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奖官员不能绕过人大财政审批权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28日00:14 红网

  2月25日,郑州市政府对2007年度郑州市对外开放工作先进单位和个人进行了重奖,其中有60名官员也成为奖励的对象,奖励金额达160多万元(10月27日《河南商报》)。招商引资,这是这些领导的本职工作,按理不应该为此被重奖。毕竟,分内的工作一旦以表彰的方式被榜样化,也就意味着原先的责任和义务的底线在降低。

  不过,笔者质疑此番奖励举措,更主要的原因还在于它没有经过人大的审批。天上是不会白白掉下馅饼的,要重奖官员总是需要一笔可观的资金。按理政府所花的一分一厘,都需要纳入财政预算并经过人大审批的,可郑州市此番重奖招商引资的官员问过人大了吗?问过民意了吗?

  不然,政府部门今天因为重视招商引资,就可重奖招商官员,那明天是不是因为重视计划生育、劳动保障、发展旅游等工作,就可重奖这方面的官员呢?像本次重奖的官员名单中,包括郑州市几乎各县(市)区的书记和行政一把手,他们都可以与各个方面的工作沾上关系,那不是可以与每个方面的重奖都沾上光?细细一想:政府部门到底有多少的财政收入经得起这样的折腾?

  可若单奖招商引资的官员,负责计划生育、旅游等其他方面的官员必然心理不平衡:都是“为人民服务”,都为社会主义事业做了贡献,凭什么人家可以得到重奖,自己却不可以呢?这自然不利于稳定“官心”,不利于打造安定团结的政府领导班子。

  事实上,从郑州市重奖招商引资官员,到山西省“百万元重奖治污有功官员”,以及许许多多的重奖官员举措,之所以引起非议,其根源还在于重奖方案绕过人大,即人大的财政预算审批权常常被虚化、被象征化。

  正如西谚有云:民主就是从议会掌握国家的钱包开始的。如果,我们的人大都能紧盯政府的钱包,政府的财政预算与支出不是笼统地打包到人大会上“走走形式过过场”,那么,重奖官员,或者乱奖官员的举措必然大大减少。

  当然,在当前的国情下,完善人大的财政预算审批权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我们某种程度上也可这么讲:民主就是从人大紧盯政府的钱包开始的。

稿源:红网 作者:陈光豪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