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应是自由思想的花园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09日00:09 红网

  笔者50年代初读中学。好奇心驱使,常常一边向大学校园张望,一边通过阅读认识大学。对于过去学子们可以自由听课,可以自由思想,可以依据自己爱好参加各种社团,乃至可以自由浪漫恋爱,有许多神秘感,更有许多羡慕和向往。

  我走进大学,已经与我从文字中认识的大学不一样了。一进大学校门,就碰上“反右”运动的汹汹气势,谁还敢不紧闭嘴巴。从此,本来是思想最活跃的大学,只能让位于激烈的口号声。哪怕对现实有一点疑虑,也只能自我独自“想穿”。

  笔者始终认为,只要不触犯法律,青年学子的思想最应该是自由的。没有自由的思想,就难有创造、创新,就不能造就真正的人才。央央13亿人口的大国,至今没能占有诺贝尔奖的一席之地,就很值得人们问一个“为什么”,很值得人们深思。

  人的大脑功能,天生是用着思维的。大学应该是“兼容并包”的学术殿堂,培养“独立而不倚”的独特思维。大学不应该只允许一种学说存在。单一的“学说”只能使青年学子的思想受到束缚而走向僵化。

  依旧是今日大学校长之楷模的老北大校长蔡元培认为,“教育应指导社会,而非追逐社会”,应该在研究社会中,创造出解决各种社会问题的思想和途径。蔡元培着力把北大建造成为一个学术上的自由的百花园:他请来思想激进的陈独秀到北大主持文科,请来李大钊担任北大图书馆主任,请来刚从美国归来、提倡白话文的胡适到北大任教;同时他也聘用了辜鸿铭(在政治上极端反动、拖着辫子的保皇党分子)、刘师培(一个复古主义者、拥护帝制的封建文人)等一些在政治或文化上持保守态度,或是封建思想浓厚,但确有学问的人到北大任教。当时的北大,甚至在同一座大楼的楼上楼下,就可以听到两位观点对立的教授在唱着对台戏,学子在学习中去认识和鉴别。许钦文、胡也频、柔石、曹靖华等,连正式的“旁听生”资格也没有,他们作为北大的“偷听生”,也能在北大这个自由思想的百花园里受到熏陶,成就了他们的文学事业。

  北大并没有因为“兼容并包”而成为一个思想紊乱的杂货铺。恰恰是北大成了新文化运动的摇篮,成为“五四”运动的发祥地。学子在北大受到自由思想的熏陶,成就了一批各个领域的佼佼者。

  纵观世界经济强国,无不有各自的一流大学,这些大学又无不倡导思想之自由,为百姓富裕,国家强盛,精心培育最出色的人才。世界前20名的大学,美国占据大半;英国牛津大学名列第三;世界前100名的大学,亚洲仅日本有五所列其中,排名最前的是第14位的东京大学。

  我们在世界经济上已经挤进前三,而我们竟然没有一所学校挤进前100名,这不能不逼人深思:我们的大学究竟应该怎么办?!

稿源:红网 作者:曹友琴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