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广大谈解放思想:敢闯敢干有问题再改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13日14:46 金羊网-羊城晚报

  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回看大潮

  本报记者 林丹

  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原广东省委常委、珠海前市委书记梁广大一向被人称作“梁胆大”,“胆大”就是经常冒险冲破条条框框,干出些“离经叛道”的事。节前,本报记者与梁广大细数当年解开的那些绳索。

  

梁广大谈解放思想:敢闯敢干有问题再改

  梁广大向记者展示俄罗斯勇士队送给他的苏-27模型 朱习 摄

  “1978年,南海县人均收入不到百元。家里有钱了人们却怕露富,我们要让大家换个思想,‘富光荣,穷可耻。’于是,春节前县委县政府带头去‘祝富贺富’,燃半个小时的烟花庆功。如此一来,全县人都按捺不住了,奔富的劲头势不可挡。第二年,南海的人均收入达到400元,成为全国首富,上了《人民日报》头版头条。我们连续3年‘祝富贺富’。”

  1

  

  谈绰号“梁胆大”

  羊城晚报记者:梁书记,“梁胆大”的绰号由何而来呢?

  梁广大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先描述了29年前的一幕,那时他还是南海县委书记。他说:也是这个时候,春节前,我们抬着6头烧猪、10坛九江双蒸,带着100万响的鞭炮和烟花去“祝富贺富”。

  羊城晚报记者:“祝富贺富”?为什么?

  梁广大:现在看来是“毫无悬念”的事情,那时却是“冒天下之大不韪”。十一届三中全会刚刚结束了以阶级斗争为纲,转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但那时人们的思想还转不过弯。我在南海县号召县、公社、大队、生产队一起大办工业,“四个轮子一起转”。县委、县政府聘用了几万名刚刚摘帽的“地富反坏右”或是出身不好的技术人员担任厂长、技术员、供销员。结果,我被扣上了一堆帽子:“起用牛鬼蛇神,解放地富反坏右”、“与资本家勾勾搭搭”、“埋头拉车不看路”……他们那时候开始叫我“梁胆大”。

  2

  

  谈大胆融资

  羊城晚报记者:您后来到珠海当市长,珠海经济特区虽然处于改革开放的前沿,但想“杀出血路”同样是障碍重重吧?

  梁广大:那时候全国对特区一片讨伐声,认为特区是走资本主义的典型,与租界没有本质区别;特区除了五星红旗全都变了色。而珠海当时的计划经济观念还很强,有多少钱办多少事。当时中央只给了珠海2700万元的开办费,远少于兄弟特区,也没有国务院各大部的投资支持。许多干部有埋怨情绪,不想办法却一味地“等、靠、要”,不敢利用银行资金,沾沾自喜于“既无内债又无外债”。当邓小平第一次南巡时,珠海还没起步,整个特区的工业产值不及南海一个公社。全市只有6部电话可通省委,2部电话可通港澳。真没有什么成绩可让小平同志看。可小平同志仍然题词:“珠海经济特区好”,我很惭愧,也明白他是从一个高度来看特区的。他鼓励我们:“你们思想要解放一些,胆子要大一些,步子要快一些。我提倡大胆干,大胆闯,有问题再改。”这是改革开放思想取得第一个回合的胜利。

  羊城晚报记者:小平解放了大家的思想,你又干了哪些“胆大妄为”的事呢?

  梁广大:我们开始向银行借钱,通过珠光公司向境外融资搞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土地开发、道路建设、九洲港码头建设、供水、电力、通讯。为了防止企业圈地,1987年,珠海市政府开始统征土地100多万亩,造地47万亩,以地为财,珠海开始大踏步地发展。梁广大说:“据说去年珠海的土地收入超过160亿,有人计算,珠海市政府拥有的土地资产按现值算超过1万亿。”

  羊城晚报记者:1989年,特区再次陷入思想重围,承受着巨大的舆论压力。那时候主要有哪些思想羁绊?

  梁广大:有人说,特区是用中央的钱堆起来的,我有这么多钱也能干出来,意思是特区发展起来并非改革开放之功;也有人说,特区的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的典型;还有人将两极分化,贫富悬殊之过推给了特区。其实,特区从一开始就在计划外,是走市场走出来的。那时候我们心里都很沉闷。邓小平南巡从理论上解决了市场经济姓社、姓资的问题;解决了两极分化问题;解答了先富后富的问题。

  第[1]

 [1] [2]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