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城里老师自家种的柑橘先盖学校再建乡政府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09日05:20 钱江晚报

  本报讯 快过年了,界首乡的孩子好吗?近日,在省功勋教师杨一青老师带领下,记者随学军小学22名教师党员走了一趟淳安,参加了学军小学老师与界首乡中心小学贫困生的结对仪式。

  受学校邀请,本报记者跟随前往。记者真切地感受到了山区人民的淳朴,感受到他们对教育的重视。

  送去的是书籍文具 回报的是本鸡柑橘

  “你瞧,这是我给你买的东西,有文具盒、字典,一些学习用书,还有一本相册。你也快毕业了,这本相册正好放你的毕业照,用得上。”结对仪式刚结束,杨一青就把六年级学生姚艺群拉到一边,从新买的书包里掏出一大堆礼物。

  参加结对的每一个学军小学的老师,都准备了新书包、课外读物,还有文具。对他们来说,这些礼物都很普通,上一趟超市、书店,就能买到,但第一次跟结对的孩子见面,这些礼物可能是最合适的。

  让学军小学的老师没想到的是,在他们上车要返回时,他们收到了回礼。一位老奶奶捧了一只黄澄澄的母鸡,在人群中找到了杨一青,硬要把鸡塞到他的手里。杨老师不收,老奶奶丢下就走。一打听,老人是杨老师结对学生姚艺群的奶奶。从旁人的嘴里,杨老师明白了老人的心意:孩子的父母都不在家,她只能以这样的方式表示感谢。

  车子往杭州开,车上响起了母鸡的叫声,车上有不少老师收到了这样的礼物。在车子的行李仓里,还装了几箱柑橘,是当地的特产,皮很薄,吃起来特别甜。

  他每天抱着书去上学 她上学要走2.5小时

  姚艺群是一个成绩一般的男生。他的父母都残疾,在福利厂打工。在姚艺群读书的教室里,其他学生都有书包,惟独他没有。“从上学开始,我就不用书包,每天上学都是抱着书去的。”拿着杨老师给他买的新书包,姚艺群不敢去摸,“喜欢,这是全校最漂亮的书包,不相信是我的。”

  学校挑出来的结对学生,每一个家庭都很困难。大部分学生都住校,逢周末回家,带上够一个星期用的米和菜来上课。界首小学的唐校长说,很多孩子的家离学校比较远,“走上一个多小时很正常,最远的孩子要走2个半小时。”他指着一个二年级的女生告诉记者,从一年级开始,这个小孩就要自己走路上学,每次就是走2个半小时。

  我把女孩拉到跟前,跟这里多数孩子一样,她很瘦,但挺精神的。女孩说,每次回家,开始时路上会有很多同伴,慢慢地这个队伍逐渐小起来,最后总是剩她一个。“我要上学,不怕路远,我们这里都这样。”

  全校列队欢迎城里老师 先建学校再建乡政府

  到现在为止,我还记得到界首小学时的场景:一块欢迎的大横幅挂在校门口,全校17位老师整齐地站在那里,远远望见我们就开始鼓掌,跟到来的每一个老师握手。

  这里对教育的重视,绝不比城市差。快到乡上时,学军小学校长汪培新指着路边的一块地告诉我,这块地是乡里征的,用来盖乡政府大楼,但一直空在那里。“前不久我来过一次,他们乡里说过这样的话,财政首先考虑教育,教育的事没做好,政府大楼就不能建。”

  界首乡的党委书记汪英健接待了我们,他介绍说,学校的宿舍楼新建不久,食堂也是那时建的,“硬件我们可以搞上去,软件要上去,还要靠学校老师的努力,要靠大家的帮忙。”

  说实话,界首小学的硬件并不差:2007年还建起了学校阅览室,有五六千册书,加上学军小学此次带来的1000多册新书,还能建起班级读书角;学校的宿舍,虽然房间里没有厕所,但学生住得很宽敞。

  这里差的就是软件,是师资。唐校长说,他们学校一共17位老师,50岁以上的占到了60%,年轻老师相对缺乏。教师外出学习交流的机会不多,即使有,一般都给了几位年轻老师,他们是学校的希望。

  此次结对,两校还签了一份协议,唐校长对里面的内容充满了期待:学军小学每年2次,派教师到界首小学上课、听课;界首小学的教师,优先参与学军小学举办的各类教研活动,随时到学军小学挂职锻炼;组织开展“城乡小学生相聚”活动,努力给“手拉手”小伙伴创造见面的机会。

  临走时,汪培新对唐校长说:“随时欢迎你们学校的老师来,想待多久都可以!”本报通讯员 王丽兵 本报记者 梁建伟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