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员“扫面子”可以强化责任伦理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29日00:16 红网

  课堂上的学生站着上课是一种变相体罚,与老师的教育方法不当有关。而彭州市委书记在纪委全会暨全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上,让丹景山镇长站着听了近半个小时的“课”,则是希望通过这种“扫面子”方式来警醒所有干部。(2月28日《成都商报》)

  就国人的普遍态度来讲,有时候面子比实惠来得还重要。特别是对于深受传统士大夫观念浸淫的现代公务员而言,在一些特定场合尤其看重,甚至为了保全或者争取一些面子,还要挖空心思的弄虚作假、瞒天过海。可见,在全市同侪的众目睽睽之下,镇长被市委书记点了名,且站着开了近半个小时的会,实在是扫面子的事。

  “扫面子”不过是通俗的说法,也是一种社会生活中的常见现象。而在正式的职业社会里,其实不该经常发生,毕竟虽然有严格的层级规定,但是“扫面子”还是有些涉及个人的做法,与通常问责的制度设计总归有所区别。当然,利用“扫面子”的办法,如果能够唤醒、强化官员的责任伦理意识,倒也未尝不是一个实用的选项。

  从每年各级国家公务员考试的场面来看,成为一名行政官员是许多人主动的选择,而大多数投考者,除了崇高的理想和利益的考虑之外,恐怕少有足够清醒的职业风险考量,更不会自觉担心还要承受责任方面的一些代价。那么,职业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固然可以全面提高认识,可以从正面强化官员的责任伦理,而针对个人“面子”的世俗化伦理管束,乃至于采用“扫面子”式的伦理处罚同样必不可少。

  再者,“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式一直被当作法宝,曾几何时,这一法宝蜕变成为有的官员解脱干系的庸俗手段,为了不伤“同志加兄弟”式的革命情谊,为了不讲原则的所谓“组织团结”,越来越被有的官员所淡忘,从而成为悬空的规定。即便“扫面子”不同于批评,也不是批评所追求的必然结果,但是,如果要使得官员具备真正的责任伦理观念,就需要先撕破某些日常生活中“面子”来塑造制度化的尊严。

  时下,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一项重要的社会目标,其要津就是建成一个服务型的政府,为此,在路径上不仅要遵循制度规则来进行社会事务的公共管理,而且要建立配套的责任追究制度。一段时间以来,为了处理一些社会问题,许多官员面向公众进行了公开道歉,看起来似乎是一种“扫面子”的事情,实际上却是在履行政府管理服务的承诺,是政府官员责任伦理的社会表达。

  进一步说,发生在组织内部的官员被“扫面子”事件,不能仅仅看作是“长官意志”在过分发挥效力,只能说明以往还不曾突显官员的责任伦理。何况,如果要是经常是由社会公众来“扫面子”的话,那么政府服务的绩效不是就更低,且问题更复杂了吗?

稿源:红网 作者:寇军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