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为何谩骂领导比腐败更让有关部门敏感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27日00:09 红网
2006年10月,换届选举期间,平顶山市的领导干部和党代表,都收到了一条辱骂时任平顶山市委书记邓永俭的短信,来自陌生的电话号码。对这条短信,平顶山市上上下下都十分敏感,迅速上报到公安部。短信发布者很快被锁定:时任平顶山市新华区委书记的杜欣。很快,杜欣被查处。他不仅交代了“短信事件”,还交代了贪污、受贿等犯罪事实:在担任新华区委书记的8年间,共收受149人的近千万元贿赂。(《检察日报》2月26日) 又一条蠹虫被揪了出来,诚然大快人心。可是,痛快之余,笔者不由得假设起来:假使不出现“短信事件”,杜欣的特大腐败案能够被捅出来吗?想来答案是否定的,他将依旧安享尊荣,做他的区委书记或者荣升其他什么“长”。 对短信事件,“上上下下敏感”,查处起来雷厉风行,“迅速”,“很快”;而对涉案千万的特大腐败,不是因为短信事件,则根本不予留意,我们的有关部门何以反应如此迟钝? 查处特大腐败案和侦破短信事件,哪一个更重要?不言自明;可是,为什么在有关部门的手里,短信事件能“马上”、“迅速”侦破,而对特大腐败案,则懵然不觉呢?是因为难以查处么?通常来说,一个有一定社会地位和丰富的官场经验者,敢于以短信的形式诽谤谩骂领导,多多少少会有恃无恐,因为如今社会,电信业务浩如烟海,没有足够的警力,没有多方协调,区区一条短信,要准确查处,太过艰难。当然,比较起涉案资金达1000万元的特大腐败案,查处起来,毕竟轻松得多。但是,杜欣的腐败历时8年,收受了多达149人的贿赂,贿额近千万元,难道就没一点蛛丝马迹?杜欣莫非学会了孙悟空的本事,会障眼法不成?俗话说,要得人不知,除非己莫为。世界上不存在永远捂得住盖子的酱缸。而且,杜欣的手段并不见得如何高明,仅仅因为短信事件,他就把自己的特大腐败罪行竹筒倒豆子一般地倒了出来,足见只要我们的有关部门有反腐决心,大多数腐败案都可以轻易地查明真相。 可是,为什么杜欣能够长期窃据区委书记宝座,大肆收受贿赂,历8年而不倒?对比短信事件的迅速被查处,我们可以窥见端倪:短信事件直接影响了市委书记的形象,“破坏了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对某些领导干部来说,这是比天还大的大事,当然得予以雷霆一击。而特大腐败案,受害的则仅仅是无权无勇的普通百姓,是和个人关系不大的国家利益。我们的有关部门,自然可以不闻不问或少闻少问了。 如果能像爱护个人形象一样爱护国家利益,民众利益,把特大腐败案看得和领导形象受损的短信事件同等重要,腐败分子还能够肆无忌惮地腐败吗? 稿源:红网 作者:谢浮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