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更多的金融机构走向农村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18日08:34 光明网-光明日报

  “跟认识的人借钱方便”

  颜素梅是河北省保定地区的一个普通农妇,家里有7亩麦子地。两年前,为了给要结婚的儿子凑钱,她跟同村的亲戚借了五千元钱。这几年也还得差不多了。前不久,住在邻村的妹妹给她介绍了一个养猪致富的项目,她准备试试。为此眼下她正琢磨着再向亲戚借一万块。问她为何不去向县的农信社贷款,她说:“没有稳定的收入,土地也没有土地证,恐怕很难贷到,还是跟认识的人借钱方便点。”

  来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2000多个农户的调查统计显示,2007年,六成的农户有借款需求,但是真正借款的农户大约是一半。从农户借款的渠道来看,非正规的渠道占到了47.4%,其中向亲友借款就占到了45.9%。农民的生活性借款更多的是向亲戚朋友借,生产性借款则有五成信赖农信社等正规渠道,另外五成也要通过非正规渠道获得,亲友间借款是农村最重要、最普遍的一种融资方式;有35.6%的农民认为得到的贷款不能满足需求,也就是说当前对我国农民的借贷需求,正规的金融机构较难满足。

  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部长韩俊介绍,农民金融需求,主要是以小额借款、短期借贷为主,一年内的借款占到了86.5%,虽然大部分的亲友借款也在一年左右,但是这种期限有很大的灵活性,还不了就自动延长了。同时,农民的借贷用途多样,但教育和医疗等生活性借款仍占有很大比重,“特别是教育支出成为农民借款的主要原因,农民教育支出具有很大的刚性,小孩看病,上学这个是必须要支付的;而生产性的投资需求则具有较大弹性,一旦借款难,这些生产性的资金需求首先要被压缩,这是农户借贷需求非常明显的特点。”韩俊说,“贫困户的借款用于生产的少,最主要的是用于维持基本的需要,这反映了我们这些社会事业还不够发达,我们的公共财政对农村的覆盖范围还是比较有限。高收入的农户具有更多的生产性信贷,低收入的农户更倾向于从非正规的渠道借款。”

  但是从当前我国农村金融现状看,目前的农村信贷政策与农民的需求尚有可完善之处,一是农民资金缺口大,大额的借贷需求不容易得到满足。二是信贷成本比较高,农业生产效益低、风险大,农业借贷的收益率也是较低的,较高的借贷利率对农民来讲是一个沉重的负担。很多农民因为不愿支付一些额外的成本而选择向亲友开口。三是贷款的期限不够合理。农业经营的风险性比较强,很多农民年底收了粮食不一定把它卖掉,他们希望有更灵活的还款期限。四是农民难以满足金融机构抵押和担保方面的要求。抵押贷款里面最重要的抵押就是土地和房屋。但是在农村,住房作为农民的基本保障,很难被剥夺,而且房屋往往由于没有产权证也难以作为抵押物;农民拥有使用权的各种土地资源由于现行法律的限制难以设置抵押。

  引入竞争 消除障碍

  “解决农民贷款难题,最重要的举措是要引入竞争机制,要放松对农村金融市场的管制,大力培育各类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允许更多的机构进入农村金融市场。”韩俊指出,“不要期望在三五年之内完全解决,最重要的要让现有的金融机构更好的把资金导向农村。”

  事实上,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扩大试点工作已经开始,目的是为了改善和提高农村金融机构覆盖度,进一步激活农村金融市场。

  银监会副主席蒋定之日前明确表示,要允许符合条件的小额贷款组织来改善村镇银行和贷款公司,允许这些机构按照市场化的原则和风险可控的原则,向农村银行融资。同时鼓励信托公司、租赁公司到县域设立机构开展业务,引导商业性的保险公司到农村地区设立机构,探索建立农业保险经营的网络,另外还要逐步完善和发展农村地区的证券业务和农产品的期货业务。

  在现行的信贷政策条件下,担保抵押资金是否筹足,是决定银行贷款的主要条件。而农村最缺的就是抵押品、担保机制。农村和农村中小企业的经营场所、产品、经营周期的特殊性,决定了在涉农融资中往往不能提供有效的抵押担保,严重制约了贷款的获取。蒋定之提出,监管机构将探索出一些农村宅基地、经济林权、土地使用权等抵押办法来满足农民的抵押需求。此外,还将适应农户农村变化的需要,放宽小额贷款额度、利率和期限;对农村金融机构尤其是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和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考虑继续实行差别存款准备金制度,增加可运用资金,提高信贷支农投放的实力;同时,充分运用优惠税收政策来消化农村金融机构的历史包袱,在一定期限内继续保持减免农村金融机构营业税、所得税政策,缓解压力,增强农村金融机构服务三农、支持三农、投身三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值得注意的是,农村金融市场也迎来了外资的身影。汇丰银行日前获准筹建湖北随州曾度汇丰村镇银行,成为第一家获准进入中国农村地区的外资银行。据悉,汇丰投入了一千万元人民币资助某大学进行为期三年的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研究项目,也获得了我国农村金融需求的第一手资料。汇丰银行表示,随着中国产业结构的调整,现在许多产业纷纷开始从沿海地区向内陆地区转移,可以为这些农村经济实体提供资金和技术的来源,提供进一步扩大发展的良好机遇,这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农村金融未来发展的巨大潜力,国内金融机构不可错失良机。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