于汉字难识、难写,影响教育普及,纷纷探索用各种方式为汉字注音。中华民国建立后,1913年,教育部召集读音统一会,讨论制定注音字母,以统一国音和为汉字注音。可以说,注音字母的制定是近代汉字拼音化过程中的重要成果。但注音字母产生后,如钱玄同所说,“就是不怀好古的成见的人,也未尝不以为注音字母这样的东西,不过供那班失学的人写信记账的用处,在声音学上,是讲不出什么道理来的。即如声音简少一端,已是证明其没价值;而况所注的字音,往往与旧韵书不合,所以注音字母在学术上是没有他站的地位。”(《国音沿革六讲》)钱玄同反对这两种主张。所以,在《音篇》中,钱玄同专列一章,列出注音字母与《广韵》纽韵的对照表、注音字母之韵母与《字母切韵要法》12摄的对照表,逐一说明注音字母声母、韵母的单用和拼用之法,并阐明注音字母对旧纽旧韵的损益。 钱玄同写作《文字学音篇》时,中国音韵学的研究基本还处于传统音韵学时期,音韵学者还走着传统的治学道路。钱玄同这部著作,既继承了传统音韵学研究的成果,又在研究观念、方法,内容上进行了新的探索,开了音韵学革新的先声,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意义。 《文字学音篇》初版于1918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组出版,到1937年已出至第6版。1988年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钱玄同音学著作选辑》和1999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的《钱玄同文集》第5卷都收录了这部著作。在我国台湾地区,1964年学生书局也重印过该书。
《文字学音篇》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1999年图片由国家图书馆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