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常做的8件事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04日09:56 新安晚报

  

过年常做的8件事
过年常做的8件事
过年常做的8件事
过年常做的8件事
过年常做的8件事
过年常做的8件事

  ■漫画春节

  编者按

  ■漫画春节

  腊月二十八—— 题写桃符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再过两天,春节就要到了。作为我国最隆重、最传统、最喜庆的节日,“春节”已于2006年5月20日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贴福字、贴年画、放爆竹、吃年夜饭、守岁……这些春节民俗,是小时候最期盼的事情。当然,对小孩子来说,更大的希望是收到压岁钱。然而,对劳动者来说——

  春节到了,也就意味着春天不远了!

  腊月二十四——扫舍去尘

  腊月二十七—— 宰鸡赶集

  年谣云:“腊月二十八,打糕蒸馍贴花花”。所谓贴花花,就是张贴年画、春联、窗花和各种神码。其中贴春联的习俗源于古代的“桃符”。到了五代时,后蜀君主孟昶雅好文学,他每年都命人题写桃符,成为后世春联之滥觞,而题写于桃符上的“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便成为有记载的中国历史上第一副“春联”。后来,随着造纸术的问世,才出现了以红纸代替桃木张贴春联的习俗。

  年谣称:“腊月二十七,宰年鸡、赶大集”,是说这天除了要宰杀自家的家禽,还要上店赶集、集中采购。春节期间的“上店赶集”虽然也有往日集市贸易、购缺卖余的内容,但更多的是买卖年节物品,例如:鞭炮、春联、神马、香烛、烧纸、牛羊肉、赠送小孩子的各种玩具礼品、女孩子的各种头花饰物等等。总之,春节所需物品都在置办之中,因此这天各地的集市都十分红火热闹。

  春节符号:

  过年常做的件事

  年夜饭

  除夕吃顿丰盛的晚餐,俗话叫做“年夜饭”,也有的地方叫做“团年饭”、“合家欢”、“分岁酒”、“守岁酒”、“辞岁酒”。

  节庆强度系数:10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集体记忆,而大年三十的年夜饭恐怕是这个记忆里最耀眼的章节。有人回忆上世纪60年代1角钱的年夜饭时不会觉得寒碜反而甜美;有人感慨还是幼时清贫的年夜饭最有滋味。那是因为,我们虽然清贫,却拥有最大的财富——家人的关爱。

  放鞭炮

  依据民间传说,年是蛮荒时代的猛兽,常滋扰人类圈养的六畜。为了将年逐走,人们用火烧竹子,这就是最早的“爆竹”,后来逐渐演化为“鞭炮”。

  节庆强度系数:9.5

  燃放鞭炮的习俗在我国已有2000余年的历史。老百姓一年难得聚在一起欢乐一回,带有喜庆元素的鞭炮自是不能缺席春节这一辞旧迎新的仪式。很多城市曾经禁放鞭炮,但后来又解禁。传统习俗的力量可见一斑。

  贴春联

  春联也称“门对”、“春贴”、“对联”、“对子”,起源于桃符,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

  节庆强度系数:9

  虽然在当代,人们有着种种理由不贴春联:空间狭小、与现代装饰不搭配、没有个性的词句……然而,春联依然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可见春联承载着古老的年味儿,保持着强大的文化惯性。现代人更不妨来点创新,把春联这个传统好好保护传承下去。

  看春晚

  1983年,电视机开始普及。于是如何在年三十晚上能给过年的中国观众带来快乐?春节晚会应运而生。

  节庆强度系数:8.5

  如果把春晚只当作娱乐事件,那就好办多了。姑且不说年三十晚上,一家人总得找点乐子吧,就瞅瞅那93%的收视率,还有什么比它更能成为聊天的好话题?最近有所谓的学者呼吁抵制春晚,马上遭到异口同声的质疑,看来观众骂归骂,没有春晚的春节暂时还让人接受不了。

  拜年

  根据传说,“拜年”就是大年初一一大早,人们相互道喜,庆贺未被“年”这种猛兽吃掉。

  节庆强度系数:8

  时代发展、科技进步,拜年的“包装”日渐更新换代,且其革故鼎新的速度,一日千里。中国人过年的传统、拜年的习俗和在这传统与习俗中蕴含的对家人的祝福、对新年的期望,并未随着公元纪年数字的增加而减少、淡化。

  逛庙会

  庙会是广为流传的传统民俗活动,常在寺庙节日,或以农历规定的日期,于寺庙内或其附近举行。

  节庆强度系数:7

  时代在变迁,往昔的庙会在时尚的今日也在悄然地发生着变化。热闹依然是热闹,可是过后回味却总觉得缺点什么。记得张中行在《北平的庙会》中说,“市场是摩登,庙会是过日子,过日子与摩登大有分别”。然而,当前有多少办庙会、“吃”庙会、逛庙会的人能想到这其中的分别呢?

  春运

  上世纪70年代,春运以知青探亲流为主;上世纪70年代末恢复高考后,学生流开始加入;上世纪80年代,大量民工外出,春运开始形成“三流叠加”的现象。

  节庆强度系数:6.5

  春运,将每个中国人围得水泄不通,往前是回家的路,回首是买票的难。这些年,眼看这场“大运输”随着经济不断增长,也落下了缠身的痛。最好的法子是让更多的农民变为城镇居民,让他们回家的路越来越近,脚步才不再匆忙。

  祭灶

  人们相信,在中国民间诸神中,灶神会在岁末的某夜上天揭发人间的罪状。为了祈福避凶,民间逐渐形成祭灶的习俗。

  节庆强度系数:5

  尽管祭灶的习俗起源甚早,但是人们对灶神的敬畏程度却一直在降低。由于不喜欢被揭短,人们对会打小报告的灶神越来越疏远。“祭灶糖”、“祭灶汤”等祭拜礼物越来越少见,现代社会,祭灶之风更是逐渐淡化。

  8

  腊月二十三,俗称“小年”,传说这日是“灶王爷上天”之日,因此要祭灶神。灶神,本是因为受万物有灵观念驱使以及对上古人发明火烧食之功的崇拜、感念而臆想出来的神。所谓“送灶”,就是把旧年的灶神神像取下来焚化,表示灶神已经“上天言好事”去了。祭灶的习俗表面看是人对神的敬畏,其实是人对发明火的先贤功德的感念。人们赋予灶君“司命”的职责,通过一送一迎的神圣祭祀仪式,教育主灶之人和家人不要铺张浪费,要勤俭持家,从而达到弘扬民族优良传统美德的目的。

  民谚称“二十四,扫房子”。其实自腊八以后,各家各户就开始了陆陆续续的年节前大扫除的工作。据典籍记载,上古就有年终扫除的习惯。《清嘉录》卷十二记载:“腊将残,择宪书宜扫舍宇日,去庭户尘秽。或有在二十三日、二十四日及二十七日者,俗呼‘打尘埃’”。腊月二十四“扫房”,对庭院内外进行彻底的大清理,本是中华民族在漫长历史中积累的在冬季讲究卫生、预防疾病的传统美德。

  腊月二十三——送灶上天

  腊月二十六——杀猪割年肉

  天文学家释疑——

  春节阳历日期为何时早时迟

  春节是农历年岁首(正月初一),细心的公众一定还记得去年的春节在2月18日,而今年的春节却落在了2月7日。同样是春节,为何阳历日期时早时迟呢?

  江苏省天文学会天文专家严家荣介绍,这是由于阴阳历转换造成的。我国目前同时使用国际通用的公历(阳历)和中华民族传统的夏历(农历)两种历法。其中春节定在每年的农历正月初一,但它在阳历中的日期却非常不固定。

  严家荣表示,在阳历中,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为1个回归年,平年365天、闰年有366天。而我国传统的夏历是一种阴阳合历,它是以月亮圆缺变化的周期为依据,一个月约29.5天,12个月为354天或355天,比阳历年少了11天左右。

  天文学家表示,若是任由农历和阳历间的天数如此相差下去,便会出现“四时不对”的情况,而春节也可能会在夏天。因此,每隔几年,农历中就会设置一个闰月。

  严家荣介绍,如果上年农历是平年,下年春节会比上年提前11天;如果上年农历有闰月,下一年的春节就会比上年推迟19天或20天。

  按照这样的方法计算,春节阳历日期的变化就一目了然了。2007年(农历丁亥年)是个农历平年,全年12个月共354天,比公历年少了11天。因此,2008年(农历戊子年)的春节就要比去年提前11天。去年的春节落在了2月18日,今年自然就移到了2月7日。同样的道理,由于2008年还是农历的平年,所以2009年的春节还要比2008年的春节早11天左右。而2009年有个闰五月,农历全年有13个月共384天,比公历年多出了19天。因此,2010年的春节也要比2009年的春节推迟19天。

  据了解,农历春节与阳历对应日期变动较大,“最早春节”(如1966年的1月21日)和“最迟春节”(如1985年的2月20日)相差整整30天。因此,今年春节的阳历日期还算“正常”。蔡玉高 周润健

  腊八——猎兽祭祖

  俗话说:“腊月二十六,杀猪割年肉”,说的是这一天主要筹备过年的肉食。所谓杀猪,当然是杀自己养的猪;所谓割肉,是指没养猪的贫困人家到集市上去买过年吃的肉。将“割年肉”放入年谣,是因为农耕社会经济不发达,人们只有在一年一度的年节中才能吃到肉,故此称为“年肉”。

  “腊”,《说文解字》称“腊,冬至后三戌,腊祭百神”,可见“腊”本是古代的一种在冬至后第三个戌日举行的祭祀活动。各种禽兽经过一年的生长,膘肥毛美,歇冬的农人猎之用于祭祀,可谓取之有道,用之当时。但当时腊祭的日期并不固定。将“腊日”定为每年的“腊月初八”始于南北朝时代。南朝梁代的宗懔在《荆楚岁时记》中明确记载说:“十二月八日为腊日。”于是,腊八这天便成为腊月里重要的一个节日了。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