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行业首现三低 精益制造呼之欲出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25日09:38 南方日报

  劳动力密集优势丧失

  电子行业首现三低 精益制造呼之欲出

  新年伊始,信息产业部副司长王秉科在首届“中国电子制程技术创新高峰论坛”上透露,电子信息产业销售收入去年增长18%,电子出口4500亿美元,已经占到外贸出口的37.6%。但行业经济效益比较低,全行业的销售利润率只有3.5%,远远低于其他国家有关行业的水平。同时,出口量虽然很大,但是92%是原材料加工,只有8%左右是一般贸易,自主品牌就更少了。

  同时,2007年1—8月,国内信息产业首次出现了增加值、利润和投资额呈现“三低”增长。电子信息产业呼唤“升级换代”。

  有专家表示,近年来,企业对电子产品生产制造过程中的工艺流程设计的忽视,忽视对精益制造的要求,是导致此种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

  会上,应邀领导及专家、企业家、业内人士和数百家电子制造企业一起,联合签署了倡议书,倡导以中国电子制程技术创新,提高产业精益制造水平。

  电子行业丧失核心竞争力

  杰诚咨询分析师李正豪介绍道,过去20年来,中国市场机遇太好,太容易赚钱,中国企业无需创造,只需做好渠道、降低生产成本就能成功。现在最成功的中国企业几乎都是由于抓住市场机遇、建立了好的销售渠道而获得成功的,在他们依靠劳动成本优势的成功中,本来就没有精益制造的影子。而在劳动力成本逐渐丧失的今天,昔日的成功法宝也变得毫无力量。

  家电业咨询分析师刘步尘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国本土的家电产业与国外家电产业在技术和产品设计上,目前差距已然很小。但在工艺细节上,在制造环节对精益要求的忽视,导致本土产品在质量和档次上,与国外品牌的差距相当大,从而在价格和市场份额上总是处于劣势。

  “光一个三星的品牌,一年的平板电视产量就有1200万台,而我们本土企业的产量总和,只有500万台。”刘步尘对家电业的现状如是表示。

  而作为深圳市电子商会会长的王殿甫也出席了本次论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由于对产品制造环节和工艺设计环节的忽视,使得我们无法掌握国际最新的生产线技术。

  “高质量的产品对于现在的我们是个难题,我们可以很快拿出几十亿美元把世界最先进的TFT—LCD液晶面板的整条生产线上的所有设备全部买来,但是制造软件技术、设计技术和参数设计因数掌握不了,没有这一批掌握技术的人,你还是生产不出高质量的第七代液晶面板。”王殿甫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

  有数据显示,中国普通电子产品的返修率一般在5%—8%之间,而名牌产品的返修率也达到3%。

  “现在深圳手机行业的返修率是很高的,具体数据我都不太好意思说,有的企业年度利润是两个亿,但是在返修服务上付出的费用就达到3亿元之多。”王殿甫表示。

  同时,王殿甫认为多年来电子制造行业内的封建割据、过分关注小集团利益和地方利益的现象,大大拖慢了本应早早开始的精益制造道路。

  “拿供应链管理做例子,现在的企业都是封建割据,啥都要自己做,而且都是各做各的,对自己目前的规模和现状都处于满足状态。”王殿甫如是表示,“尤其是在采购环节,已经形成了一个利益集团。有利益关系在,你怎么能够采购到合格的材料,你怎么进行精益制造?”

  古稀老将为精益制造贡献余热

  年届72岁高龄的王殿甫,目前刚刚出任深圳新亚电子公司的董事长一职,这是一家专业提供精益制造解决方案的公司。

  钓鱼、打门球,拿着棒棒糖含饴弄孙,颐养天年,享受晚年之乐,这似乎才是古稀老人的常态。

  “不对,我可没有72岁,我现在才36公岁,正年轻呢。”王殿甫爽朗地摆了摆手坦言,他此次履新,就是为了提高中国电子行业的精益制造水平摇旗呐喊抬轿子的。

  “现在来新亚公司咨询和解决精益制造问题的长期客户,几乎全部是世界500强驻华企业,本土企业非常少。”王殿甫对自己新加盟的公司满意地评价道,“当然也有很多本土企业现在开始向我们进行相关业务的咨询。”

  “要是在前几年,我出去和别人说精益制造,说要加强电子制程的设计和创造,基本上没人搭理你,那时候市场环境好嘛,卖啥出去都能赚钱嘛。”王殿甫对于自己的新职务有些得意,“现在不同了,现在创维、康佳都开始重视精益制造了,都来找我谈这个事情。不重视不行嘛,市场情况到了这个地步了嘛。”

  王殿甫表示,搞电子制程,精益制造所需资金并不大,只拿出占用整个研发资金的1%的份额,就能成行。

  刘步尘接受采访时表示,我国的工业设计起步比较晚,随之而来的工艺流程设计工作起步也比较晚,相关理念和概念都没能广泛推广。但刘步尘同时表示,精益制造在电子行业如果能够迅速推广起来,所需时间并不长。

  王殿甫在接受采访时强调,要实现从电子制造大国向电子制造强国的转变,精益制造的道路非走不可,并笑称将利用自己这把老骨头,要在奥运年掀起燃遍全国的制程技术创新热潮。

  他也乐观地表示,如果企业领导的观点能够迅速改变,加强工人基础培训,3到5年之内,企业的精益制造就一定能够搞起来。 见习记者 晏磊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