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老师17年抄出竹简版《本草纲目》(图)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01日13:04 国际在线

  

退休老师17年抄出竹简版《本草纲目》(图)

  竹简上图文并茂,足见“克隆”之难。

  本草纲目》,洋洋190多万字,还有1100多幅绘图,记载了1.1万多个药方。忻城县北更乡退休老师石秀毓,经过17年的不懈努力,硬是把这部巨著“搬”上了竹简。若不是他的好友偶然发现,这部重达128公斤的竹简版《本草纲目》还不为人所知。

  抄书源自治病经历

  “喏,这就是竹简。”2月28日下午,在忻城县北更乡北更村六合屯石秀毓老师家里,石老师小心翼翼地揭开几层报纸,一堆长达3米、高约0.7米的竹简便呈现在记者眼前,阵阵桐油香飘来,简陋的客厅顿时多了几分古韵悠然。

  今年65岁的石老师,退休前在北更乡中心小学任教。促使石老师产生抄写《本草纲目》念头的,是他经历的两次治病经历。

  他30岁那年,母亲突然高烧不退,腿肿得像个粽子,送到医院治了5天,等来的却是一纸病危通知书。

  母亲才47岁,还没来得及享福就要撒手离去,石老师十分焦虑。他突然想起舅舅有一部1982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本草纲目》(上下两册),遂立即找来整整翻了一宿。第二天天刚蒙蒙亮,他背起背篓按书中的药方上山采药,把采来的药煎给母亲服。没想到,两天后母亲的高烧竟慢慢退去。石老师信心倍增,继续采药给母亲服用,半个月后,母亲奇迹般地好起来,还能下地干活了!这让石老师强烈地感受到了《本草纲目》的巨大魅力。

  1990年,石老师患了严重胃出血,医生建议他放弃治疗。家人按书上的药方采药给石老师服用,结果病情减轻了许多。再到大医院检查时,“医生叮嘱我要多锻炼,勤动手。想到自己喜欢书法和绘画,便产生了抄写《本草纲目》的想法,并且用竹简来抄,这样才能体会到古人写书时的那种感受。”石老师说。于是他从1990年3月15日开始,动笔抄写《本草纲目》。

  为充分利用时间,石老师每天上课前,都要集中精力把课备好。下班后,他就一头扎进书房,在暗淡的灯光下埋头用毛笔抄写。为此,他谢绝了许多交往,以至于他从开始到完成,同事们对此竟一无所知。

  17年用去竹子一卡车

  用竹简抄写古书,这对石老师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开始,他每晚只能抄写五六片竹简,后发展到10片。每抄一个药方,要用去22片竹简。他把抄好的竹简编成号,再串联起来,每22片竹简串成“一页书”。

  “开始时,老伴骂我是疯子。”石老师笑着说,老伴见他每天才能抄10来片竹简,就打趣说:“按这样的速度,就算你活到80岁也抄不完!”话是这么说,但她一干完家务活,就拿起刀来,主动帮他削竹片。

  有了老伴的支持,石老师信心倍增。2007年1月9日,这本长达190多万字的宏篇巨著,终于被他完整地“克隆”下来,至此,他已耗去17年光阴。为了将《本草纲目》“搬”上竹简,他前后共用竹简14.8万片,“总页数”达1346页,总重达128公斤。

  记者随意从中抽出“一页”来,只见上面字迹娟秀工整,每一页都是根据书中内容,配以或大或小、或柔或细的图案。

  “在抄写时,我不允许出现错字、别字、漏字或多字。”石老师说,哪怕出现一个错字或漏字,他都会毫不吝惜地把竹简扔掉。17年来,他用于制作竹简的竹子,加起来有整整一卡车;期间还用坏毛笔100多支,所用的墨汁更是不计其数。

  “竹简《本草纲目》会代代相传”

  “这些竹简对我而言是无价之宝,我打算将它交给子孙代代传承下去。”回首往事,石老师眼里闪烁着激动的泪花。在抄写过程中,他不但身体恢复了健康,而且也锻炼了意志。完工后,他本想不告诉任何人,但去年底,朋友蓝文荣来玩时发现了这一秘密,这事才被“泄露”出去。

  “石老师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忻城县文体局局长韦江胜说,一个人在不影响工作的前提下,舍得花这么长时间去做成一件事,的确需要一种执着的精神。

  韦江胜认为,用竹简抄写古书,属于一种民间文化艺术,如今已很少见,这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也为子孙后代留下了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

  来源:南国早报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