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有了钱怎么花?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05日16:00 新民晚报
赵红玲 有了钱,怎么花?请看几种花法。 山东聊城花8000万元建高校第一奢华校门;中国人民大学食堂耗资百万,添观光电梯;云南省昆明市富民县用油漆喷山头,造“绿化景观”;苏北穷县灌云县耗资上千万元亮化300余幢楼体,“打造世界一流的亮化工程”;中国每年200多个公务团,在南非一年至少花掉5000万元公款。 这几件事,都有公开报道。而关于最后一件事,我还从一位导游那里听到个“故事”:一官员到了南非,因有晨练习惯,大清早在星级酒店的院子里跑步,秘书端茶奉巾紧跟身后,被早起的游客误认为是“有钱人的风景”。 花钱的办法很多,想要政绩的官员,交接前后更需要花钱,听到的看到的恕不一一列举。 新年伊始,有消息说,2007年全国税收完成49442.73亿元,比2006年增加11806亿元,同比增长31.4%,这还不包括关税、契税和耕地占用税在内。这么多钱?将怎样来花掉?老百姓自然要担心“公款吃喝”、“公款出游”、“公款搞政绩工程”云云。 的确,纳税人的钱不能掉进“黑洞”,否则老百姓不仅纳税没积极性,久而久之,公共道德意识淡薄,对参政议政漠不关心。老百姓必须有代言人,审查财政预算、结算。但是,我们选出的人大代表,已经屡屡被“看不懂”的预决算弄得头昏脑胀,审计署近年来对财政预算执行审计时,也一再指出,支出预算编制粗放,透明度不高,既不利于科学有效地管理和分配,也不利于人大加强监督管理。 打造阳光财政,就是在打造全程处于监管下的公共财政。全程监督、专业监督、社会监督等都是办法。有了钱,怎么花,不能不参与、不能不讨论,否则想花就花,收再多的税,也有可能被随随便便地花掉。 [本文上海电台今天下午4时半在《晚报大家听》(中波990、调频93.4)同步播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