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国资成为成都经济的发动机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01日05:53 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

  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讯:

  将国有资本主要集中到关系城市经营和公共安全的基础设施、市政公用、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制造业、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领域,并主要集中到大型国有企业和企业集团——记者昨日从市国资委获悉,在我市全面启动培育大企业大集团工作、正式对外公布共58户企业入选名单之后,市国资委根据我市国有资产的具体情况,公布了《成都市国资委推进市属国有企业做强做大的实施意见》,将力争到2010年市国资委直接监管企业实现总产值突破2100亿元。

  3年内力争2—3家企业上市

  根据该实施意见,我市将以结构调整为关键,以产权改革为动力,努力促进全市国资监管工作实现保值增值,从依靠政策推动向依靠市场化运作转变,融资方式从间接融资向主要进入资本市场直接融资转变,管理方式从侧重资产监管向资产监管与资本经营并重转变,大力推动市属国有企业做强做大,进一步增强我市国有经济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

  总体目标则是实现成都市国有资产“总量增加、结构优化、规模扩大、数量减少、质量提高、带动力强”。为此,市国资委将积极实施国有资本结构调整,大力推进国有企业战略重组,引导国有资本从一般竞争性领域退出,从高能耗、高污染、高成本、低附加值的生产领域退出,将国有资本主要集中到关系城市经营和公共安全的基础设施、市政公用、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制造业、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领域,主要集中到大型国有企业和企业集团,在政策、资金、项目、资源等方面向重点优势企业倾斜。

  在具体目标上,将力争到2010年末市国资委直接监管企业实现总资产突破2100亿元,净资产突破500亿元,资产上百亿的国有企业6个、50亿元的国有企业4个,并争取在3年内实现2—3家企业上市。

  分类管理力促企业做强做大

  “对全市的国有资产按照经营性和非经营性进行分类管理,全力促进企业做强做大!”据市国资委副主任李晓华介绍,在具体措施方面市国资委将积极实施产业结构调整,着力形成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促进机制。

  据了解,根据该实施意见,将按照“突出主业、强化归类、做强做大”的原则,做好国企发展战略规划,引导国有资本向投资、市政、交通、地产、水务、文化、旅游、传媒和城乡一体化建设等领域适度集中,通过国有企业资本结构调整,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对经营性资产,突出经济效益指标,提高盈利能力,对非经营性资产,也要按照市场化原则进行管理,提高政府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选择一批具有较强技术实力、具有一定品牌基础、发展前景好、产业关联度高、带动能力强、社会协作紧密的优势国有企业,作为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支持其采取内引外联、兼并重组、上市融资等多种方式,迅速做强做大。

  同时,将着力形成国有资本自由流动机制,深化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实现国有企业股权多元化;强化国有企业直接融资的意识和能力,利用借壳、企业债券、租赁等多种方式直接对接资本市场,发展和完善产权交易市场。

  进一步推动企业走出去发展

  企业在本地要加快发展,同时也应该“走出去”发展。市国资委出台的实施意见还提出,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打造企业在行业竞争中的比较优势,重点在水务、城市基础建设、房地产开发与建筑工程等领域营造比较优势,稳步实施“走出去”战略。把“走出去”发展与打造品牌企业结合起来,鼓励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在市场竞争中提升企业知名度,创立企业品牌。

  即时访谈

  关键是建立国企现代企业制度

  ——专访市国资委副主任李晓华

  成都日报:要实现国资管理方式从侧重资产监管向资产监管与资本经营并重,国资委在企业人力资源方面将采取哪些措施?

  李晓华:从侧重资产监管向资产监管与资本经营并重,关键仍旧在企业,关键在企业必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下一步,市国资委将从企业资本多元化入手,推进国有企业体制、机制转换,促进企业向经营型、效益型转变,抓住企业股份制改造、引入战略投资者和上市等机遇,促进企业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同时抓好国有独资公司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试点工作,积极探索建立符合实际需要的国有独资公司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有效运行的工作机制,建立党委会、董事会、监事会、总经理会议制度,完善监督与制衡机制,从而最终全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成都日报:这就涉及到企业经理角色必须转变?

  李晓华:对。这里的核心就是要逐步推行企业经营者的“市场化”运作。我们将建立符合市场经济需要的经营管理和专业化技术人才选聘机制,抓住准入标准、任用程序、管理方式、制衡机制等关键环节,建立和完善能上能下的企业负责人任用制度,坚持“职业经理人”发展方向,为完善企业法人治理提供人力保障。

  成都日报:那么我们又如何对他们进行考核呢?

  李晓华:这就需要我们针对不同类别的企业,建立起一套完善的考核指标体系了,不可能用一把尺子去衡量所有的企业。我们将根据市场情况和企业实际加强经营管理,将自主创新、资源节约等纳入企业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促进企业通过资本结构调整,完成产品升级,实现做强做大目标。同时,强化激励约束,进一步完善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将年度业绩和任期业绩结合起来评定薪酬。

  连线企业

  秉承“走出去”战略 中冶成工争做“行业先锋”

  已在卡塔尔承建了“城市之塔”EPC项目,在土耳其承建了ISDEMIR焦化工程;在冰岛与世界最大的铝业公司美国铝业合作,使最先进的电解槽专利首次运用即一举成功;在日本区域市场,培养了久保田、日立造船、丰国工业、三菱重工、日本钢株式会社等长期客户群——立足本地,然后“走出去”的发展战略,让中冶成工这个刚刚改制成立1年多的企业,焕发出了无穷的发展活力。该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程并强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称:“将争做行业先锋,在今年力争营业收入突破100亿元!”

  记者了解到,中冶成工建设有限公司是2006年11月由原中国第五冶金建设公司分立改制成立的,目前已成为具有技术含量、规模化、国际化的集工程总承包、钢结构设备制造、资源开发、房地产开发为一体的跨行业、跨地域、跨国际的企业集团。2007年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近80亿元,成为西南地区首家拥有房建、冶炼双特级资质企业,并被四川省纳入前景广阔类大企业培育范畴。

  “被列入成都市培育大企业大集团培育名单,对企业来说无疑是一支催化剂!”据程并强介绍,在今年的工作中,他们将加大创新提升力度,完成营业收入90亿元,力争100亿元,为推进成都社会经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据悉,中冶成工下一步将着力打造创新型企业,以创新打造核心竞争力,推动企业发展。依托冶炼、房建特级资质,拓展工程承包新领域,提高技术含量和经济附加值,在冶金、化工、建筑节能、市政工程、城市基础设施方面加大EPC、BT项目的力度,拉长供应链,向社会提供优质服务。

  立足本地加快装备制造产业的发展,目前,该公司已拥有西南地区规模最大的钢结构生产基地,设有国家级的冶金工程检测实验中心、省级技术研发中心和国家级钢结构技术研发分中心,已具有工业非标设备制造优势。今年,他们将按照成都市的城市定位,全力研发工艺钢结构、设备钢结构的系列产品,为钢结构EPC总承包提供技术支撑,同时积极、稳妥推进房地产开发与资源开发,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公司今年预计投入10亿元,推动地方建设。

  “走出去”做强做大。根据发展规划,该公司未来将以土耳其、日本以及中东三大市场为主要目标,重点在工程承包、钢结构制作安装、设备制作、对外贸易以及矿产资源开发等方面,巩固并扩大市场份额。同时,积极开发东南亚市场,大力发展资源贸易,提高海外营业收入。力争全年实现海外收入20亿元。

  本报记者 钟文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