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图文:千亿产业志昂昂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09日06:30 荆楚网-湖北日报
新年的钟声刚刚响过,工业战线传出喜讯:2007年,全省钢铁产业、石化产业双双过千亿! 而在一年前,汽车产业已率先跨过千亿大关。 连续两年,三过千亿。喜洋洋,志昂昂。看似瞬间飞跃,实则意味深长。 优化结构、多点支撑,夯实经济大厦的基石 磐石大柱,撑起摩天高楼。那么,国民经济的大厦靠什么来托举? 靠工业、靠产业。正所谓,工业兴、湖北兴,工业强、湖北强。 2002年以来,“工业兴省”大幕开启。三个三工程、企业成长工程、千亿产业工程,重拳连发,强力助推,湖北工业挣脱困境步入快车道。 按照3年前我省《千亿工程实施方案》提出的目标,到2010年底,汽车、钢铁、石化、电子信息、纺织和食品等产业销售收入过千亿元,涌现一批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企业集团,以支撑我省新的工业体系。 而事实上,六大产业发展之快,超出人们的预想。据初步统计,刚刚过去的2007年,六大产业中已有三大产业提前站上千亿级台阶—— 汽车:整车产量突破70万辆,销售收入达1480亿元; 钢铁:生产钢材1900万吨,销售收入1150亿元; 石化:原油加工量880万吨,化肥产量480万吨,销售收入1200亿元。 省经委负责工业运行监测的同志说,这无疑是一个历史的标志,而更具标志意义的,还在于电子信息、纺织和食品等轻型产业的迅速崛起。 数据显示:纺织产业去年实现销售收入560亿元,信息产业590亿元,食品产业740亿元。受富士康、中芯国际、南玻多晶硅等重大项目带动,电子信息、食品产业有望在近一两年内再破千亿大关。 产业背后挺立着的是企业,大企业撑起大产业。仅去年,我省净增规模以上企业1500家,新增年销售收入百亿元企业4家。 战略重组、跨国合作,打好产业竞争的优势牌 如果说,千亿产业的连连跨越是一个奇迹,那么,其速成之路就是一个谜。 比如,在湖北,汽车、钢铁一直是传统优势,其地位之重,足以牵动国民经济的神经。 然而,这也是两个竞争白热化的竞技场。市场不相信传统,凭借的是面对面的实力。我们如何保持优势、发展优势,打好自己的优势牌? 决策者出招,首推战略重组。 重组,即资源按市场规律重新配置。它打破旧体制的束缚,冲破原有产业边界的阻隔,更打开了一片优势得以充分发挥、产业得以迅速壮大的新天地。 2003年6月,由东风汽车公司与日产汽车公司合资重组的东风汽车有限公司成立。这次跨国合作,盘活了80%的存量资产,平稳分流了7万国企职工,实现了这一有着近40年历史的大型国有企业的“再造”。 如今,东风公司与本田、PSA等多家跨国公司,结为合作的好伙伴。它以势不可当的全面合资合作,频频撬动国际资本,引领湖北汽车走向宽广的市场舞台。 昔日一“卡”独秀的产品格局被彻底打破,演变成一个融入众多成员的汽车产业群。东风轻、中、重型载货车,神龙、东风本田、东风日产等轿车,东风渝安微面车,以及随州专用车,奔驰在世界各地的高速公路上。 同样,钢铁产业也在重组中提质扩能。 2004年11月,香港中信泰富收购冶钢。百年冶钢与一个现代国际性外商企业顺利融合,从此踏上了一条志在高端、做精特钢、管理现代的发展之路。 2005年初,武钢重组鄂钢;同年底,与柳钢签下联合重组协议;2007年,携手昆钢。在合作重组中,武钢自身迅速壮大,成为全国排名第三的大型企业集团。而加入武钢的鄂钢公司,则借助武钢强大的供应链、资金链和销售网络,产品竞争力剧增,企业脱胎换骨。 冷静分析,受资源制约,湖北钢铁规模其实在全国并不算大,但技术水平、产品附加值却是令人信服的“顶呱呱”。武钢硅钢称雄国外市场,产量居全国之首,各型板材使我国由净进口转为净出口;新冶钢从“优”到“特”,产品伴“神六”飞天。2002年以来,我省钢铁行业出口交货值以年均73%的速度增长。 显然,与以往依赖外延扩张的模式不同,我省汽车、钢铁产业走的是一条发展优势、优化升级的新路。在科学发展的今天,对于有着较好工业基础的湖北来说,这一经验应在更多产业领域得到光大。 技术先导、链条延伸,拓展产业成长的广阔空间 这几年,磷化工业超常发展,堪称一个产业延伸的典范。 磷矿资源被认为是未来世界最稀缺的20种资源之一。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高度关注。 2004年,一场声势浩大的整治行动,吹响了我省磷化工业可持续、快速发展的号角。磷矿准运、技术攻关、产品延伸,次第展开。 磷精细化工产业链不断延长,从工业级延伸到食品级,目前已延伸到医药级。近三年,全省磷化工业产值每年以30%的速度增长,磷酸一铵、磷酸二铵、NPK等主要产品产量成倍增长。 在磷化工业带动下,全省精细化工发展迅猛。宜化成为世界最大的季戊四醇生产企业,全国市场占有率达40%;兴发集团是华中地区最大的磷化工生产基地,三聚磷酸钠产量居全国同行业第一。楚源活性染料中间体的生产规模居全球第一,占世界市场总量的30%-40%。 化工链条不断延伸,而更多的好戏还在后头。 2007年12月18日上午,武汉80万吨乙烯项目开工现场人头攒动,声声礼炮传递人们心中的美好期许。这个预计总投资达146亿元的项目,建成投产后,将带动橡胶、塑料等下游产业,形成年产值1000亿元以上的产业巨链。 眼下,武汉石化、荆门石化等企业正紧张实施改造扩能。它们将与乙烯结成一个庞大的产业集群。 沿着产业延伸的思路,电子信息产业也正挥毫书写宏篇巨制:建设一个基地——富士康综合制造基地;构筑三大产业链——集成电路产业链、多晶硅产业链、显示器产业链;实施五大重点专项——二维条码、宽带无线通信、安防工程、LCOS光引擎、IC设计及软件,最终建成十大产业集群。 在一大批项目的支撑下,食品工业同样显示勃勃生机。统一食品、旺旺、外婆家等食品生产企业,汇源果汁、太子奶、娃哈哈等饮料生产企业,光明、友芝友等乳品生产企业,如灿灿群星撒落于楚山汉水之间。双汇、雨润、中粮等知名企业,也同在我省建立加工基地。山东鲁花公司在襄樊的油脂生产企业投产。而中粮集团则确定在我省建立养殖规模达1000万头的全国最大的生猪养殖基地。 千亿产业,充满活力与潜能的“巨人”。当它志昂昂、劲鼓鼓成批屹立于荆楚大地时,我省支柱产业“不多、不活、不强”的格局就会发生根本改变。 省委、省政府新的“千亿元产业计划”召唤着我们,钢铁、石化、汽车三个千亿产业鼓舞着我们,电子信息、纺织、食品等行业蓄势向这一目标冲刺的行动在向我们证明:优势产业升级上位,新型产业生机无限,湖北产业版图必将重新改写。 (记者 吴华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