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DII的底部是否已经到来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21日08:56 南方日报

  次级债风暴之下,刚刚缓过气没多久的QDII再度遭受重创。

  与此同时,基金系QDII的销售也陷入了冰点,1月3日开始发行的工银瑞信中国机会全球配置股票型基金截至目前仍在发行,公司渠道部总经理秦红坦承,“的确比较清淡,不过我们已经很满意了”。据悉,1月16日起中金公司发行的首只券商系QDII同样遭遇寒流。

  虽然新年后证监会先后批复了易方达、富国等基金公司的QDII资格,加速QDII的大扩容,但基金公司发行期完成实现300亿的首募规模已成奢望。记者了解到,一些拿到QDII产品批文的基金公司,已经悄然将发行期压后。

  基金系QDII全体逼近8毛大限

  对于很多基金投资者来说,净值跌破0.8元,是心理最痛苦的时期,无疑首批基金系QDII的持有人正在遭受煎熬。花旗、美林等美国金融巨头糟糕的2007年四季报,再度掀起了全球资本市场对次债危机的恐慌,全线暴跌。1月16日,港股恒生指数更是暴跌1386点,跌幅5.37%,失守24500大关,并创出自2001年9月12日以来近六年半的最大跌幅。四只基金系QDII无一幸免,嘉实海外更是跌至0.792元,跌破了0.8元的心理关口。

  1月17日,美股再度暴跌,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跌幅超过三百点。但全球其他股市表现平稳,港股在周四和周五虽然盘中大幅波动,但是收盘均站稳了25000点大关。截至1月17日收盘,目前国内基金系QDII中,南方全球精选净值0.846元,华夏全球净值0.823元,上投亚太优势净值0.809元,嘉实海外净值0.803元,全部逼近8毛大关。而且短期内形势依然不乐观,虽然美国总统布什提出了高达1450亿美元的减税救经济计划,但是周五美国股市在早盘冲高后快速回落,尾盘收跌,显示投资者信心依然不足。

  部分基金压后QDII发行

  QDII突然遭遇的寒流,打乱了不少基金的步伐,工银之后,海富通、华宝兴业、长盛、银华、交银施罗德、汇添富、招商和易方达等多家基金公司虽然拿到QDII资格,但并没有给出产品的发行计划。一家基金公司QDII基金经理表示,迟迟未定发行时间就是担心市场太冷,还有基金公司市场部总监表示,从近期环境看,首募能发到100亿已经算乐观。

  基金QDII遇冷的情况,基金业人士称可能还将维持一段时间。秦红认为,只有QDII实现正回报,才能真正走出销售困境。她分析称,“国内涨,QDII也涨,投资者还不会真正买账,只有国内跌,海外涨的时候,投资者才会真正关注QDII,”她预计这一现象大概会在下半年表现出来。不过她也指出,虽然销售清淡,但是同之前相比,目前投资QDII的基民相对理性,对QDII也更为了解。

  秦红表示,基金最好卖的时候一定不是最适合投资的时候,基金最难卖的时候,对基金经理来说恰恰可能就是最好的投资机会。这也正是基金营销的一个悖论。她透露,即使募集不到上限,也会在春节前结束发行,在节后开始建仓,以抓住建仓的时机。

  底部已经来临?

  工银中国机会基金经理郝康告诉记者,“这两天是近期港股最好的投资时机,有大把的便宜筹码可拣,可惜基金还在募集,没有钱来抄底”。与此对应的是,在大跌后外资大行开始纷纷唱好港股,摩根士丹利将港股评级展望由“审慎”调高至“与大市同步”,并估计恒指今年底可见3万点,汇丰维持恒指年底31000点的目标价,瑞信更是高看年底恒指到35000点。

  而投资者目前对QDII投资时机最为关心的是,次债的问题何时能彻底明朗?美国经济会不会衰退?

  上投摩根亚太优势基金经理杨逸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两个礼拜比较关键,因为是美国的超级财报周。次级债的洞到底有多大,大家会有一个更清楚的底。之前市场上一片悲观,把许多利空情况都考虑进去了,不少资金持观望的态度。另外美国许多大银行在去年提了很多坏账,在次债市场上面赔了很多钱。所以必须卖掉一些获利丰厚的市场股票,去弥补损失,不过这是短期现象。”他表示,虽然银行业出现危机,但是美国IBM、通用等制造业的盈利都相当乐观,出口的增长将平缓内需下降对美国经济的冲击。

  瑞信资产管理公司投资董事David称,“我们相信,美国的资产估值已经下调很多,目前已经是比较好的投资时机”。他给出的一个佐证是,近日中东、新加坡等地包括中国的主权基金开始向美林、花旗、大摩注资,“我们看到,长线投资者已经开始陆续进入,市场的底部已经不是那么远了。”他表示,“风险也许还有10%,但机会有90%,这就是一个好时机。”

  值得注意是,同之前的基金系QDII关注全球机会相比,近期发行的QDII收缩战线,聚焦新兴市场尤其是中国的机会。如华夏基金和南方基金都表示将重点关注新兴市场,除工银瑞信外,即将发行新QDII基金的华宝兴业基金、海富通基金也不约而同打起“中国概念”牌,海外上市的中国公司以及收入部分比例来自中国大陆的公司将成为这些基金QDII的投资目标。“即使全球经济真的放缓,中国、印度、俄罗斯等市场对基建和资源的需求依然会非常强劲,我们会密切关注其中的机会,”David告诉记者。

  本报记者 贾肖明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