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处发短信找“舅”骗钱 诈骗短信发给刑警落了网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01日04:32 东方今报

  □今报记者 王耀成通讯员 张广兵 张庆伟/文图

  昨日,漯河警方公布一起短信骗钱案:骗子群发短信,自称晚辈急需用钱骗人汇款。警方成功抓获了犯罪嫌疑人,侦破系列案件60余起,涉案金额7万多元,被骗人员上百人。

  【案发】骗钱短信发给刑警

  2007年12月26日,漯河市公安局刑侦支队侦查员老王,收到一条短信,短信很亲切地问候:“舅舅你好吗?”老王心想,是不是自己刚到外地上大学的外甥小涛发的短信,就立即回复:“是小涛吗?学习是否紧张?”对方马上回复:“是我,舅舅,学习不太紧张,我的钱包丢了,能不能借给我500元钱用?请汇到某卡上。”

  但是,老王发现发短信的手机号是漯河本地的,当即产生怀疑。他赶紧与小涛家里联系,证实发短信要钱的人不是小涛。

  更奇怪的是,当日刑侦支队还有其他几名民警,收到了发自同一号码的“舅舅你好吗”的短信。“多名刑警同时收到诈骗短信!”此事引起了漯河市刑侦支队领导的重视,警方经过查询发现,犯罪嫌疑人使用的手机号在短时间内发出过近万条短信。

  【追查】银行录像监控到瘦男子

  与此同时,漯河警方接到了一起短信诈骗案举报。受害人提供的施骗者的手机号码和银行卡账号,与刑警收到的完全一致。漯河警方立即成立了专案组。

  2007年12月29日,专案组民警兵分两路,一路对犯罪嫌疑人提供的银行账号展开侦查,另一路对犯罪嫌疑人发短信的手机号码展开调查。民警发现,除犯罪嫌疑人使用的手机机主身份是假的外,使用的银行卡也是用假身份证在平顶山市某县邮政局办理的,该银行卡账户时常有小额款项汇入并被取出。

  今年1月10日,民警经过反复查询银行账户交易信息发现,近一个月来,有人连续在漯河市几个较为固定的邮政储蓄所和其他几个商业银行的ATM机上取款。侦查人员通过调取银行监控录像,发现取款人是一个约30岁、较瘦的男子。

  【收网】出租屋里擒住嫌疑人

  1月16日19时50分,在一处取款机附近蹲点守候的民警发现,一名取款男子的体貌特征与要查找的嫌疑人十分相似,遂立刻对其跟踪。民警发现该男子进入市区一出租房屋内。为了不打草惊蛇,民警于次日上午通过银行查询发现,可疑男子取款用的银行卡账号正是诈骗短信中提供的银行账号。经秘密接触房东,民警得知有一个平顶山郏县的男子在此租房。1月18日晚上,民警在此将可疑男子抓获。

  经审讯,嫌疑人闫某对其发送短信诈骗钱财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

  【交代】一年用短信骗钱7万多

  闫某交代,他一人单独作案,从2006年11月份起在老家郏县作案,2007年10月份后转到漯河市。闫某通常用晚辈的口气,通过群发方式向他人发送虚假短信。他多是先向他人发送“舅舅你好吗”之类的短信,待对方回复后,再谎称自己的钱包丢了,以此进行诈骗,“借用金额”多在500元~1000元。

  从2006年11月到案发前,犯罪嫌疑人闫某使用多个手机号码向二十多个城市的移动手机发短信6万余条,发送范围主要集中在平顶山、三门峡、南阳等地,骗取汇款金额7万余元,受害人有上百人。

  闫某交代,之所以采用这种方式实施诈骗,主要是利用一些长辈亲属对在外学习或打工的晚辈近况不太了解这一情况,并且,一次“借几百元”,一般人都能接受。这些人如果发现上当受骗,往往也会因被骗金额较小而不去报案。

  警方分析认为,这种诈骗方式具有极强的欺骗性,特别是目前正值学生放假和打工人员返乡,如收短信的人确有在外上学或打工的晚辈,往往容易上当受骗。警方在此提醒,收到类似的短信时,一定要核实对方的身份,无论被骗金额多少,都应及时到公安机关报案,以便警方严惩此类犯罪。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