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投基金跌幅超20% 中国股民不再青睐海外投资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25日08:44 辽一网-华商晨报

  中国一份证券报刊本月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超过半数的中国散户和机构投资者认为,内地投资者不具备明智投资全球市场所必需的知识或技能。

  这一悲观看法在中国首批从事海外投资的共同基金的表现身上得到了体现。自去年末发行以来,这些基金的跌幅都超过了20%。

  由于全球股市下跌,中国散户投资者去年表现出的对海外投资的浓厚兴趣已消失,同时,中国所谓的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机制也再度失宠。

  去年,在一场突破性改革之后,中国的基金管理公司推出了4只投资海外的基金。在认购开始后的几小时内,这些基金便纷纷售罄,均收到了数倍于获准投资额度的认购。中国政府向他们发放的海外投资额度均为50亿美元。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今年1月初发行的第5只此类基金——工银瑞信中国机会全球配置股票型基金(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Bank of China Credit Suisse China Opportunity Global Equity Fund),花费了整整一个月的时间去筹集资金,以满足30亿美元的投资额度。预计这只基金仅筹集了这笔数额的一部分。

  多数中国基金公司不再用一系列带有异域风情的股票型海外产品来吸引客户,而是向客户提供保守型固定收益基金,这反映出,由于全球市场普遍下跌,投资者再次开始规避风险。

  尽管中国股市基准指数去年上涨了97%,但自去年10月达到峰值水平以来,中国内地股市的跌幅超过了全球多数市场。

  在这种环境下,相对于投入国内市场,将资金投入海外的中国投资者最近数月本来预计命运会好一些。但不幸的是,多数“海外”投资都位于香港,而香港股市一直随着中国内地股市下跌。

  中国的资本账户基本上依然处于封闭状态,严格控制着中国资本市场的资金流入和流出。但作为前英国殖民地,香港经济很早就与全球经济融合在一起,在经济方面,香港几乎被视为一个独立的国家。

  “选择距离更近的投资地点,最终损害了投资收益,”关注中国的Z-Ben Advisors咨询公司称。“与内地市场相比,香港市场的运作方式非常不同,其交易模式也受到大量国际机构决策过程的影响,更别提大型国际机构了。事实证明,随着全球股市投资者纷纷避险,并导致香港股市大跌,这种投资代价高昂。”

  QDII机制的试运行已经历了近两年时间。在这段时间里,投资者对这种机制的态度出现了大起大落。

  在两年前最初的欣喜过后,投资者基本拒绝了银行推出的QDII产品,因为这些产品最初仅限于海外固定收益产品。鉴于人民币兑美元的稳步升值以及内地股市的重新复苏,这些产品显得没有吸引力。

  然而,当中国政府扩大了QDII机制,允许中国公民首次购买海外股票时,投资者对于新的QDII产品的需求大涨。

  尽管投资者人气起起落落,但中国政府继续迅速扩大QDII机制,总共有21家银行、15家基金管理公司、8家证券公司以及估计20家保险公司获得了共计近850亿美元的海外投资额度,预计未来还将批准更多投资额度。

  总体而言,虽然各家银行获批的海外投资额度达到166亿美元,但它们已经投资海外的金额仅有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中国政府迄今尚未宣布针对保险公司的具体规定和投资额度,但其方向和意图很明显。

  去年,中国官方外汇储备平均每月增加约400亿美元,截至去年12月底,外汇储备总额已达1.53万亿美元。这对政府构成了巨大压力,要求允许更多资金从中国基本封闭的资本账户流出。

  国家外汇管理局(SAFE)已对QDII申请者做出明确表示,目前仍有更多额度。分析人士表示,政府对于该机制的支持将最终重新燃起内地投资者的热情。

  去年9月,中国政府显然取消了“港股直通车”计划,进一步确保了QDII机制的长期未来。根据该计划,中国个人投资者无需通过大型机构,便可自行直接投资港股。

  中国政府认为,“港股直通车”计划可能导致大规模资本逃离,可能引发内地股市估值锐降。如今,将外汇储备导向国外的努力似乎正集中在QDII计划身上。

  尽管在不久的将来,市场对于QDII产品的需求可能仍会保持疲弱,但内地股市的更多问题可能会让投资者相信,他们的资金最好放在更为成熟的市场。

  摩根大通(JP Morgan)中国股票业务主管李晶(Jing Ulrich)表示:“由于全球股市大幅下挫,中国内地散户投资者已开始避险,但讽刺的是,相对于去年第四季度(市场对于QDII产品的热情高涨之时),现在是一个更好的买入时机。”

  FT中文网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