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评选别在意成都当反思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04日05:16 四川在线-天府早报
2007年,年末之际,“新天府”之争硝烟弥漫。截至昨(3)日,《中国国家地理》新天府评选活动,在新浪网中共有20017人参加。至晚7点,青海西宁(湟水谷地)获选票5923票,占总投票的15.26%。四川成都(成都平原)共计得票4766票,占总投票数的12.28%。河南南阳———湖北襄樊(南襄盆地)以4341票暂居第三。此结果,不仅引发沸沸扬扬的争议与讨论,也掀起一场“成都保卫战”。 四川省委政研室副主任李后强气定神闲地说:“不必太在意网络投票的结果,但是,对此要高度关注。成都,要根据省委九届四次全会提出的新要求,思干思进,按新的定位发展。” 正面评价 评选促进反思 虽然认为“十大新天府”评选活动确有炒作成分,李后强也肯定此活动应从正面评价:“也算与时俱进,对成都破除休闲观念、盆地观念、自满观念有积极意义,能够促进反思。” 李后强表示,虽然目前西宁超过成都,但四川人不必为此过多计较:“只能说明四川人对这一活动网络投票关注度不高,大家根本不在乎,所以参与性不强。这只是一个媒体行为,全国都知道‘天府’就是指四川,根本不必为此生气。” 省委九届四次全会上,省委书记刘奇葆指出:四川不是盆地的四川,而是西部的四川、中国的四川、面向世界的四川。要在实干中解放思想,在发展中统一认识,破除盆地观念,强化开放意识;破除内陆观念,强化前沿意识;破除自满观念,强化进取意识;破除休闲观念,强化爬坡意识。李后强说,跳出成都看成都,跳出四川看四川,克服旧有观念,才能获得更好更快的发展:“全会已经提出,提高我省的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变‘天府之国’为‘天府之域’。” 科学发展 宏观定义“天府” 何谓“天府”?评价“天府”的量化指标是什么?李后强认为,量化指标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这是一个总原则,宏观指标定位不准确,微观指标的评价就没有意义。” “新天府”也好,“老天府”也罢,最终指向的都是一个“好地方”,一个适合人类居住、生活舒适的环境。李后强指出,“新天府”可能覆盖旧时所称的“天府”之国,要避免这一现象。“新天府”与“老天府”最大的差别是什么?是文明!李后强说,“老天府”以农业文明为标志,“新天府”则以现代文明为标志,尤以生态文明和信息文明为主:“我们所指的文明,应包括生态、科技、文化、教育,还有老百姓的富裕程度、幸福指数。”评选活动中,自然、发展状况及人文环境成为最重要指标,而李后强认为,评选的量化指标最重要的是以科学发展为主导,量化“四位一体”,涵盖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评选必须有客观指标,指标不完善,就不能反映天府本身固有的内在特征和本质特点。比如地势平坦之类,不过是地理概念。” 惟一成都 信心战胜结果 成都,在西部、在中国、在世界,都具有惟一性。李后强认为,评选活动中,成都虽落后于西宁,但仍可有完全的信心。 成都的区位优势、历史环境、地理环境,甚至从古地质角度看,均是其他地方不可取代的。从悠久的文化而言,西宁找不到4000多年前的金沙,也没有三星堆。从历史角度看,成都自古已是交通枢纽。自秦汉时代就已开发的南丝绸之路,是一条始于四川,经云南抵达印度,以马帮为交通工具运输货物的古代商道。成都龙泉山,盛产花木水果;成都龙门山,地质大观园。“二龙抬起锦官城”,李后强妙语连珠:“几万年前,成都是内陆海,周围已充满生机活力。”过去定义的“天府”,成都,当之无愧。谈完历史谈现今,2007年,成都首次进入“3000亿城市俱乐部”,这是一座年生产总值超过3000亿元,“富可敌省”的城市:“成都的科技、文化、教育、现代服务业指数都较高,就是按新定义的天府,成都也完全符合条件。” 找准定位 又好又快发展 尽管成都独一无二,想要又好又快发展,在“天府之国”变身“天府之域”过程中,李后强认为仍要科学评价,要因“新天府”的评选,结合省委九届四次全会精神,清楚认识到此次会议对成都的定位,引发反思,以当好全省发展的排头兵、领头羊。 省委九届四次全会精神,为成都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李后强说:“从各方面来看,随着‘天府之国’概念的转变,天府效应要随之扩大。成都已提出全域成都的概念,结合会议精神,找出准确定位,做好发展的排头兵。” 去年6月,成都被批准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李后强指出,成都应抓紧此次机遇,城市建设中也应体现特色。他谈道,生态环境的治理应该继续加强:“比如对大江大河的治理,特别是泯江。工业所带来的污染也必须引起重视。”社会事业、民生事业,也是未来成都发展的大事:“思干思进,做好四个突破,抓与老百姓生产生活、幸福生活有关系的工作。” 早报记者吴楚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