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看招商成本,再奖招商功臣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28日00:14 红网

  2月25日,郑州市政府对2007年度郑州市对外开放工作先进单位和个人进行了重奖,其中有60名官员也成为奖励的对象,奖励金额达160多万元。对此,有人认为,重奖招商功臣有利于激发官员的工作积极性,有利于郑州市的经济发展;也有人认为,招商引资是官员的分内工作,重奖招商官员超出了行政法的规定范围。(2月27日《河南商报》)

  重奖招商功臣不是郑州市政府的首创,官员招商有功获奖其实也无可厚非。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赞同郑州市商务局有关负责人的说法——只要是为郑州发展做出贡献的,不管是政府官员还是普通市民,都有获奖资格。但是,政府在重奖这些招商功臣之前,有必要事先搞清并且让民众知道其招商成本。我们不能让那些招商成本低、引资效益高的功臣泄气,同时也不能让那些以巨额国民财富流失为代价的沽名钓誉行为沾沾自喜。

  请原谅我的“小人之心”,但事实屡次证明,“不计成本、不惜代价”已成为不少地方政府招商引资的通病。在急功近利的经济发展思维作祟下,不少地方政府纷纷把招商引资作为执政富民、经济繁荣的第一工程来抓,为了在招商竞争中抢得先机和优势,他们不惜抛出各种“优惠条件”和“便利环境”,甚至公然以践踏政令和国家法规为代价,所付出的成本远远超过我等的想象。

  就显性成本而言,政府官员飞赴全国乃至国外考察引资,交通费、住宿费、交际费究竟花了多少,很少有人考虑;为抓好招商工作,动员会、现场会、推进会,一年需要开多少次会,也很少有人核算开支;具体到项目洽谈的招待会、活动费、礼品费,有些地方甚至还要报销按摩、足疗费用,这些又有谁认真算过账?

  更应该引起高度重视的是招商引资过程中的隐性成本。譬如税务优惠,最早只是企业所得税优惠,现在则是整个地方税种,甚至整个国地税收入留成部分;譬如政府供地支出,市场地价越来越高,投资商用地的实际付出价却在竞争中越压越低,以超低地价、政府零地价、政府补贴价等形式向知名客商供地,已非个别现象。再譬如日趋扩大的优惠领域范围。除税收、地价外,一些重大项目,甚至可以享受到水、电、路免费或优惠等“特权”。另外,地方政府在招商过程中的资金和人力支出也越来越大。以郑州为例,不仅“鼓励”政府官员、企业负责人招商引资,甚至还“重金鼓励”个人招商引资,各个政府部门以及机关干部的招商花费,也难免会成为财政负担。而由于过度优惠,许多招商引资企业恐怕在较长时间内都无法对财政增长做出实际贡献。

  经济要发展,招商引资不失为一个重要加速器。但是,招来的商家、引来的资金能否成为当地经济新的增长点,这应该是我们优先考虑的问题,而不仅仅是引来就算万事大吉,引多就可以获奖为荣了。换句话说,我们不反对重奖招商功臣,但是,我们奖励功臣的标准,不仅仅要看到他招商引资的多少,更应该看到他为招商引资所付出的成本——先查招商成本,再奖招商功臣,这才是成熟做法。

稿源:红网 作者:刘克军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