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法为民 以忠诚的名义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15日06:24 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

  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讯:

  ——成都市工商局干部高玉国扎根基层一心为民纪实

   前言

  他是一名普通而又平凡的一线工商干部,58岁的他,身上时时透出老一代工商人沉稳细致的工作作风,走进辖区,在他眼里又分明体现了新一代工商人执法为民、开拓创新的热情。跟着他来到企业、来到群众中,随同采访的时候,一个词常常不自觉地浮现到记者的笔头、脑海,那就是:忠诚——忠诚于党的事业、忠诚于群众利益,忠诚于法律法规,忠诚于辖区那山山水水的美好未来。

  作为一名老工商干部,一名队伍老兵,一个曾担任过乡党委书记和工商所长的老同志,一名老党员,在承担市场监管重任的工商一线,他从别人觉得十分艰辛的工作中找到了工作的乐趣。市场拆迁,他协助基层政府做通了经营户的工作,他感到充实而快乐;无照经营户在他三番五次的教育说服后,主动找他办理了营业执照实现合法经营,他格外高兴;偏远乡村的农户消费权益受到侵害,他帮助农户成功维权,找回损失,他心头比这些获得赔偿的农户还高兴……

  他就是成都市工商局金堂工商局园区工商所的市场监管干部高玉国。他真正地用一个党员、一个公务员、一个工商干部的标准要求和约束自己。更为重要的是,责任心和事业感支撑着他,对所负责的辖区市场实现了有效监管。高玉国身上所展现出的红盾风采,让我们看到了新时期共产党员的先进性,看到新时代工商干部的光辉形象,看到了“忠诚”两个字所蕴涵的强大动力、人生价值和事业兴旺。

  针对高玉国同志的先进事迹,市工商局党组书记、局长谢述钧作出批示:“每一位网格监管责任人,都像消保维权的一块天。金堂工商局高玉国同志的责任心、荣誉感、敬业情,真的值得我们全系统学习。”

  年末岁首,顶着凛冽的寒风和金堂工商局园区工商所职工高玉国一起进行市场巡查时,却总能感受到浓浓的暖意。

  这或许是因为每到一处,总会有个体工商户亲切地招呼,“高老师来了,快进来喝口热茶。”或许是片区负责人的笑脸相迎,“老高,过去多亏了你,现在我们这里是零投诉了。”再或是社区里的村民们,“老高又来了哇,过来坐一下嘛”……老高也和他们热情地打着招呼,与记者采访时的少言寡语形成了鲜明对比。

  暖意里还带着惊奇。高玉国所负责的区域面积达48.8平方公里,包括3个乡镇、8个村委会、2个社会,247个村组——一个基层工商所的监管人员所承担的工作量和工作面往往让我们难以想象。有的地方交通困难,往返需要步行或者坐两轮摩托;有的地方人烟稀少,只检查一户小食品店,必须花上几个小时的长途跋涉。可是,不管是哪里的经营户,他总能清楚地喊出店主的名字,他们的经营范围,经营状况,曾经存在的问题。“老高了解的情况,比我这个所长还清楚。”园区工商所所长徐鉴辉如是说。

  这位已经58岁的老人在记者的心中形成一个巨大的问号:是什么让他这样认真、负责的工作,他又是如何成为经营者和老百姓的贴心人?

   我是一名老共产党员

  我不顶上谁上?

  已经55岁的他,作为老同志,曾经担任过乡镇主要领导,当过工商所长、担任过局办公室副主任、工会副主席等职务的他,本该得到“照顾”,安排在比较清闲的部门任职,却又骤然被推到责任巨大的风口浪尖。2005年,组织安排高玉国到园区工商所工作。“当时,组织上安排我到基层工商所工作,我是有意见的,也很不理解。”高玉国的话很朴实。

  回顾以往,他坦言,“既然要这样安排,我就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我年纪这么大了,也不可能像年轻人那样天天在外面日晒雨淋。”

  有一件事更加坚定了他想退休的念头。老高回忆:“才去园区工作不久,所长安排我去巡查。那天雨很大,突然一辆电动自行车冲了过来,把我的伞挂住,躲闪不及,我当时就摔倒在泥浆里,再也站不起来。而电动自行车却根本没停下,扬长而去。街上的好心人把我送到医院,证实是把腰摔伤了。老伴又是心疼又是着急,问我为什么老都老了,还要去做这些事。当时感觉很辛酸,泪水就流了出来。”

  得知这个情况后,局领导来到所上找他谈心交心,做思想工作:“老高,过去你当领导都很优秀,市场巡查工作你干不好!?这绝对不是你的性格。”以此激励他为所上的工作多出谋划策,多提建议。“向高玉国看齐,相信老同志会比我们年轻人做得更好。”同事们也给予了信任的目光,而所长徐鉴辉的诚恳与谦逊更让他感觉自己仍能发挥余热。“老高,你曾经在乡镇当了那么久的领导干部,现在所上这样安排,就是希望利用你的威望和经验,带领我们打开乡镇工作的局面。”

  领导的关注和激励,同事们的信任和理解,所长的诚恳和谦逊,这一切让高玉国对自己当初的想法深深自责。“为什么一点都不会换位思考,去想想组织上的难处和安排这份工作的目的,而不应该有更多的牢骚和抱怨。”

  “我是一名老党员,应该用党员的标准来对照自己的工作,我不顶上谁上?”高玉国的眼神里透露着坚毅,“当和尚不行,光撞钟也不行,应该做出表率,就算是最简单的巡查工作,也要做得比别人认真,比别人细致。”

  从此,一个党员用他的忠诚开始再次迈上新的征程。

  关注民生

  “唱黑脸”却成为群众的贴心人

  “农村工作不好做,很大程度是因为我们的工作做得还不到位,老百姓对我们的工作,对政策、法规不理解,有时只看到眼前利益。而我,做事又很认真,喜欢唱‘黑脸’。”高玉国笑着说。

  这也让他的巡查工作颇有些得罪人的色彩——被人拿着菜刀追赶过。

  高玉国深知食品安全责任重大,在他的巡查包里,各类“市场巡查登记簿”、“安全告知书”、“承诺书”、“责令整改通知书”等应有尽有。每一户食品经营户,他都和其共同签署了“食品安全承诺书”。同样,没有达到基本要求的个体户,他都认真地要求其整改,甚至不允许营业。

  杨柳社区的林春燕就是其中之一。“当时她家里摆了个卤肉摊子,我去检查的时候,整个作坊只有一口锅,一个塑料盆和一个菜板。作坊里光线昏暗,到处散发着臭气,从下水道里排出的污水里扑满了苍蝇和蚊虫。我一看,这样做出来的卤菜人吃了肯定要出事,当场就要求她整改,并暂扣了她的菜刀和菜板。”

  当时林春燕情绪激动,拒不接受处罚,不仅出言不逊,还抢过菜刀把老高赶出了门。习惯了唱“黑脸”的高玉国,坚信一次不行,就数次做工作,直到规范为止。后经当地有关部门协助,最终依法强制关闭了林春燕的作坊。

  事后,高玉国了解到林春燕的父亲身体不好,几个兄弟姐妹都体弱多病,家庭条件十分困难。他又主动来到林春燕家里,手把手地为她规划小食品作坊的布置。整改之后,相关的前置许可迟迟没有批下,老高积极协助办理,还亲自带她去办理了营业执照。

  “现在的生意比以前好多了,每次我把摊子张罗起来,挂上营业执照和卫生许可证,大家都愿意来买我的。”当记者和老高再次来到林春燕家里,她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而如今的卤肉作坊也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工作台上贴着洁白的瓷砖;卤肉、卤鸭、内脏用几口大锅分类装盛,老远就闻到清香;曾经的苍蝇、蚊虫再也难觅踪影……

  不一而足的还有云绣社区生产猪鬃的大户们。“过去这些厂家,管理混乱,没有任何证照,根本不配合检查,影响非常恶劣。”社区会计孙泽木坦言。

  十几个厂家都没有营业执照!2005年11月,在云绣片区进行巡查的高玉国决心要啃掉这个“硬骨头”。他构思着,要想达到规范经营的目的,就需要把当时“骨头”里最难啃的一块——徐正飞的猪鬃厂率先进行整改,从而才能达到警示的目的。

  当时徐正飞不但不理睬工商部门规范整改的要求,还扬言“没人管得了他”。

  当老高把5000元的处罚决定书送到他手里的时候,徐正飞这才慌了神,他没想到,这位曾经是他哥哥的同事竟然这样“不给面子”。“当时求情的人多,打电话的也多,我干脆谁也不见,谁的电话都不接,直到他把罚款交了。”高玉国至今仍对当时的做法很满意。

  徐正飞无照经营的行为,受到了工商部门的依法处罚,也起到了规范和带动效应,所有的猪鬃生产户都先后按规定办理了营业执照。

  可是,好景不长,这些企业办理了营业执照却又不按规定进行年检的毛病又冒出来了。这次,老高的“黑脸”朝向了另一个大户——陈文安。经过反复的法制宣传和“较量”,2006年底,当陈文安最终接受规范和处罚后,所有的猪鬃生产企业都成了主动年检的典范。

  处罚之后,这些厂家理应对高玉国退避三舍,可是当记者遇见云绣猪鬃协会会长周海燕时,她却对老高竖起了大拇指。

  原来,在2006年2月,猪鬃厂家们遭遇了经营上的冰点,一边签了合约,另一边却苦于没有原材料。老高得知之后,利用自己曾经担任过竹篙乡党委书记的关系,找到当时熟悉的生猪经营户,恳请他们将猪鬃卖到云绣,解决了这些企业的燃眉之急。

  “他还指导我们形成自己的品牌,原来我们的猪鬃都是散装,现在都进行了简易的包装,还准备注册自己的商标。”

  ……

  这样的事例很多很多,从日常巡查到专项检查,从一般行业到重点行业巡查,他都有具体的巡查计划和时间安排,并一一记录在案,做到心中有数。在严格执法的基础上,切切实实地为个体经营者服务。

  喜鹊村一位曾经被他处罚过的经营户话语朴实而中肯:“他检查得很仔细、很认真,有了问题就会马上指出来,不留情面。他也会经常跑来问你,最近生意好不好,有没有什么困难?虽然他处罚过我,但我们都很服他。”

  从此,时间再次见证了一个老工商的忠诚。

  消除监管盲区

  他实现村社总动员

  蜿蜒的山路,青翠的菜田,掩映在树影婆娑中的村舍……这些在我们眼里惬意的田园风光,却是大多时候高玉国巡查工作的全部。

  偏远而分散的400多户经营户,所上仅有的两部车辆,工作需要与现实局限的矛盾,成为老高巡查的一大瓶颈。

  是延续现状,还是突破创新?高玉国举棋不定:延续现状,不但可以保持现在工作良好的口碑,也轻松省事;而创新却往往伴随着艰辛,甚至不被人理解,还有失败的危险。

  迎难而上!在选择劳累的同时,高玉国开动了脑筋:“光靠我一个人肯定不行,只有广泛地发动辖区群众的力量,才能让巡查工作收到实效。”于是,在利用12315进社区,进乡村之机,他将市场监管融入“一会两站”工作中,邀请社区和村上的主要领导干部担任市场监管联络员,借助他们对群众接触多、分布广的优势,赋予其监管职责。

  最初,他的倡议并没有回声,很多社区和乡村只是口头答应,却名存实亡。协管员只有义务,没有收益,有谁愿意在日常繁忙的工作中,再加上这一项既费力,又得罪人的工作呢?

  高玉国只能在不断地登门拜访,耐心地解释疏导中等待转机。2006年初,他突然接到喜鹊村村支书,同时也是市场监管联络员肖言能的电话,村上一户村民修房子的砖出现了质量问题。

  他马上赶到了喜鹊村,在实地勘察了具体情况后,老高与砖厂取得了联系,通过协调,厂方对其支付了4000元钱的补偿。这在村上造成了轰动:长期以来,农民都是弱势群体,买到假货大多选择自认倒霉,就连拨通电话的村支书也仅仅是抱着试一试的心理,并没有寄予希望。

  同为市场监管联络员的杨柳社区党支部书记易德长同样记忆犹新:因为社区要建设九龙服装城,要拆迁当时的一个市场。因为赔偿问题,市场里的近200户个体经营户,成为当时拆迁的最大阻力。

  无奈之下,他求助于高玉国。老高来到现场之后,逐个走访经营户,一方面向经营户们做工作,设身处地地讲解修建服装城所带来的经济利益;另一方面自己作为个体工商户的代言人,找到拆迁办,争取赔偿的政策。就这样,他足足在社区留守了一周时间,解开了经营户们的心结。而杨柳社区的拆迁工作,从开始到整体迁移,仅仅花了25天,一时传为佳话。

  就这样,在责任的背后,协管员们也尝到了积极联络的甜头。从排斥到主动接受,目前,高玉国辖区市场监管联络员已经发展到15个,消除了监管上的盲区。之后,他还组织了联络员培训,使其掌握市场监管的基础知识,又从言传身教中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联系能力。

  创新巡查监管的背后,换得了群众的赞誉。“我们这里近一年时间都是零投诉了。”肖言能深有感触,“现在办照、投诉都不用出门了,就是买到了歪货,我们也不怕。”当地老百姓很放心。

  看着老高依然忙碌的身影,一股久违了的敬意涌上记者的心头——以忠诚的名义!

  采写 黄浩 刘浏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