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责任,中国准备好了吗?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08日17:29 中国新闻网

  

大国责任,中国准备好了吗?

  11月14日,中国国民经济研究所发布的一项研究显示,未来15年中国经济增长率将保持在6%至9%之间,而决定经济增速快慢的因素将主要是全要素生产力(TFP)。中新社发 刘怀君 摄

  版权声明:凡标注有“cnsphoto”字样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新闻网,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中新网1月8日电 美国《侨报》1月8日发表题为《大国责任,中国准备好了吗? 》的评论文章说,荣耀不仅需要用雄心大略去经营,更需要用奉献、责任来维持。中国要成为受人尊敬的大国,就得在国际和国内两个方面做足功夫。

  文章原文摘录如下:

  岁末年初,各国媒体习惯性地回顾过去、展望未来, 不约而同地将目光投向了中国。

  旧年年末,大名鼎鼎的扎卡里亚在美国《新闻周刊》煽情地写道,“当奥运会最终揭开它的帷幕,中国将步入国际舞台的中心”; 英国《独立报》元旦将其头版定为“2008:超级大国的诞生”;而韩国《中央日报》则干脆宣称,“以2008年为起点, 地球村将以中国为中心运转”; 就连日本观点偏右的《读卖新闻》也在其新年社论中声称,“如何与中国相处, 是日本今后外交政策中最重要的课题”。

  世界媒体聚焦中国, 显然有充分的理由。2007年, 当西方国家的经济低度徘徊时,中国的GDP(国内生产总值)却连续第五个年头保持10%以上的高速增长, 成为带动全球经济增长的最强劲引擎。当“中国制造”穿越边境线、潮水般涌向其他国家时, 当“中国模式”为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津津乐道时,当北京成为世界外交“朝圣”新站点时,世界把目光投向这个迅速崛起的国家,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

  与前些年渲染中国的论调有些不同, 这次强调“机遇论”,特别是“责任论”的多了起来,“威胁论”虽然还有市场,但“遏制论”的调门却明显降低了。

  2005年, 时任美国副国务卿的佐利克提出了“利益攸关方”概念,从那时起, 外部压力就开始向“大国责任”靠拢。“大国责任”意味着, 世界不应拒绝而应接纳“东方巨龙”的融入;但反过来,进入体系的中国也应在全球治理、国际及地区安全、全球规则的制订与维持等方面承担与其地位和实力相称的国际责任。

  对中国“大国责任”不绝于耳的强调,自然让中国人心存狐疑。但如果将这种“责任论”与全球权力结构的变迁联系到一起,则可能消解部分顾虑。2007年,全球权力结构的最大变化,就是多极化趋势愈发明显,权力中心正加速向亚洲转移。

  与此同时,美国的全球领导能力显著下降。布什政府发动的两场战争耗损了美国的软硬实力,反恐战成了消耗战。战争不仅没有扑灭极端伊斯兰派的反美情绪,反而种下更多仇怨。在伊拉克、阿富汗以至巴基斯坦, 美军都陷入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中东民主改造遥遥无期,而美国支持下的“颜色革命”也处于凋零阶段。在美国国内,次贷危机和美元疲软引发经济低迷不振。

  多极化的世界更民主、更少霸权, 但多中心的格局也可能更不稳定。在这种情势下要求中国发挥大国责任,有施压的意涵,同时也有期盼的意味。

  与外国媒体的热捧相反, 在中国国内, “世界舞台上的中国”只是一个边缘话题。中国报刊分析报道的篇幅较少, 而且多数局限于专业的小圈子范围。与外部事务相比,国内社会、经济领域的发展、公平问题更易引起中国普通民众的关注。毕竟,这些问题离他们更近,关系更密切,也更易参与。

  很明显的是,中国国际地位和角色的崛起、其海外利益的增多并没有培养出足够的国内支持力量, 两者之间有相当落差。典型的例证是, 有相当一部分民众对中国越来越多的慷慨赠款感到不解,认为这部分资金更应用来解决国内的贫富分化问题。当外部局势的发展要求中国做出迅速反应时,国内基层几乎表现为无动于衷。

  在外部事务与内部事务之间,中国政府需要寻求一个平衡。一个内向型的群体很难支撑中国未来角色的发挥,而且一旦在外部遭遇挫折,就可能在内部滋生孤立主义情绪。

  这只是未来中国外交需要妥善处理的平衡之一。另一个是, 中国外交在为国内经济持续增长保驾护航的同时,还需照顾本国的国际形象,即经济外交与形象外交两者都要兼顾。

  确实, 中国正在走向世界中心, 当镁光灯不停闪耀时, 中国也要保持好自身的形象。在过去的一年, 中国见识了形形色色的“明枪暗箭”,食品安全、气候变化、能源消耗、人道主义危机等诸如此类的问题都将中国置于靶心。有事无事, 西方媒体总爱拿中国说事。在西方媒体的眼里, 中国俨然成了一个贸然闯入西方文明世界的巨大怪物, 成了一个到处寻找资源和能源、倾销廉价商品的“超级暴发户”。

  为什么受伤的总是中国?当西方有些媒体也发觉过意不去、要为中国打抱不平时,中国自己更应深思、警醒, 努力塑造新的形象。

  荣耀不仅需要用雄心大略去经营,更需要用奉献、责任来维持。中国要成为受人尊敬的大国,就得在国际和国内两个方面做足功夫。 (李因才)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