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十年跨越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16日08:14 湖南在线-湖南日报
璩毅 向外,是一种姿态!一具图腾! 三十年,犹如一幅雕版,铭刻着江山风物的沧桑巨变,激荡着春秋代序的澎湃潮声。 在我们每个人脑海中,这段记忆是如此鲜活:一个春天,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1978年,改革开放的强音,响彻大江南北,沉默了百年的中华民族,以开放的胸襟,对外的视野,挥斥方遒,谱写恢宏诗篇。 十年,恰似一码标尺,见证着富民强省的决决雄心,丈量着中部崛起的能量轨迹。 大湖之南,一所民办高校,十年磨一剑,借势时代风向,翼动双翅,舞动传奇。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剑走偏锋,以人本特色贯穿人才培养始终,在市场之端,逐渐叫响“涉外”品牌。 站在宏大的背景下,拨开历史烟云,窥探细节。秉承“人本”血脉的“涉外”品牌,在中国民办教育版图上,究竟留下了什么样的脚印?又凭何跨越民办高校致命的“短板”? “与其说是对过去的褒奖!不如说是对未来的激励!” 2008年1月9日,在全省民办教育工作会议上,湖南涉外经济学院荣获“湖南省民办教育先进单位”称号,谈及感受,该校董事长张剑波将目光投向窗外更深远的苍穹,游目骋怀。 来自民间的掌声,传递着品牌的力量。近日,“2007中国教育年会暨优学网第二届‘领跑2008’年度教育总评榜”在京召开,湖南涉外经济学院被评为“十大品牌民办高校”。 双喜临门,并未让张剑波过分兴奋。漫步在占地1700余亩的湖南涉外经济学院长沙校区,这位更愿意听人称呼为教育家的董事长,言语间,关注的是一草一木的成长态势,以及涉外未来的走向。 更宏大的叙事是,在三湘四水,打造教育强省的脉搏,日益强劲。省委副书记梅克保,传达出政府的体温:“发展民办教育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是满足社会多样化教育需求的客观要求,是建设教育强省的重要支撑,是加快富民强省的现实需要。”目光回溯到30年前,从那时起,民办教育就被赋予了破局的使命。改革开放总工程师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中国教育改革大幕开启,而推动中国民办教育事业的发展,已打上教育改革核心内容之一的烙印。 梦想,无法阻挡来自现实的阵痛。 近年来,学生就业率“浮肿”,毕业收入“气虚”,师资力量宛如泡沫……民办高校病态难掩。尚未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公共管理体制落伍,办学自主权优势力不从心;以需求为导向的教育中介服务市场尚未建立;办学模式普通单一,缺乏国际视野。短板逐渐显露出冰山一角,横亘于民办高校面前。 然而,“涉外的发展真是一个奇迹”,2002年,国务委员、时任国家教育部部长陈至立,对涉外的强势崛起,啧啧称奇。 十年一瞬,征程万里,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在中国民办教育的版图上,留下的脚印,稳步向前,舞出生动的市场样本。 一种文化情怀的挥洒 一种精神,在这块土地升腾,浪漫着湖湘风情。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副院长张江波,笑答笔者,“我们的落脚点,是让学生真正学到东西,并学以致用。” 思绪,顷刻间,穿越千年。深入历史的洼地,经世致用,这道湖湘文化基因的璀璨荣光,在岳麓山下,在湘江水畔,再次光彩熠熠。 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实用性复合型人才,涉外一直把这种理念融入教育始终。目标,在策略的支撑下,深入地面,碰撞出耀眼的火花。构建并改进“专业+外语+技能+创业素质”的培养模式,实施“五证”教育,在中国民办高等教育领域,亮出一张特色鲜明的“涉外”名片。 在专业设置上,坚持市场导向,紧贴市场需求,构建了与市场零距离对接的专业与课程体系,好比涉外的一双翅膀,飞跃民办教育就业率低的短板。国内率先设置的高尔夫运动与管理、动漫、数控技术等新专业,就业率一直保持在100%,佐证着这股神奇。 外语水平,方可真正彰显“涉外”特色。常年聘请十多名外籍教师进行口语教学,专供外语学习的高频电台的建立,涉外让学生在外语学习上,实现了“润物细无声”。近年来,涉外的学生参加全国、全省的英语演讲比赛、日语比赛,喜报频传;美国、英国、韩国一些高校的代表团到涉外访问,也不由得大吃一惊!很多非外语专业的学生,竟能操着一口流利的英语,与他们自由交流。 传闻一度甚嚣尘:现在有的大学生,学会计的不会做账,学法律的不会打官司,学国际贸易的不会报关,学中文的不会写文章…… “我认为这是教育的失败。我们对学生提出的要求是‘零距离’上岗,一毕业就能走上工作岗位。”张江波双掌合并,铿锵有力。因此,涉外成立了职业技能培训中心,为学生提供会计师证、审计师证、经济师证、秘书证、导游证、报关员证等40多种职业技能培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职业取向,选择适合自己的培训项目,获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一个颇具传奇色彩的故事,在涉外学生中广为流传。2004届管理系学生田芳,毕业后,手中居然揣着学历证、微软认证等八个证。长缨在手,叩开外企大门,自然不在话下。鼓励学生在获得学历文凭同时,获取外语等级证、计算机过级证、与专业相关的职业技能资格证、驾驶证,涉外的“五证”教学理念,让学生在人才市场中,抢得竞争优势。 不久前,在涉外的毕业生供需见面会上,招聘单位中,有七家是由涉外毕业生创办,成为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2004届学生严明扬在校期间即创办服装公司,经营6家店铺,被称为“校园百万富翁”;2005届毕业生朱增辉白手起家创办湖南基业长青公司,被多所大学写进创业案例。将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与素质融入“案例”教学和相关活动,积极引导学生变寻求就业为自主创业,涉外收效显著,一大批“涉外”毕业生自主创业成功。 以人为本,经世致用。湖湘文化情怀滋养下的涉外,诠释出一个别样的民办教育市场范本。 一种实力的补充 吸附在“人本”大旗下,一种硬性的触角,延伸,延伸,再延伸!扎根,扎根,在扎根!找寻到可以支撑起整座大厦的三个支点。 要撬动版图,离不开两种实力。如果说软实力,是一种无形与柔性的交糅,是一种把握明天的能力。那么硬实力,就是一种有形和刚性的统一,是一种支撑今天的能力。 历史告诉我们,今天到明天,是规律使然,更蕴藏无限可能。只有把握秒针每一次的摆动,才能掌控自己命运。 硬软合一,方为大道。硬实力的补充,是基础。 “我们大力改善办学条件,给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教学和实习实训的机会,以图更好地修炼他们的内力。”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校办副主任鞠晨曦,以建筑面积2.69万平方米,藏书203.56万册的图书馆为背景,叙说着硬性力量背后的柔软。 岁末天寒,但涉外的实验室和实训基地,都可以发现不少学生的身影。“让学生真正学到东西”,这句涉外的九字目标,在学生的心里,转化为“我要学到真正的东西”的暖流。 省内先进水平的计算机实验室、电子类实验室和证券交易仿真模拟实验室、国际贸易仿真模拟实验室,根据专业需要建立的数控模具实训中心、汽车实训中心、波音737仿真实训舱、旅游酒店实训基地等一批大型实训中心(基地)…… 实训,实习,实力。三个“实”字号,通过硬性的建筑物,被一一解读。而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一种实现:让学生从学习到上岗的零距离对接。 另一个支点,便是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在这座由钢筋混凝土构建的庞大建筑里,同样秉承着一颗柔软的心,这颗心的末端,指向学生。 以“五证”教育理念为依托,给学生提供会计证、报关员证、文秘证、导游证、公关员证等40余种职业技能的培训,创造更多条件的同时,也在创造未来的无限可能。涉外在校学生取证率为80%以上,见证着“佛陀拈花,迦叶微笑”般的契合。 还有一个支点,虽然细微,却无比光亮。在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教授、物理学博士潘留仙口中,这个支点充满理性: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实践性环节的教学。适当调整理论课和实践课的比重,以模块形式按实践单元独立开设,单独考核,自成体系;积极倡导案例教学,加强各专业案例库建设,在教学上及时引入国内外相关真实案例。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在国人传统理念中,三,这个数字寓意深刻,先有三足,后有鼎力。 在涉外的硬实力上,这三个支点,当然不能涵括全部。但,在这三个支点上,禀赋着人本思想的教学理念,举手投足间,便可窥探。 一种理念的传承 “百年涉外,一流涉外”! 这是一种眼光,一种气魄,而他的实体是两根坚实、巨大的柱子:诚实和学问。著名教育家、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校长张楚廷,给出了建造好这两根柱子的诀窍,“最重要的是两个方面建设,一个是文化建设,也就是传统建设,一个是师资建设。” 经过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高速发展,中国民办高校已进入选择性竞争时代,民办学校吸引生源的主要手段不再是办学规模和硬件设施,而是教学质量、师资力量、学校声誉等软性条件。 2005年,是一个转折点。戴上本科院校的冠冕后,涉外实际上已经处在从外延发展到内涵发展的转折点上。“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的战略,顺势而出。 “这是我们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师资队伍建设,一直是湖南涉外经济学院董事长张剑波心思留恋之处。“我们坚持以事业吸引人,以待遇留住人,以感情凝聚人,以制度管理人。对于高级人才,我们首先考虑的是给他们一个发展的平台,使他们觉得‘涉外’是一份值得付出的事业。”许多年轻的博士、教授进入“涉外”之后,学校鼓励他们到部、系、处、室担纲,或者担当起学术带头人。 唯才是用,是涉外的理念。年仅30多岁的武汉大学法学博士彭丁带担任法学部主任,40岁的年轻教授邬书跃担任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部的主任……在涉外,一批年轻有为的学者,得到重用。 一支以专任教师为主体,正副教授为龙头,博士、硕士为新锐的稳定的师资队伍,成为“涉外”品牌建设中的坚实一环。目前,学校有教授78人,副教授144人,博士41人,硕士269人,享受国务院津贴的专家14人。 一流的大学,一流的学科。高校质量,还取决于能否在学科建设、专业建设方面有所建树,在知识创新、教育创新方面有所突破。 为此,涉外出台《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十一五”(2006—2010)学科建设发展规划》,描绘五年内的学科建设蓝图:经过5年建设,建成1-2个省级重点学科,建好5-8个校级重点学科,在逐步从教学型向教学研究型转变方面取得比较明显的成效。 突破,总是那么振奋人心。国际贸易学被确定为省级重点建设学科,高尔夫技能训练学、国际贸易实务、数字电子技术三门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由于学校制定了详细的科研配套政策,学校科研工作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以2006年为例,全校教师出版学术专著(不含教材)5部,发表学术论文290篇,获得科研立项51项,其中国家级课题2项,省部级32项,厅级17项。 雄厚的师资力量,外加对学科、科研的执着追求,“涉外”品牌日渐崛起,成功规避中国民办大学的短板。 这是回溯历史的启迪!这更是眺望未来的呼唤! 这是改革开放的脚步,这更是奔向和谐的潮声! 目光放回湖湘大地,近年来,我省民办教育事业获得了长足发展,基本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多元化的民办教育办学格局。目前,全省有各类民办学校6219所,在校学生164万人,教职工10.4万人,形成固定资产141.7亿元;涌现出了一批办学特色鲜明、教育质量较高、具有良好社会声誉的民办学校。 1997年,2007年,十年,跨越。湖南涉外经济学院,祭出质量、特色加市场的三叉戟,将经营理念融入大学管理中,秉承经世致用的人本办学理念,铸造出飘香市场的“涉外”品牌。 最后,我们不妨在张楚廷校长对涉外校训“至善至美,自立自强”如诗般的描叙中,结束这段探寻。 至者,最高也;至者,亦通达也。善者,乃向伦理至最高境界走去。“涉外”将朝着这种境界阔步向前,一刻不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