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温深入基层为官员树典范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07日11:51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1月7日电 《澳门日报》1月7日发表题为《胡温深入基层为官员树典范》的社论说,和谐建设化为百姓幸福体验,是中共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口号。胡锦涛、温家宝岁末的基层之行,就是在身体力行实践这一口号,为民众送去问候、温暖、亲情、信心和希望,将“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变成民众真切的感受。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到最寒冷的地方去、到最贫穷的地方去,把人民当成自己的父母,而不是把自己当成人民的父母。他们已为全国的官员作出了榜样。

  社论原文摘录如下:

  在二○○八年的第一天,国家主席胡锦涛、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放弃自己的休息日,到天津、陕西看望基层民众。在天津,胡锦涛冒着严寒,深入基层实地了解改善民生的工作情况。与廉租房小区、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养老院、菜市场的基层民众亲切交谈,使隆冬的大街小巷升腾起融融暖意;在西安,温家宝总理看望了工人、农民、工程技术人员和干部,还特地抽出时间,看望养猪场和奶山羊养殖户,站在田间地头,坐在土炕上,和农民们拉家常,并深情地说:“老百姓的事就是国家大事。”

  国家领导人在节日下基层,近年已成惯例。尤其是中秋节、春节等传统节日,人们总会在乡村、小区和农民的炕头上、城市的市场中、贫困人员的家内及养老院等地方看到他们的身影。中共提出并践行的“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就是要为百姓谋幸福、要将最广泛的人民群众的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

  有香港媒体指出:从中国领导人的公开行程中不难发现一个令人感动的事实,中国领导人只有“节日”概念,而没有“假日”概念,他们的身影往往出现在那些最恶劣气候中的最艰苦地区,以及那些人人都想合家团圆的节日里。

  一九三四年,毛泽东在瑞金发表著名的《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讲话中指出:“我郑重地向大会提出,我们应该深刻地注意群众生活的问题,从土地、劳动问题,到柴米油盐问题。妇女群众要学习犁耙,找甚么人去教她们呢?小孩子要求读书,小学办起了没有呢?对面的木桥太小会跌倒行人,要不要修理一下呢?”“一切群众生活上的问题,都应该把它提到自己的议事日程上。”

  红军时期距今虽已遥远,但毛泽东的这一指导思想,至今仍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在这方面,胡锦涛和温家宝为人们树立了典范。他们经常到基层去体察民情,到群众家去嘘寒问暖。农民的负担,贫困地区人民的衣食住行,困难职工的基本生活保障等等,都装在他们的心中……这一件件“小事”,反映出执政党和政府以人为本的态度和精神,让民众倍感温暖和鼓舞。

  温家宝曾多次引用郑板桥“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和白居易的“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冻饥声”。他说:“去民之患,如除腹心之疾。”始终把民众的冷暖疾苦挂在心上。一件件感人肺腑的“小事”,深深地烙在民众的心中,被人们亲切地称为“亲民总理”。那些热衷于“办大事”,追求“政绩工程”、“轰动效应”,不屑为民众“办小事”的官员,对比之下应感到惭愧和自责。

  时刻将民众的冷暖疾苦挂在心上,积极主动地为民众排忧解难,是各级官员义不容辞的责任。“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只有像胡锦涛主席、温家宝总理那样,时刻关注民众的衣食住行,时刻牵挂百姓的温饱冷暖,真正做到心想到、话说到、力尽到。尤其对弱势群体、偏远艰苦的民众,对他们的呼声和冷暖不可漠然置之,则“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才会落到实处,国家和社会才会在“又好又快”的发展中更加和谐!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