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蒋纬国眼中的蒋家王朝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02日03:35 南方都市报
在《蒋纬国口述自传》一书中,蒋纬国披露了大量关于其个人身世和蒋氏王朝的第一手材料,道出了自己非蒋介石亲生子的历史悬案,和蒋经国几十年的恩怨情仇,以及蒋介石鲜为人知的故事。斯人已逝,往日国共间的历史恩怨是非,终将随着历史烟尘逐渐散去,而蒋纬国的这部口述史将是重要的参考史料。 张建军 □大学副教授,呼和浩特 2007年岁末,台湾民进党当局一手导演的“去蒋”风波,吸引了全球各界对淡出政坛多年的蒋氏家族最终归宿的关注。其中,蒋纬国的历史是非之谜,自然成为许多人兴趣所向。身为蒋家次子的蒋纬国(1916—1997)是蒋氏家族的重要成员。蒋纬国青年时曾留学德国修习军事,归国后历任“国防部”参谋、装甲兵司令、“国安会”秘书长等职,官至陆军二级上将。他八十一年的一生,经历了中国现代史上的所有重要时期。这部《蒋纬国口述自传》,出自蒋纬国口述,由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著名历史学家刘凤翰先生根据对蒋氏的访谈记录,经数年时间整理和补访而成,完整地记述了他全部人生经历的重要内容,为广大读者提供了一个了解蒋氏家族兴衰以及国民党变迁历程的窗口。 实际上,《蒋纬国口述自传》本来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口述历史丛书》编写组项目之一。刘凤翰先生从80年代后期就开始了对蒋纬国的研究和访谈,1997年完成了35万字的原稿。书稿完成后,国民党在台湾丧失了执政地位,除该书的序言部分《谈纬国先生》公开发表外,其余部分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未在台湾获准出版。因此,本次出版可谓是尘封十年后的首次面世。 “我的身世是件浪漫的事” 蒋纬国曾自称,“我的身世是件浪漫的事”。在其口述中还披露了大量关于其个人身世的第一手材料,他证实自己为蒋介石结拜兄弟、国民党理论重臣戴季陶与重松金子(日籍)之子,出生后即由蒋介石与姚冶诚夫妇收养。因此他称蒋介石为“父亲”,称戴季陶为“亲爸”。 1914年,蒋介石在上海计划发动武装行动,因败露而逃往日本,和戴季陶共同流亡。其间,戴季陶结识了当地护士重松金子,1916年10月6日,金子产下蒋纬国。几年后,金子过世。戴季陶下笔千言,却天生惧内,以原配钮有恒性情较烈,竟在纬国生母携他找上门来时不敢相认,只好托请好友蒋介石认其为子。蒋介石为此子取名纬国,送予在上海结缘的侧室夫人姚怡诚负责抚养。从此,蒋纬国正式进入了蒋家的大家庭。蒋介石对纬国视如己出,而且在蒋纬国的幼年时代,他甚至比蒋经国更为亲近蒋介石。蒋介石对两个儿子“经天纬地”、一文一武的设计也是成功的:蒋经国在苏联学文,造就了坚忍的政治性格和刻苦奉行的作风;蒋纬国赴德国学军,培养出严谨的军人风范。 其实,在蒋介石眼中,自己两个儿子的地位还是存在相当差异。尽管“经儿可教,纬儿可爱”,但是蒋纬国从来都没有真正地进入权力核心。或许蒋介石在内心一直认为,蒋纬国毕竟不是自己的亲生子,因此在政权继承人问题上,一直瞩目蒋经国。 蒋氏兄弟之间也一直不和。蒋纬国披露,这除了性格上的原因和“好事者”的搬弄之外,肇始于他当年和养母姚怡诚回溪口老家侍奉祖母时,受到蒋介石第一任夫人毛氏(蒋经国的生母)的虐待而产生的家庭纠纷。姚、毛的诸多过节成为蒋经国与蒋纬国后来纠葛的前因。也正因为如此,蒋经国在其日记和回忆文章里,几乎从未提到与他毫无血缘关系的继母与弟弟蒋纬国,亦鲜少道及其妻蒋方良,其目的自然是要凸显他与父亲的密切关系及传承意义。 在蒋纬国证实自己为蒋介石养子的证言问世以前,坊间便流传蒋纬国并非蒋介石嫡出,而是国民党元老戴季陶之子的传闻。1949年,戴季陶自杀,此后蒋纬国的仕途就一直不顺:他由少将升中将,大约用了八年时间,由中将升上将竟等了将近十五年之久,其中缘由令人费解。蒋纬国自传对该事实的披露,给这桩历史悬案终于画上了句号。 “我的自传,父亲的别传” 虽然和蒋经国贵为台湾“领导人”相比,蒋纬国一直未能如此显赫,但蒋纬国对蒋介石仍然有着至深的感情,自传的第一句话是:“我这一生中最想做的事情,就是要向世人证明父亲是积极抗日的,这是我父亲一生光明自私的关键。” 关于对蒋介石一生功过的评价,蒋纬国努力从以下方面“尽孝”:一,用亲历的几件事证明其父蒋介石在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期间积极抗日,如编制、训练60个师准备抗战,建设云贵川大后方以备抗战,由凇沪会战扭转日军由北向南的作战方向,迫其由东向西最后走向失败;二,认为蒋介石对包括中共在内的国内各派系政敌采取以德报怨、化敌为友的方式,对平服军阀、统一全国是有功绩的;三,替蒋介石“反共”辩解,认为是三民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分歧使然,同时认为苏联对中共的支持和美国的妥协造成了国民党的失败。 蒋纬国说:“与其说这本访谈录是写我的一生,不如说是写父亲的一生,……虽然是我的自传,但也变成了父亲的别传。”这部书稿的主要内容,的确大都是围绕“父亲蒋中正”展开的。这部口述自传,首次披露了大量第一手资料,其中不乏一些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 本书核心部分,时间跨度从1941年到1986年,即蒋纬国留学德国回国进入胡宗南部从军开始,直到从国防部所属联合作战训练部上将司令位置上退役。可知蒋纬国的一生,大部分参与了国民党军队的建设、建制、编训、教育和蒋介石军队理论的实践。书中还首次披露了蒋纬国自己从军过程中的大量生动、具体的生活细节,其内容几乎全部是首次公开出版,对研究国民党史、台湾军事史有较高参考价值。 晚年的政治抉择 蒋纬国的一生主要是在军界度过,仅有两次涉足政务。上世纪50年代初期,他帮助蒋介石设置“国家安全会议”机构及建制,这个机构担当了从“以党为主”的训政时期向宪政时期的过渡功能。他退役后又担任了六年多“国安会”秘书长。 另一次则是在1990年台湾“领导人”改选时,一些“国大”代表元老不接受李登辉,欲推蒋纬国出来竞选,但蒋纬国却主张“候选而不竞选”,认为只要逼迫李登辉放弃“台独”立场,他个人就可以放弃竞选。这件事由于当时的“司法部长”林洋港、“行政院长”李焕、“国防部长”郝柏村和“经济部长”陈履安之间明合暗离的关系,最后终于让李登辉乘虚得胜。 可见蒋纬国是主张统一的。到大陆改革开放以后,蒋纬国一贯的反共立场甚至也有所改变。1993年10月访美时,晚年的蒋纬国参加了台湾海外中兴会的一个演讲,主题是《中国的未来》。他语出惊人,明确表示从远大的方面来想,中国人应该团结起来,特别是在台湾的这些人,不要再搞政治上的这一套斗争了。“我很诚恳地赞成邓老(邓小平)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他认为,“我说这句话的目的是让大陆人民认同邓小平说的是对的,他所谓的开放与革新就是要使中国走上‘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让他们去发展,发展到后来,逼着他们去做政治改革,同时也让台独运动死了心。”他又提出一个近似幼稚的主张,即由“新党”和现在存留在大陆的第五代“旧党”整合成第七代国民党,使命不是谁统谁,“而是共同建设新的理想的中国”。 当时这些言论在台湾引起轩然大波,一些台独分子甚至不准蒋纬国回台湾,“就是回来了也要驱逐出境”。蒋纬国看此态势,马上改变行程放弃欧洲之旅回台,等当局知道时,他已经到家了,也没有人再提驱逐他的事。倒是有几家报章撰文赞同他的观点。 1997年,蒋纬国在弥留之际,一再表示他最大的希望就是看到其父兄能归灵大陆。斯人已逝,往日国共间的历史恩怨是非,终将随着历史烟尘的逐渐散去,自然会有更多人用比较冷静客观的尺度重新衡量蒋氏父子在昔日中国政坛的各种言行所为,而蒋纬国的这本口述将是用于相关研究的重要参考史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