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听新干警讲新故事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25日02:48 正义网-检察日报

  从呼喊到行动

  

感动:听新干警讲新故事

  张烁铃

  2008年1月,南通迎来了入冬后的第一场雪。我坐在办公室,望着窗外纷纷扬扬的雪花与匆匆而过的路人,恍惚如在梦中。2006年,怀揣着新闻理想的我告别了四年大学生活,走进苏南某报社。可去年,我又选择了离开媒体,考入南通市崇川区检察院。

  常有人问起:你是学新闻的,怎么会想到去检察院工作?是的,一年的记者经历的确让我获益良多。采访中与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写作时体会着“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快乐。然而,在当今社会急遽转型的中国,仅仅作为一个呼喊者似乎是不够的,工作中一些事件挑起了我对法律的兴趣以及对法治社会的思考。

  初到检察院,一切都那么新鲜,我的种种感受与考量都基于先前在新闻行业的从业经历。这里虽没有媒体那样巨大的来自同行业竞争的市场压力,但作为发达地区的基层主城区检察院,办案量大且逐年激增。全院以不足全市9%的人力,完成近20%的案件数量。干警们雷厉风行、争分夺秒的工作作风丝毫不逊于新闻记者。楼道里,常常可以看到一路小跑着的干警。被新闻业视为圭臬的真实、公正的价值取向也是检察干警孜孜以求的目标。检察行业将真实与公正的信仰融入到各项具体而微的司法工作中。检察官在阅卷时全神贯注,提审前仔细揣摩,制作法律文书时字斟句酌,在平凡与细小的工作中诠释着对公平、正义的不懈追求。

  基层检察院处理的案件数量大,且关乎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同事们常戏言“案件无有穷尽时”,但他们始终如精卫填海,数年如一日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天下事,不患难行,患无行之人。我喜欢这里,因为在这里,可以做一名行动者。

  (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检察院 张烁铃)

  恋上第二故乡

  

感动:听新干警讲新故事

  冯盼盼

  去年,我离开家乡到千里之外的江苏省海安县检察院工作。

  我是个地道的陕西人,从小学到大学没有离开过西安市。对我而言,到外省工作是个不小的挑战。接到检察院录取通知的那一刻,激动之余更多的是对新生活的迷茫与担忧:吃不到凉皮和肉夹馍的日子,一定难过极了,还有远离家人的煎熬,我能不能承受得住?

  2007年9月26日下午,我乘坐的火车到达了海安。下车的人不多,我心里酸酸的,拖着行李箱漫步在空旷的月台上,一直走到公用电话亭前。拨通了政治处的电话,接电话的是张主任,“小冯,你在休息室呆一会儿,别乱走,我们马上就去接你!”几句温言让我凉凉的心一下暖和了许多。沿着宽阔整洁的街道,我们很快就到了院里。政治处和办公室的同志送我到住处,新同事帮我将行李扛上楼,宿舍是一人一间,舒适整洁。一个好的开始,我想。

  语言不通,是异地生活的最大问题。上班后,我被分在人民监督员办公室,曾跟同事开玩笑说应该给我们几个外地人办个海安方言培训班。一句玩笑,主任陈彦记在了心里,第二天上班她就用方言跟我打招呼,还教我说海安方言。我知道,她是想让我尽快融入新生活。在办公室、电梯间、停车棚、食堂,总会有同事问我:小冯,生活还习惯吗,有什么需要,尽管说!在他们的提示下,我找到了钟爱的兰州拉面,知道了哪里的面食味道最好,明白了好多地方原来是可以砍价的……

  笑声和关心去除了距离感,我发自内心爱上了这个集体。看到身边爱岗敬业的同事,我既感动又深感压力,觉得与他们相比,我前进的脚步还稍显缓慢。海安已成为我的第二故乡,检察工作已成为我的事业。愿我的同事、我的家人在新的一年里都幸福安康!

  (江苏省海安县检察院 冯盼盼)

  我为清香待苦寒

  

感动:听新干警讲新故事

  郭 磊

  经过激烈竞争,去年我考入香坊区检察院,实现了成为职业法律人的梦想。报到当天,检察长刘世波亲切地组织我们座谈,详细询问每个人的情况,鼓励我们努力工作。从他那恳切的目光中,我看得出,他对我们寄予着殷切的希望。

  我被安排在公诉科担任书记员。初来乍到就遇到这样一起案件:区公安分局以犯罪嫌疑人马某涉嫌寻衅滋事罪移送我院审查起诉,领导命我协助办理此案。该案主犯因琐事与被害人发生争执,遂纠集犯罪嫌疑人马某等数人到被害人住处对被害人进行报复。案发后只有马某一人被捕获,其余嫌疑人均在逃。接手此案的当天,办案检察官就对案卷进行了详细审查,发现不少疑点和问题,拟定了讯问提纲。次日的提审中,办案人详细了解案发原因、经过和细节后,发现此案是一起非常明显的报复伤人案件,犯罪嫌疑人马某只是出于哥们儿义气陪同主犯去打击报复被害人,主观动机明显。公诉科干警一致认为这是一起故意伤害案件,由于司法鉴定为轻微伤,犯罪嫌疑人马某不构成刑事犯罪。经科务会研究并报主管检察长批准,我院建议公安机关撤回该案自行处理。

  然而,公安机关却不同意撤案,被害人及其家属也坚决反对。办案人顶住压力,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热情接待被害人及其家属,耐心为其讲解相关法律知识。最终,来访者被办案人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执著的敬业精神打动,接受了检察机关的处理决定。公诉科总有这样令人感动的事情,它们无不体现着我院干警秉公执法、不枉不纵的严谨作风和高尚操守。

  “梅花香自苦寒来”,既然是“新手上路”,前路必将漫长,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不经历严格的摔打和锤炼,哪能有所成就?想到未来将要经历的种种考验,我真是有点迫不及待了。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检察院 郭磊)

  扛起一份责任

  

感动:听新干警讲新故事

  杨 明

  去年夏天,我告别大学生活,从大西北来到东海之滨,成为福州市检察院的一员。记得报到那天,检察院干部处的领导帮我提行李,检察长对我嘘寒问暖,亲自为我安排住房,驱走了我异乡异客的孤独感。因为我是选调生,院里专门为我制定了培养计划,并指定了一名经验丰富的主诉检察官担任我的指导老师。

  参加工作前,我已通过司法考试,一直认为干好检察工作没问题。如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我从同事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差距,现实中的案件也远比书本上的案例来得复杂。记得一次讨论一起抗诉案件,被告人两次故意伤害致人死亡,潜逃10年后自首,一审法院判处被告人无期徒刑,承办人提请研究是否应判死缓。我暗自琢磨:无期徒刑与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实际效果相差不大,没有抗诉的必要。然而,研究结果出乎意料,大家都认为应该抗诉。后来,处长对我说:“无期徒刑和死缓在执行上确实相差不大,但它们是两个刑种,从法律效果和罪刑相适应原则出发,我们必须抗诉。”这件事对我触动很大,让我意识到,作为一名检察官要有法律至上的职业精神。

  工作半年,我发觉同事们总是行色匆匆,有看不完的卷宗,做不完的笔录,一次接一次的出庭公诉,加班加点更是司空见惯。一天,我起了个大早,推门走进办公室,竟看到一位同事趴在桌上睡着了。原来,为赶写法律文书,他熬到了天亮。

  来到这儿尚不足两百天,我却数不清自己已感动过多少次。我感动于同事们对检察工作的满腔热情,对公平正义的执着追求,对人世间满怀着的滚烫的心。成为他们中的一员,等若一份沉甸甸的责任置于肩头,我会扛着它走得稳稳的。

  (福建省福州市检察院 杨明)

  一条红丝带

  

感动:听新干警讲新故事

  赵一晓

  参加工作半年多,每当被人尊敬地称呼为检察官,我总觉得自己太年轻、太稚嫩,不敢去应承。

  记得刚开始办案时,我可谓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卷宗里的一个错别字也让我如临大敌,生怕自己一点疏忽而使犯罪嫌疑人蒙冤。在这种状态下,我总觉得自己的审查不够细不够细还是不够细,结案时无论已经论证多少次依然还是战战兢兢。案子越来越多,我发现自己脑海里想得更多的不再是嫌疑人、被害人,而是一天天逼近的审查起诉期限。事业成了职业就意味着沦落,于是,我时刻提醒自己,检察官虽也是一种职业,跟其他职业没有两样,泥水匠将红漆刷到红墙上,绿漆刷到绿墙上,我们也将罪责与行为一一对应。但是,刷漆刷错了颜色可以改,检察官办错了案子可就是灾难了。

  检察官被国家赋予了权力,这要求我们在保持头脑冷静的同时,还要时刻秉着一颗悲天悯人之心,以免沦为冰冷的办案工具。一个死刑犯,临刑前用棉被上的红丝线为起诉他的检察官编织了一条红丝带,他招供了所有司法机关掌握的犯罪事实以及没有掌握的其他犯罪事实,只因为我们送给他的一碗生日面。他说:“你们把我当人看,我就把命交给你们。”每名检察官手里都有许多案子,每个案子只是我们工作的一小部分,可它对犯罪嫌疑人来说,对他们的亲人来说,却将关乎其之后的命运。“断狱寸心间”,怎能不慎之又慎哪?作为共和国法律的执行者,我们责任重大。听着检察事业的朗朗召唤,我不由得加快了脚步。

  (北京市海淀区检察院 赵一晓)

  每天都是新的

  

感动:听新干警讲新故事

  宋林林

  那天,经过笔试、面试的层层选拔,我终于成为山东省检察系统的选调生,心中满是憧憬。

  那天,在选调生培训班的开班仪式上,检察长说:“年轻人要踏踏实实从小事做起,从基层做起。”这些话深深烙在我心里,自觉任重而道远。

  那天,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来到潍坊市潍城区检察院报到。办公楼威严挺拔,走进楼门,处处整洁明朗,墙上挂着法律文化宣传版,每间办公室里,检察官们都正在认真工作。我一下子喜欢上这个地方。

  那天,我第一次参加案件讨论。事前准备了许多材料,发言时却一下不知该从何说起,十分狼狈。事后总结教训,发现问题出在没有理清逻辑顺序。此后每次讨论我都认真琢磨同事们的发言,渐渐感觉到自己在进步。

  那天,我第一次独立汇报案件。那是一起涉嫌强奸、抢劫的案子,汇报时我从容应对,完全投入到案件事实当中,效果很好。虽说如此,私下里领导仍指出了我的不足,让我对自己有了更清醒的认识。

  那天,科长让我理清一起多人共同诈骗案的头绪。看着那两百多页的书证,我一下傻了眼。同事看到我迷茫的神情,主动过来指点我审查诈骗案件的方法。当我终于把案件事实和证据审查清楚时,我觉得自己是世上最幸福的人。

  (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检察院 宋林林)

  两个角色

  

感动:听新干警讲新故事

  吕争艳

  考入湖南省汉寿县检察院一年了,我用心演绎了侦查监督科内勤和办公室文秘两个角色。深切地感受到检察工作“于平淡处见激情、在公正中写风流”的独特魅力,收获了沉甸甸的感动。

  在侦查监督科,每起案件就像鲜活的传奇一样强烈吸引着我。我经历着青涩,向往着炉火纯青。2007年初,我协助办理了一起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案。提审时,年少的犯罪嫌疑人张某突然抱住我的腿号啕大哭:“姐姐,你看我的手都起泡了,好疼。”问他问题,他只顾喃喃自语。我向“同事师傅”投去求救的眼神,她报我以肯定的目光。我镇定下来:“小弟弟,小亮(化名)被砍伤了,你说他疼不疼?”在我劝导下,张某流泪交代了作案经过。

  第二天下午,张某的亲属来了。我告之张某涉嫌故意伤害罪。一时间,哭声、责骂声向我砸来。好在科长沉着应对:“你们爱孩子的心情我能理解,但你们想过没有,小亮的父亲也像你们一样爱他的孩子,小亮受了重伤,他的家人有多痛苦?案件必须依法办理,还请你们静下心安排好生产和生活,不要误了两头。”对方终于冷静下来,而我,又学会了一招。

  检察工作是严肃的,但我们检察干警的生活却并非死板一块。院里组织的象棋、围棋、军棋、跳棋比赛看似波澜不惊,实于无声处听惊雷,竞争那叫一个激烈;篮球对抗赛、检察业务知识抢答赛、公诉情景模拟实演、背法条比赛风起云涌,拉拉队一浪高过一浪的助威呐喊声至今回荡在耳畔;踏青和秋游更让我们的业余生活充满了阳光的味道。

  (湖南省汉寿县检察院 吕争艳)

  以案为师

  

感动:听新干警讲新故事

  李发亮

  2007年8月1日,我带着青春梦想,走出大学的校门,成了一名检察干警。穿上检察服,仰望国徽时,我心底油然生出一份喜悦、一份庄严、一份激动。那一刻,我暗下决心:定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检察官。

  怎样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检察官?起初,我以为只要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对法治的信仰就已足够。这时,一起普通的刑事案件,做了一回我的老师。

  这是一起简单的妨害公务案:一位女士送女儿上学,因违章与交警发生冲突,打了交警一巴掌,造成其左耳穿孔。根据移送的证据,我当即认为嫌疑人暴力抗法,已构成犯罪,主张立即起诉到法院。谨慎的承办人却没有同意我的意见,而是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发现嫌疑人一向并无劣迹,案发当天,她急于将女儿送往学校,打人是一时情急。再进一步调查,承办人又发现嫌疑人情况特殊,她离异后只身带着女儿住在集体宿舍,工作辛苦,唯一的经济来源是微薄的工资。

  是简单了事,直接起诉到法院,还是缓和社会矛盾,给被告人一次悔过的机会?按照前者处理,程序简单,但嫌疑人会因此丢掉工作,她的女儿也将无人抚养,情绪不稳的嫌疑人还可能做出更不理智的事情;而按照后者办理,虽然程序复杂,但能最大程度缓和社会矛盾,修复社会关系。于是,承办人数次登门,耐心细致地做被害人的工作。其诚意深深打动了被害人,当事双方和解。法院依据检察院从宽处理的量刑建议书,判处被告人管制六个月。

  “办理案件,不仅要从法律上进行定性分析,还要追求社会效果。”承办人的话掷地有声,深深印在了我的心里。

  (江苏省宜兴市检察院 李发亮)

  锤炼与超越

  

感动:听新干警讲新故事

  常 凯

  匆匆然,欣欣然,从中南大学法学院毕业到河南省漯河市检察院工作已一载。作为一名新人,每天都能在学习中得到许多启发,在实践中得到许多锤炼,在从书本走向实践的过程中享受着成长带来的成就感。

  大法官霍姆斯说“法律的生命不在逻辑而在经验”,十多年不曾离开学校,毕业生所缺乏的正是经验。在法学院我熟习了法学核心课程,现实中案件却错综复杂。我必须乐于倾听、勇于请教、严防偏执,全面提升自己的法律素养。

  检察工作分工明细,不可能每个新人都能从事自己理想的工作,这就需要在实际工作中校订和丰满自己的理想。对待日常的琐碎不能消极,而是要超越,超越那个感性的自我,把获得成功的标准建立在工作效果而非工作内容上,把每件事情都作为体现自己价值的机遇去珍惜。同时,我们更要珍爱检察官的荣誉,坚守住对法律的信仰,守持法律人的品格,在为自己打造美好未来的同时,不要忘记对基本法律价值与合理性的坚持。

  (河南省漯河市检察院 常凯)

张烁铃 冯盼盼 郭 磊 杨 明 赵一晓 宋林林 吕争艳 李发亮 常 凯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