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县剪纸 不用剪刀的彩色窗花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23日09:27 燕赵晚报

  ①②③周兆明剪纸作品。

  ④周兆明辅导学生学习剪纸技艺。

  (照片均为周兆明本人提供)

  □本报记者 石英杰

  逢年过节,很多地方都有贴窗花的习俗。说起窗花,许多人会立刻联想起一把剪刀、一张红纸和一双灵巧的手。然而,被确定为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蔚县剪纸,实际上并不是用剪刀剪出来的,而是用刻刀刻出来的。另外,因其采用了中国传统的宣纸,完成刀刻程序之后才用毛笔染色,所以色彩更加绚丽。如今,蔚县剪纸的传承人周兆明等已相继开发出台历、礼品册、剪纸画、挂轴等别具韵味的新品种,并远销日本、韩国、美国以及东南亚的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独特工艺

  不用剪子用刻刀

  张家口市蔚县古称蔚州,曾是“燕云十六州”之一,历史源远流长,文化积淀深厚。数百年来,每逢佳节或喜庆的日子,蔚州百姓都会用宣纸制成图案各异的彩色剪纸,然后粘贴在自家的窗户上,以增添年节期间的喜庆气氛。渐渐地,这种产生于蔚县民间的剪纸,竟发展成一种风格独特、色彩艳丽的民间艺术。因为它发源于老百姓的窗户上,所以在民间又被称为窗花。据史书记载,蔚县剪纸已有二百年的历史。

  从艺术风格上看,蔚县剪纸以其刀工独特、色彩绚丽、题材广泛、生活气息浓郁著称于世。蔚县剪纸在染色上追求明快艳丽,红要红到底,绿要绿到家,色彩对比强烈。这与陕北的单色剪纸,江南的黑色剪纸,广东的彩衬剪纸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其代表作有十二生肖、古装戏曲脸谱、古装戏曲人物、熊猫、彩蝶图等等,其中最为优秀、最具地方文化底蕴的作品是戏曲人物。

  从制作工艺上看,蔚县剪纸虽然名为剪纸,实际上并不是用剪刀剪出来的,而是用刻刀刻出来的。它吸收了河北武强木版水印窗花、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以及当地雕刻刺绣花样等多种艺术形式的特长,是全国唯一一种以阴刻为主、阳刻为辅的点彩剪纸。

  那么,蔚县剪纸到底是怎么样制作出来的呢?

  第一步是图案设计,艺人们先用铅笔素描出图案,只有画得造型饱满、形象生动,才可能产生好的剪纸作品。第二步是雕刻,艺人们把三五十张宣纸浸湿后贴在一起,晾到半干,再把设计好的图样熏到上面,然后用各式各样的异形刻刀按照不同的线条刻出图案。在刻制过程中不能有丝毫差池,比如刻戏剧脸谱,仅胡须就多达七十多根,且丝丝缕缕必须连在一起,断开一根就要全部作废。第三道工序便是“染”,即着色。最普通的着色方法是点染法,约五张宣纸一叠,将蘸好颜料的毛笔在需要的部分轻点,只需点第一张,颜色就会一直向下渗透,并不外溢。染色之后将其晾干,就成了一幅幅巧夺天工的彩色窗花。

  ■传奇掌门

  免费收了近百徒弟

  春节期间,冒着刺骨的寒风,记者在素有“中国剪纸第一村”的蔚县南张庄村,见到了蔚县剪纸的传承人周兆明。

  记者看到,他完成的巨型剪纸《清明上河图》中,人物、景象、细节安排得合情合理,疏密有致,多而不乱。其中,楼台亭阁、花草树木、小桥流水、赶集人群均细腻传神,惟妙惟肖。在这幅长达9米的巨型剪纸中,仅人物就有700多个。据周兆明介绍,在2004年的上海民间艺术博览会上,这一作品成了会场上最为耀眼的展品之一。

  谈起剪纸,周兆明有着说不完的话题。

  今年74岁的周兆明出身于剪纸世家,他的父亲周赐,是与剪纸大师王老赏同时代的剪纸大家。早在孩提时代,周兆明就跟在父亲身后,潜移默化中迷上了这些花花绿绿的图案。从8岁开始,他就一边上学,一边随父学习剪纸。到13岁时,他已得父亲的真传。因为对剪纸如痴如醉,少年时代的周兆明很少与同学一起出去玩耍。不上学的时候,他吃上两碗小米饭就能在屋里整整刻画一天。

  1954年,20岁的周兆明和同伴周永明一起成立了一个剪纸小组,并由周兆明出任小组长。当时,他们主要为北京王府井工艺美术服务部提供剪纸成品。1957年,周兆明又扩大了剪纸小组的规模,把本村和附近几个村庄的剪纸艺人们组织在一起,开始为天津一家外贸公司提供剪纸礼品。

  在周兆明的努力之下,剪纸实实在在地给村里带来了实惠,南张庄村因此成了全县第一批通电的村庄。然而,它却给周兆明本人带来了厄运。1966年,因为周兆明带领村民“走资本主义道路”,不但被开除了党籍,还被抄了家,关进了牛棚。更让周兆明痛心的是,他十多年来珍存下来的数百幅剪纸底样,全部被抄走后付之一炬。直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周兆明才被调入蔚县民间工艺美术厂,并重操旧业。两年后,他在南张庄村建起了自己的剪纸厂。

  周兆明告诉记者,由于年岁越来越大,视力大不如前,目前他本人已经很少做剪纸的活儿,而是琢磨着如何将这门民间绝技更好地传承下去。为了蔚县剪纸后继有人,周兆明免费收了很多徒弟,而且将剪纸技巧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大家。目前,跟随周兆明学习过的已经有近百人,除了当地人,还有从呼和浩特等地慕名而来的学生。

  1995年9月,周兆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一级民间工艺美术家”荣誉称号;此后,周兆明先后获得“河北民间工艺美术大师”、“全国十佳民间艺人”等荣誉称号。2002年10月,周兆明应邀参加了在澳大利亚主办的第二届中华文化节暨悉尼经贸交易会,他创作的《中国龙》10幅剪纸作品和《清明上河图》、《水浒传108将》获国际金奖。

  ■前景展望

  冲出坝上走向世界

  在没有玻璃的年代,家家户户的窗户上都要糊窗纸。每到过年,几乎家家都要换上洁白的新宣纸。在这种素净的窗纸上贴一些色彩鲜艳的窗花,无疑会平添许多喜庆气氛。可是,现代的门窗都换上了亮堂堂的玻璃,再像从前那样贴剪纸,不仅影响采光,而且擦玻璃时会很麻烦。为此,在窗户上贴窗花的习俗,即便在蔚县剪纸的起源地,也已经逐渐从百姓的视野中淡出。

  一种艺术形式离开了它的生存环境,或者会求新图变涅槃重生,或者会因循守旧走向消亡。那么,失去了实用功能的蔚县剪纸,会不会像很多民间绝技一样濒于失传呢?记者在采访中欣喜地发现,同我省的其他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相比,蔚县剪纸不仅没有失传之忧,反而像一棵开了新花的老树,又一次焕发出勃勃生机。

  从传承的角度看,蔚县剪纸非常讲究师承,越是杰出的艺人,越是讲究父子相传,代代繁衍。目前,多数蔚县剪纸艺人仍在沿用这一传统,很愿意将自己的技艺传给后代子孙。而对于年轻人来说,由于蔚县剪纸的独特价值早已引起了艺术界、收藏界的广泛关注,并得到了政府部门的大力扶持,从中可以得到较好的经济回报,因此学习剪纸技艺的热情普遍较高。

  从营销的角度看,中国的剪纸有很多种,但大多数剪纸是用剪刀剪出来的,不仅制作手法受到很大局限,而且难以实现规范化批量生产。而蔚县剪纸采用的却是“刀刻”法,不仅在艺术处理上有了更大的自由,而且能够小批量地生产。这样,蔚县剪纸一方面充分保留了色彩明快艳丽、构图古朴刚劲的独特风格,一方面又大大降低了制作成本,迎合了现代商品营销的需要。

  从创新的角度看,失去了装饰窗户的功能之后,周兆明等艺人不断探索,相继开发出了挂历、台历、纪念册、贺年卡、礼品册、剪纸画、挂轴、屏风等别具韵味的新品种,并远销日本、韩国、美国以及东南亚等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如今,在蔚县从事剪纸行业的人员涉及到16个乡镇、90多个村庄、2.8万人口,其中包括剪纸专业村近30个,剪纸专业户1100多户,民营剪纸厂100多家,每年可生产剪纸300万套,实现销售社会收入3000多万元。蔚县剪纸已被国家外交部确定为国际间馈赠佳品。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