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2007:微笑着得到与失去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31日07:20 中国青年报

  ■宫学萍

  时间是个坏孩子,从我们身边偷偷溜走,却从来懒得打声招呼。不知不觉,又到了举起右手,与过去的一年告别的时候。如果你愿意,不妨也来一起怀念——

  2007,哪些事情让你记忆深刻?哪些画面让你备感幸福?还有哪些难熬的日子,今天反而让你感激生命的洗礼?

  来,听听他们怎么说。

  大周,33岁 怀念一起洗脚的日子

  昨天晚上我们全组一起卡拉OK,大家都喝了点儿酒,都说了些这一年来的感受,我到家后半天睡不着觉,真是挺感动的。

  我是今年年初才跳槽到现在的公司转型做管理的,之前一直做技术。我还记得,3月刚上班时特别忐忑不安,甚至有点儿怀疑自己的选择到底对不对。毕竟,从毕业以来一直就没离开过实验室。真的要去管理一支团队,其中有人比我年纪还要大,我真的能做到吗?

  最难熬的日子是在七八月,我们组负责调试一条新建的生产线。那段时间太辛苦了,甚至有几天我们一连24小时都在线上,累了就在更衣室的沙发上一靠。工程拿下来的当晚,我自己掏钱请大家到中医按摩店里洗脚,结果我们全都在按摩椅上睡着了。可能那个老板也是看后半夜没什么生意,就懒得把我们轰起来,一直让我们睡到了第二天早晨。

  现在想想,这一年我真的获得了很多东西。虽然面试时老板承诺的升职还一直迟迟没有兑现,到现在我也只是一个没有“转正”的准经理,但昨天晚上大家对我的肯定和认可,却让我相信,自己已经成功地完成了一个漂亮的转型。

  特别是已经准备好离开的东力,本来在我来之前,甚至在我到来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他都认为自己才是前任经理离职后的当然继承人。昨天我们相互坦白,虽然曾经他对我很敌对,我也一直把他当作重点攻克的对象,但一年后的今天,我们却必须承认:我们都从对方身上更加深刻地认识了自己。尽管,目前的结果是他上个月递出了辞呈,但没有人认为这就证明了谁高谁低,谁敢说他明年的那个新岗位不是一个更好的开始呢?

  所以想想生活挺有意思的,很多你当时觉得特难熬的时间,回头一看也挺幸福的。

  小花,26岁 一个幸福的房奴

  说起怀念2007,那就一定要说说我的房子啦——

  虽然我刚刚当了两个月的房奴,虽然也深刻体会了什么叫做“一朝回到解放前”,虽然只有55平方米,附近还没有大超市和必胜客,可是,我还是觉得现在的自己特别特别幸福,就像刚刚吃完浓浓的巧克力慕斯蛋糕一样幸福。

  本来像我这样,自己和男朋友都刚刚工作不久,根本不敢想象可以买房。幸运的是,我们单位给工作满3年的核心员工提供10万元的住房赞助,只要你继续为公司工作5年,期满就不用偿还。而这笔钱恰好可以解决我们的首付款问题。

  我还记得年初时,总算熬到了符合申领条件的年限,就立马和男朋友一道,城南城北昏天黑地地看楼,兴奋得好像第二天就能搬进新家一样。前后大概折腾了两个月,终于选定了房子,和售楼小姐约好了下个周末就签合同。

  可等我转天向公司提出申领时才知道,事情根本不像我想象得那么简单,从申领到批复、再到钱款到账,最快也得3个月的时间。而那个美丽却毫不通情达理的售楼小姐是决计不给我们保留到那个时候的。

  最后,我们决定借钱,向朋友们借钱。虽然我们都知道,现在流行“永远不要借钱给朋友,除非你准备好失去一个朋友”,也知道很多人明天还不一定在不在这个城市,但是,我们还是不怕死地试了一试。

  结果,我们非常感谢当时买房的执迷不悟。一周以后,我们的存折就像春雨过后的蘑菇地一样,一笔一笔地冒出许多进账。有两万的,更多的是5000、8000的,反正最后是够了。我真得很感动。

  李强,29岁 没出国,也没什么大不了

  2007啊,挺难过的,我是说有一阵子我的日子过得挺难的。

  上半年还好,就是上班嘛。平时朝九晚八,偶尔能准点下班,好像工作几年后的人们都差不多吧!可是,九月的时候,公司要派两个人到新加坡公干一年,待遇不错,原来的薪水照发,额外有补助,住房和租车也由公司买单。

  我当时真的想去,说实话现在也想去,因为之前跟女朋友掰了,想趁机换个环境,换个生活,也让自己的眼界扩展一些。而在公司内部来讲,我的资历十分合适,之前和那边的同事有过一些合作,上级也积极推荐我。

  反正一切都似乎证明我去是理所应当的,我也早早做了准备。没想到,就在那边连办公桌都为我安排好了的时候,我却被新加坡大使馆拒签了,而且理由是绝对的不可商量——没有本科学位。

  其实这么多年我都快忘了,自己是大专毕业后续读了大学本科的课程,只有毕业证,没有学位证。本来也想过做一篇论文,把证书拿了,可后来工作一直挺顺利的,从一个按字数算钱的翻译,一直做到这家跨国翻译公司的项目经理,好像没有人会再计较我当初的学历是什么。

  要是没有这件事,我估计永远都不会再有人知道这些事儿。可是,它就这么愣愣地发生了。当时我特想骂人,觉得老天闲着没事拿我耍着玩。可是工作还是要做,班还要照常去上,我还没本事马上换个工作离开这个是非之地。

  不过事情也没有我想象得那么糟糕,至少我并没感到大家为此就对我的态度有多大变化。而且,因为另外的同事被派出国,他手头的项目都由我接管,我的客户团壮大了许多,估计年终的红包也会额外多出一部分。至于出国的事情,怨不得别人,只能怪自己当时没好好努力。

   陈露,31岁 我已经可以一个人好好生活

  2007年?对呀,原来2007年我都一个人过来了!2008,我也一定会过得更好。

  教科书上说,亲人去世导致的创伤反应在6个月内都属正常,而我也做到了。从第三个月开始,我就要求自己每天都一定要走出去,不能只在家里待着。没多久,我又回到医院重新开始工作。领导和同事们好像都怕我伤心,把我调离了原来和丈夫一起工作的肝胆科。不过我真的不用这么特殊照顾,我不想让他看见我永远需要别人照顾。

  后来我每个周末都去上心理咨询师的培训课程,从过完春节一直到夏天来临。累是累了一点儿,但晚上睡得好了,整个人也变得有精神了。考完资格考试的那天,我去了很久没去的海鲜市场,买了扇贝和带子,做了一桌好吃的,就好像给刚刚过去的那段日子做一个告别。

  很长时间,我都后悔,怎么结婚这么多年都没有要小孩。当初只是想,等忙完了这个,做好了那个再说,却不知道原来我们根本没有时间。我还很遗憾,在丈夫临走的那段日子,我们一直不敢谈任何有关他的癌症的话题,好像只要我们不说,它就不会夺走他的生命。

  其实,现在我才明白,这只是因为我自己害怕面对,却忘了也许他也正在经历对死亡来袭的恐惧。那种感觉,就好像明明房间里有一只灰色的大象,我们却都在装作没看见而故意绕开行路。如果能够退回去,我一定要告诉他,我能承受这一切,我比我们的想象都坚强。

  我经常回忆起以前很美好的日子,老师说这证明了我并没有真正走出居丧反应,是一种美化逝者的思维方式。我也知道,当“我们”的世界突然又变成了“我”的世界,我的确需要一些想象来支撑这个世界的另一边。给我一点儿时间,会好起来的。

  回顾,找到那些真正重要的东西

  从来没有一次采访,像这个话题这样进行得如此顺利,几乎每一个被问到的人都能说出一大堆专属于他们自己的2007——毕业、离职、结婚、分手,还有买房子、生儿子、养狗和炒股。有人因为妻子出差,自己带儿子睡了一夜,了解到妻子的辛苦,从此每天早早下班回家;还有人因为一次住院,与多年没说过话的父亲和好如初。

  更有趣的是,尽管大家的际遇各有不同,但在采访结束的时候,每个人都无一例外地感慨自己有所收获。这大概就是回顾的伟大之处吧!当我们一直在人生的旅途中匆匆赶路,偶尔停下来,回头看看,才能看清楚到底什么才是对自己真正重要的东西。

  这个道理说来简单,做起来难。比如芝加哥大学研究幸福感的奚凯元教授的研究就发现:一般公司给员工发福利的时候,如果可以选择,大家通常会选择要红包而不是旅游等公司付费活动,原因是我们相信拿到钱后可以更自由地购买自己喜欢的东西。可实际上,我们却忽视了一个事实——领到钞票时短暂的快乐很少能在我们的头脑里持续太久,而一次旅游的美好记忆往往能伴随我们的一生。

  就好像这次被采访的人们,他们回忆起这一年来的点点滴滴,核心几乎都是有关认可、肯定、价值感、安全感、爱与被爱等心灵成长的养分。即使有人提到的升职或加薪,深谈之后,也是集中在这些事件给当事人带来的心理意义之上。可我们在经历这些事情的时候,往往看不透这一点,才会在当时困扰重重。

  斯坦福大学的研究发现,日记有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因为除了可以在事件发生的当时舒缓人们的情绪之外,经常阅读日记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加全面地了解自己,搞清楚到底什么才是真正能让我们感到幸福的东西。而回顾显然也有这样奇妙的功效,就算我们忙碌到不能每天记录生活的琐事,也不妨阶段性地怀念一下过去的岁月。

  告别,微笑着得到与失去

  而接下来的问题就是,我们又该怎样面对那些不够美好,甚至可能充满遗憾的过去呢?就好像那张没有拿到的学位证书,或者是没能好好陪伴丈夫的一段宝贵岁月。显然,我们谁都回不到过去。

  也许是因为我们太擅长运用人类特有的想象力,把所有的事情都想象得十分美好,所以现实生活中的遗憾才随处可见。可以说,每一个童话或每一个传说都是一个遗憾,因为作者遗憾到无计可施,只好把自己的理想编成故事或童话来聊以自慰。

  心理学不是魔术师,它唯一能帮助我们的就是改变面对遗憾的态度。按照荣格的理念,人们的成长是一个不断得到,然后不断失去的过程。从小到大,我们学会走路,学会说话,然后上学、工作、结婚、生育,再然后,当我们遍尝了一连串“得到”的丰盛感之后,我们就开始逐渐体验“失去”。

  按照一般人的生命轨迹,我们最先失去的是父母,然后是亲人、朋友,最后是我们自己。而在这个过程中,让人体会深刻的更是许多无形的东西,比如健康和精力,比如年少时的理想和热情,比如不断超越自己和他人的那种美好的感觉。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精神分析是最人本的心理学流派。既然我们总有一天要一点点失去曾经得到的东西,那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去微笑着接纳这个失去的过程?所以,也就难怪罗杰斯告诉我们:面对遗憾,最好的办法就是接纳它。

  如果有人觉得还是难以释怀,也许哥伦比亚大学的心理学家建议的方法可能有用——在回顾的时候改变叙事的方式。他们的研究发现:用像看电影那样的第三人称的叙述方式,会让人感觉更舒服,这样可以使你和自己拉开距离,重新体会过去的经历,但又不至于陷入其中不能自拔。毕竟,通常人们对于别人都比对自己更容易宽容。

  再见,美好的与不够美好的2007年。

  感谢每一个和我分享自己2007的朋友,也感谢每一个陪我度过2007的朋友们。

  再见,我的2007。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