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崭露创新人才潜质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20日08:21 东方网-文汇报

  本报记者述评(记者苏军)高中生不能训练成应付高考的“解题机器”,而应该帮助他们插上飞翔的翅膀——“在爱国与做人上要有长度,在创新与做事上要有宽度,这样的高中生才会有立体的厚度,才能具有领军人物的气质和创新人才的潜质。”复旦大学附属中学以独特的办学理念,办成了“最像大学的一所高中”,也赢得了教育专家的赞赏。

  复旦附中的办学模式,体现了未来创新人才培养的方向,学校的素质教育实践很成功、很精彩,尤其是以综合实践活动为特征的新德育教育,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和实效性。

  责任感:从社会实践中磨砺

  [场景]拔草、翻地、种菜,学农中最具农味的活,对复旦附中高二学生来说是“必修课”。干农活,体验“粒粒皆辛苦”;“买汏烧”,体验持家能耐;而巨人的脚步和挑力接力游戏,则着重培养团队精神。学农中最具分量的社会调查,让学生走向社会,用自己的思考为新农村建设出力。

  为期七天的学农劳动,是学校始终非常重视的一门特殊课程,学农的内涵,也由单纯的体验农村艰苦,发展为综合素质的锤炼与提高,目的是要通过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责任感。高二学农后,2008届学生吴江行出了一本《体察社会,砥砺精神》的集子,评出的优秀调查报告就有近百篇,其中不乏《高楼下的农田》、《从太湖蟹看自然资源的品牌打造与合理营销》等佳作。高二(10)班张重元同学写道:“我们不是农民,却在劳动中体验农民的艰辛;我们不是厨师,却一起烧出可口的饭菜;我们不是专业调查人员,却学会了刨根问底的钻研;我们不是兄弟姐妹,却在集体生活中学会了互相关爱和帮助。”

  该校还引导学生广泛参加社会实践,赴皖、贵、赣等地扶贫助教。学校班班有志愿者服务队,人人参加志愿者服务,利用世界环境日、交通安全日、全民健康日等,下里弄宣传,开展社区调查等,不少服务的内容知识“含金量”较高,如去民工子女学校做小辅导员,去孤老院和医院白血病房与老人、患儿读报谈心讲故事。这些活动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

  自主性:从课堂开放中培养

  [场景]历史课上,一位姓顾的同学在完成作业:“我们的家由四个姓组成,祖父姓顾,祖母姓朱,外祖父姓喻,外祖母姓施,祖辈全是老干部……那段红色的家史,是我最早受到的爱国主义教育。从那里,我读懂了什么是忠诚执著,什么是清白廉洁,什么是勇敢坚强……”历史课让学生编写家史和撰写经济界名人传记的读后评论,课堂学习也由老师讲学生听,变成了学生“在做中学”。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是该校一贯的主旨。无论是数学课,还是生物、地理课,教师均不是“给出结论,加以证明,然后应用结论解题”,而是让学生体验前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形成知识与技能、应用知识和操作技能的过程,即创造知识的过程,让学生有一个由“学会”到“会学”的提升。政治理论课有10分钟的学生“时事讲评”,语文课有学生的5分钟“即席演讲”,英语课有学生的“FreeTalk”,从而培养学生的汲取、思辨、批判、沟通能力和语言表达才华。学校每学期保证开设50门以上、总量超过100门的选修课程,“图论”、“模拟联合国”、“BBC人文百年历史”、“智能机器人设计程序”、“环境科学基础”、“影视鉴赏”、“陶艺”等许多选修课大受欢迎。

  现在,该校学生已不满足学会教材规定的内容,教师每节课都会用50%的时间讲授拓展的内容。政治老师在讲授《哲学》专题“事物的普遍联系”时,通过拍卖会、新教学楼的设计方案评价等生动活泼的形式,将哲学原理与自然、社会的典型事例结合起来,并在改革考试方式与对学生的评价方面进行了探索。地理课融入了历史、经济、数学、物理、生物、化学等知识;数学课则开设“数学中的艺术”、“数学与美”等专题讲座。学科整合的加强,既体现出学科教学大综合的思想,也落实了培养有高度科学素养的复合型人才的学校办学理念。

  成长路:在丰富资源中铺就

  [场景]一个月,学生屈铭志坚持在复旦生物实验室做实验。从小喜欢动物学科和环境科学的屈铭志,想研制运用水螅动物监测水污染的方法和模型,这一想法得到了学校的帮助。学校联系复旦大学的师资和实验设备,让他最终完成了《水螅在污染水体中的形态学及行为学变化及实际应用》课题。结果,这一课题在国内首次突破了水螅性状测量标准与动态测量水螅性状技术,获首届上海“市长奖”,并在第53届国际科学与工程学评比中获得学科特等奖、美国政府奖、柯达专项奖。

  在基础课教学之外,学校充分利用复旦大学的优势,请来众多热心通识教育的大学教授来为学生开设微型课程。大学里大批本科生、研究生也被请进学校,和高中生共同学习、研究、做课题。学校还把“专家报告”列为“常规节目”,每两周举行一次。坚持10年的“追求真善美”系列活动,强调科学与人文的结合,丰富着学生文化积淀;包括沈文庆院士在内的“附中为你喝彩”校友报告,以及“院士讲坛”系列活动,都成了附中学生拓展视野的最爱。近两年,学校还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引进短周期的拓展课程,抓住机会让学生直接与杨振宁、李政道等来访的诺贝尔奖获得者进行交流。

  在学校的交流生和高校推荐生选拔中,该校改变唯学习成绩为依据的评价方法。近三年该校先后产生了以综合能力极强而被哈佛大学提前录取的汤玫捷、上海市见义勇为先进分子赵龙和自强不息的血友病患者叶盛等典型。

  在夯实基础的同时注重发展学生个性,该校学生的兴趣、毅力、合作等情商得到大力培养,厌学情绪与恶性竞争现象基本消失,毕业后70%进入北大、清华、复旦、上海交大等名校,10%进入英、美、加、法、日等国的顶尖高校,更可喜的是,他们可持续发展的后劲十足,不少学生已开始崭露创新人才的潜质。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