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刷卡上工,能否解决民工讨薪难?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03日08:00 解放日报
今年1月1日起,闵行全区约5万名建筑工人将实行刷卡上工。人手一张的信息卡中,除了务工人员姓名、籍贯、身份证号码等基本信息,还把工作单位、工作时间等情况一一记录在案。区城市建设和管理局负责人介绍,每年一二月份是民工工资款纠纷的高发期,信息卡有望为务工人员和施工企业提供双重权益保障,成为解决民工欠薪问题的有力依据。 据了解,本市其他区县的建筑工地也将在2008年中陆续推行使用信息卡。这张小卡片,是否真能帮助解决民工讨薪难? “双重保护”企业和务工者 农民工欠薪问题,多见于建筑、餐饮、制衣等行业,而在建筑业最为突出。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劳动工资研究所有关数据显示,全国欠薪建筑企业的比例约达50%。 “信息卡的关键,是提供了建筑工地确切的用工情况。”闵行区建筑企业管理所所长乔凤昌告诉记者,在建筑工人状告施工单位拖欠工资或少给工资的纠纷中,双方对工作量、工作人数等用工情况各执一词,是导致纠纷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建筑工地上工种多、务工人员数量大,一个工地千把人是常有情况。这些务工人员流动性大、工作时间又不固定,加上劳务分包的中间环节,往往会出现“老板也搞不清谁是工人”的情况。再加上用工单位和施工人员签订的劳动合同一般比较粗疏,一旦遇到拖欠工资或恶意讨薪,相关管理部门难以取证,处理难度较大。 乔凤昌介绍,推行信息卡,并非把卡交到工人手里就结束了。工人在上工时刷卡,开工时间、所在工地、承包单位等信息就能通过读卡器传输到区建筑管理所的数据中心。工期结束后,工人再刷卡退出,数据中心就能准确记录下工作时间。此外,施工单位每月都要对当月刷卡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并与务工人员名册一同上报给管理部门。发生信息卡遗失、损坏或未及办理,施工单位还需及时为务工人员办卡,否则将被视为非法用工。 “这种一人一卡的管理模式,起到了对企业和务工者的双重保护作用。”根据卡片记载的用工情况,企业再也无法“赖账”;而如果务工人员想向企业恶意讨薪,企业也能够据此拒绝支付。 对欠薪两大源头“鞭长莫及” 信息卡的发放与应用,可以为解决欠薪问题提供重要帮助。那么,当施工企业和务工者规范使用信息卡后,能否彻底规避工资款纠纷的发生呢? 业内人士分析,在当前的建筑行业,追溯务工人员工资款纠纷源头,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将工程款与工资款混为一体。按照正常程序,在一个建筑工地上,首先由建设方招募施工方,前者支付给后者的款项为工程建设款。然后再由施工方招募务工人员进行施工,并向务工者发放工资。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工程款无法及时到位,不少工程经常出现施工方垫资开工。因此当务工者索要工资时,施工方就以工程款没有发放、资金无法周转为由克扣工资。 另一种容易造成工资款纠纷的情况则是,整个工程层层分包,而分包到最后的小型施工队一般不具备劳务资质,一些包工头也不会和务工者签订劳务合同。在发包、承包、转包环环相扣的关系链中,工资款极易在某个环节发生克扣,甚至包工头卷款潜逃的情况。 这时候,这一环节下的务工者工资就都无法得到补偿。 有关人士坦言,对于这两大欠薪源头,信息卡鞭长莫及。但从另一方面来说,信息卡的普及能有效实现对各环节务工人员实行动态监管。通过规范施工企业自身运作,尽量避免在分包环节发生工资款纠纷。 刷卡需与监管“多管齐下” 在闵行区,目前信息卡正以每天200多张的速度发放到建筑务工人员手中。工作人员说,卡片发放之后,还将配套开展一系列宣传活动,“最担心的就是农民工不把卡当回事。” 几位长期从事建筑业管理工作的人员告诉记者,务工人员是一个自我保护能力较弱的群体,有的农民工甚至连所在工地和施工单位的名称都说不全,遑论依法建立劳动合同、明确获取劳动报酬的权利等。因此,在发放信息卡的同时,必须教会务工者如何用卡、如何维权,帮助他们提升自我保护的力量。有关职能部门还需在事前严把项目审批关,事后加强跟踪监督,禁止建设项目盲目上马、擅自扩大规模;禁止虚假出资、违规经营的建设和施工企业进入市场。 专家建议,应推行事前监督检查、事中调查解决、事后处罚纠正相结合;同时建立欠薪预警制度、设立工资预留账户、在中小企业建立欠薪基金和保障制度等,通过多管齐下,从根本上解决欠薪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