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办历史上最出色的亚运会”(5)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18日14:45 金羊网-羊城晚报
收获篇
亚运赋予广州全球化的收获 2000亿投入带来无限商机 站在亚运的国际舞台上,要求广州以全球视野迎接国际友人,同时亚运也赋予着广州更加全球化的收获。 广州亚组委独掌开发权 2008年2月1日,第16届亚运会市场开发权让渡协议在广州签署。意味着广州亚组委将掌握广州亚运会的市场开发权,这在亚运会举办历史上是第一次。自此,广州亚运会市场开发新一轮计划正式全面启动,包括赞助、特许经营、电视转播权销售等市场开发计划正在积极推进中。 亚运会不仅是体育盛事、经济盛事,也是一场文化盛事。“食在广州、玩在广州”,源远流长的独特岭南文化,诸如南海神庙、陈家祠、南越王墓、镇海楼等古迹名胜,还有下九路西关风情商业步行街、沙面欧陆风情旅游风景区……积淀了两千多年的广州文化,赋予了广州独特的魅力,将吸引来自五湖四海的各地友人。 促进外语教育水平提升 亚运会参赛者来自亚洲45个国家和地区,还有外国的记者和观众,对外语教育及翻译提出了更高要求,拓展了外语教育市场。同时,亚运会的举办可增加项目管理人才、广告人才、经纪中介人才、公关人才和文秘语言人才的就业,将拉动相关教育领域的发展和提升。因此,促进广州市教育水平提升,提高市民的外语程度和文化素质,将是广州亚运会的一项重要收获。 庞大投资带来无限商机 目前,广州正在体育场馆建设和改造、亚运城、酒店及其他商业旅游服务设施建设等方面加大投入,大幅度提高服务行业的服务质量和水平。城市道路交通网络、新机场二期工程、新火车站工程、地铁等大型基础设施建设也进入或将进入“正在进行时”状态。据官方部门估算,这些城市基础和亚运配套设施建设的投入总量高达2000亿至2200亿元,庞大的投资总量除了给企业及老百姓带来无限商机外,也将给市民带来更多的就业和创业机会。 总之,亚运会的举办,将从客观上刺激广州提升的步伐,无论是体育场馆、城市规划、街容街貌,还是内外交通、酒店、经贸、服务行业都将得到更高层次的提升。同时,人的精神面貌,文明意识、自信心、荣誉感也将焕然一新。 善后篇
亚运场馆亚运村终将“还之于民” 亚运结束后,亚运场馆的后续利用,是社会广为关注的一个问题,从此前政府有关负责人的多次表态中可以发现,包括亚运场馆和亚运村等设施最终都将“还之于民”。 体育场馆的赛后利用 “最担心场馆看起来漂亮但实际用不上。”广州市长张广宁多次表示,广州的场馆建设,该建的一点都不能省,不该花的一点都不要花。亚运场馆的规划一定要做到多中心、多功能,保证赛后市民能够使用。如果没人去,那就糟透了。 广州市规划局负责人也曾表示,赛后利用的问题在改造之前就考虑到了。第一,这些场馆既然承办了亚运会,以后也要能适于其他各种比赛;第二,要能满足大众体育运动的要求,使这里成为体育文化设施,而不仅仅是比赛场地。 亚运城同样为民所用 亚运会结束后,亚运城同样为民所用。 届时,亚运城将转换为商品房住宅小区,成为娱乐、购物、餐饮、医疗、中小学等各项公共设施一应俱全的高品质生活社区,进一步推进广州“南拓”。 据了解,亚运城内的三大居住区均是广州少有的“园林小区”———容积率仅为0.52,建筑密度12.2%,绿地率高达55.9%。城内不建别墅群,绝大多数建筑都是12~25层的中等户型住宅楼,户型最大100多平方米,最小的约50平方米,按照人均住宅面积不低于25平方米标准设置。这不仅能保证比赛期间运动员住得舒服,也可使以后出售时总房价“很实惠”,让老百姓买得起。 “花最少钱办更好的亚运会。”这就是广州办亚运的追求。赛后场馆开放,满足大众体育的需要,亚运城成了市民的居住地,正体现了广州岭南文化“经世致用”的精髓。让老百姓享受到亚运会带来的实惠,也是亚运会带来的最大民生。
图:亚运村最终将“还之于民” (编辑:CY) 上一页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