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人用心过大年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24日09:23 南方日报

  ■情感热话

  本报记者 章梅 实习生 翁倩茹

  ■改革开放30年,广州人的过年心态几经变迁。

  ■从开放前的“凭票过年”,到开放之初的“酒楼过年”、“陪客过年”,再到现在的亲情至上、传统回归……

  ■个中折射出来的,是先富裕起来的广东人,已经逐步摆脱了“暴富心理”、“浮躁心理”。

  ■广东人已经开始懂得追求生活的本质,品味亲情的可贵,享受过年的乐趣……

  改革开放后的好长一段时间,因为经济的突飞猛进,物质供应的充足富裕,使以前习惯“凭票买肉过年”的国人,对过年的期盼变得不那么迫切,因此,便有人发出了“过年感觉越来越淡”的感叹;而那些忙于经商发财的人,往往因为要借“过年”之机,给各方要员送礼拜年,因此也败坏了过年的兴致,同样找不到“过年的感觉”;全国各大城市禁放烟花爆竹后,不少人又因此失去了过年的一项娱乐,少了一分热闹。这样,“过年的感觉”就更是离我们越来越远了……在这声感叹过去了十几年后的今天,生活在广东的人们,逐渐变得有闲有钱起来了,配合着“慢生活”的节奏,人们开始追求健康、温馨、自我满足的生活,于是,便开始舍得花时间、花心思去营造春节的气氛,努力去找回过年的习俗,寻找传统过年的那分感觉……

  下面是几个广东家庭今年的过年计划,透过他们,我们也许能发现,而今在广东,经历了经济历练的人们,在具备了一定经济基础之后,已经逐渐放弃了过去浮躁的人生态度,开始重视天伦享受、家庭团圆。大家都希望趁着“过年”,分享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生活成果,并从中寻找更大的人生乐趣……

  【记者手记】

  “和谐生活”成“主流追求”

  曾几何时,在一些外地人的眼中,善于在商场上周旋的广东人,大都重利轻别离。因而他们普遍认为,在广东,只要有钱,就能买到一切。

  然而,历经改革开放30年的变迁,广东人却变得舍得将赚钱的时间,花在琐碎的“家头细务”上,舍得花心思,去为家人营造过年的气氛,这是广东经济发展带来的“新境界”,是物质满足后更高一个层次的精神追求。

  家庭和睦、和谐生活,将成为这一“经济新境界”下的“主流追求”。可以预见,广东的“新年”,将逐年过得更加细腻、温馨,广东人的生活,更日渐走上和谐、富强。

  【个案一】 烧盆木炭迎新年

  罗先生是湖北黄冈人,在广州生活了20年。上周,身为某公司董事长的他,派司机到老家将父母接到广州过年,同时,还特意从老家带来了一个原木框的木炭盆。罗先生说,除夕那天,他会按家乡的风俗,亲手烧一盆火红的木炭迎新春,以祈来年红红火火。

  罗先生家今年的团圆饭,也将围着这个火红的炭盆展开。除夕那天,他会与太太亲自去采购,然后全家每人做两个拿手菜。按传统习惯,年饭桌上,会放一个铁锅在木炭盆上,菜将按荤素秩序放入铁锅中,炭火的一角,还会放一个从老家带来的搪瓷杯,里面装满了罗老太太自酿的米酒。

  罗先生说,自从十几年前来广东做生意开始,就没有一个新年是过得安逸舒畅的,每个新年前后,都很忙很累。拜访客户、请员工吃年夜饭……等“打点”好方方面面之后,他往往已经累得再没有力气和心情去享受过年的乐趣了。即使回老家与父母一起过年,也没心情和力气去感受亲情。

  现在,罗先生的事业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而且生意场上的运作也逐步走上了正轨,“年前的打点”少多了。逐渐安稳下来后,他也慢慢看清了江湖上的种种利弊,回过头来,更加知道赚钱的目的和家庭的重要。所以,他认为多花些时间,认真筹备过年、细心感受天伦之乐,才是最实在的幸福。

  点评:除夕那天,在罗先生家装修豪华的别墅里,一家老少围着火盆吃年饭的场面,一定会十分温馨感人。

  【个案二】 三代同堂享受星级服务

  范先生一个多月前,就已经在广州香格里拉大酒店订了一桌5000元的年夜饭。31岁的他今年刚新婚,太太是第一代的独生子女。为了不冷落岳父母,他提议和两家长辈一起过除夕,再加上双方的爷爷奶奶,三代人加在一起,刚好凑成一桌。考虑到长辈们平时都很节省,要他们自己去五星级酒店消费肯定是舍不得的,所以他和太太决定请老人家们去新张不久的香格里拉“豪”一次,虽然包房最低消费要5000元,对于工薪阶层的小夫妻来说,并非小数目,但他们咬咬牙还是落订了。岳母知道后,还主动提出分担一半的费用,岳父甚至说:“广州今年的GDP都超过台湾了,一家人有理由享受享受经济发展的成果。”

  他们还计划,在星级酒点吃过年夜饭后,大家再一同回到小两口的家,按范先生家乡的习俗,一起包粽子。这几天,他还特别请人从中越边境的老家,带来了新鲜的粽叶备在冰箱里。

  点评:三代同堂聚在一起,边包粽子边等候零点钟声的敲响,该是多么有趣和难得呀!

  【个案三】 过一个纯粹的广东年

  颜先生是一个自由说书人,每年的春节前后,本来都是他赚钱的黄金时段。但这几年,大年三十和初一的演出,他都全部婉拒了。他说过了不惑之年才弄明白:一家老少和睦团圆的日子,才是最能安慰“上了年纪的心灵”的。他不想为了赚钱,让家人在团圆的日子里牵挂他,他希望全家老少能在辞旧迎新的日子里,享受到完整的天伦之乐。

  颜先生很在乎“过年”的心情和气氛,为了调节好过年的心情,年前20天左右,他就开始抽空准备年货了:找出瓷盆泡上水仙头;到超市备糖果、瓜子;年三十早上,他还会与太太一起,逛花市买年花;回家后再精心挑选年画、字画挂在墙上;最重要的是,还要亲手写一副对联贴在门上,并按广州郊区的过年习俗,在门楣旁边“挂青”——包括生菜、蒜头和利是。颜先生不善厨艺,但他一定会主动到厨房,给太太当下手,共同炮制丰盛的年夜饭。

  点评:上了年纪更在乎团圆;有了“小钱”更在乎过年。只要全家共同努力,不论选择何种过年方式,这“年”都一定会过得热闹、喜庆。

  【个案四】 南北融合别具新意

  已经在广州生活了近30年的赵女士夫妇,均来自冰天雪地的东北。赵女士说,30年前刚到广州的时候,觉得广州过年气氛很浓,年前家家炸油角,包煎堆,市场上到处都是拿着票证办年货的人龙,新年的餐桌上七盆八碗摆着平常吃不到的肉,小孩子个个都换上一年一件的新衣服,再没有心情,也会被这过年的气氛所感染。

  但后来,市场物质供应越来越丰富,小孩子们天天都可以换新衣,鱼呀肉呀,也不用等到过年才看得到了,加上广州最早实行禁放烟花爆竹,一下子,原来过年的保留节目好像都没有了,过年的感觉也淡多了。他们一家也学着大部分广州人家那样,把年夜饭搬到酒楼吃。最初一两年,觉得还挺新鲜的,但吃多了,就觉得不那么合意了。一般酒楼提供的,都是固定的菜式,限时限候的,吃不出什么滋味。最重要的是,现在家庭收入增加了,一家人平常随时都可以上酒楼吃饭,根本不用等过年才改善伙食。所以,“酒楼里的年夜饭”对大家就越来越没有吸引力了。

  为了找回童年过年的感觉,赵女士专门回老家拜师学会了东北剪纸,年前,她亲手剪出了具有东北风格的迎春剪纸,贴在家里的墙上、窗上,到年前一两天,她还会到花市挑回几盆金桔和鲜花,这样,他们家将会变成一个南北民俗的大展厅。到时,一家老少就在这个展厅里,听着音乐拌肉馅、和面粉包饺子。而早被广州饮食习惯同化了的先生,将会亲自下厨,做几样拿手广州菜——白切鸡、发菜猪手、清蒸鲈鱼等等,南北两地年夜饭上的“意头”菜共冶一炉,来一个南北大杂烩。

  吃过年夜饭,夜里11点半,他们还会按老家的风俗,齐齐动手包饺子,等零点钟声响起,全家准时吃饺子……

  点评:可以想象,被广东鲜花、东北剪纸包围的赵女士家,将会是怎样的与众不同,他们的年夜饭,一定特别充满“年味”。

  图:

  插图/母鱼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