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中小学“形势教育大课堂”:生动展现国情党情社情民情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29日02:43 中国青年报

  本报记者 原春琳

  用2007分别减去1921、1949和1978的结果是多少?……今天,全国1亿多中小学生通过现代远程教育手段,第六次同时上“形势教育大课堂”,做起了特殊的算术题。看似简单的算术题,却象征着中国共产党诞生已有86年历史,新中国成立已58个春秋;改革开放走过了29个年头。

  在党的十七大召开前后的两个多月里,由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举办的“形势教育大课堂”,用中小学生感兴趣、听得懂的方式,将国情、党情、社情、民情生动地展现出来。

  对身边的事、家乡的事、国家的事、世界的事充满好奇的中小学生,被“形势教育大课堂”触动了。同学们记住了搬入新房的棚户区一家人、可以免费上学的复学孩子、把路挖断又修好的农民、在普通岗位上搞技术发明的工人、申奥成功时老百姓眼中的泪花……

  中小学德育一直面对并要不断回答两个问题:一是告诉中小学生什么,二是怎样告诉。在德育丰富的内容中,祖国无疑是最重要的。爱国要从了解做起,告诉同学们祖国是什么,不是抽象概念,而是正发生在同学们身边的一切;不是与己无关,而是与同学们的父母亲人密切相关、与同学们的生活、成长、发展息息相关。

  “中央2006年用在农民身上的财政支出3397亿元”。这3397亿元是什么概念呢?在大课堂上,这句话改变了表述方式:“2006年,中央财政支出中,每6.5元中就有1元花在了农民身上。就拿徐少勤家来说吧,一年没交一分钱税费,反而从政府领到了400多元的各种补贴。”“2003年至2005年政府投入500亿元为农村修路”的数字有了更精彩的注解:“建成的农村水泥路、柏油路可以绕地球4圈”。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李绍先是知名的国际问题专家,他也是这个大课堂中的一名主讲者。

  “中国的发展变化太快了,我觉得我有资格,再一个是我也有话要说,应该让孩子们知道国家的变化。”李绍先说。

  国家的变化有好的一面。但是发展中的问题、困难和挑战,这些讲不讲?大课堂的组织参与者们达成一致的共识:讲。全球气候变暖的后果让同学们震撼,8亿件服装换回一架波音飞机让同学们感叹,一些地区还贫穷落后引发同学们思考,现阶段特征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今后我们要又好又快地发展、要科学发展。本报北京12月28日电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