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湖10万候鸟并未失踪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05日03:08 新闻晨报
□姜鹏湖南岳阳报道

  昨天是个阴天,八百里洞庭湖区显得格外静谧。往年的3月中下旬,是东洞庭湖自然保护区的越冬候鸟开始陆续北飞返乡的时期,而在这之前,东洞庭湖应该还聚集着不少的候鸟。然而记者在岳阳东洞庭湖大堤现场看到,湖区只有寥寥几只候鸟飞过。此前,曾有消息盛传,称洞庭湖候鸟神秘失踪,大量死亡。为此,2月28日湖南省人民政府专门召开新闻发布会,驳斥东洞庭湖自然保护区候鸟“大量死亡”的传言。

  神秘“消失”的候鸟究竟去了哪里?过去的雨雪天气是否对当地候鸟造成灭顶之灾?记者赶赴岳阳,实地调查东洞庭湖自然保护区候鸟“神秘失踪”真相。

  [现场探访]

  候鸟真容难得一见

  在听闻“东洞庭湖鸟类大量死亡”的消息后,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陈建军非常震惊,他带着博士生张洪波从武汉驱车4个小时赶到采桑湖,准备从鸟类栖息地取一些水样,研究该地水质变化。保护区为了保护候鸟不受干扰,通往采桑湖湿地的桥梁和道路在候鸟越冬期关闭,陈建军只能向采桑湖站寻求帮助。

  保护站上远眺几只候鸟湿地上踱步

  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距岳阳市区90公里,人迹罕至,保护区采桑湖站就建在防汛大堤上,3层高的楼房正对浩瀚的洞庭湖。记者站在顶楼眺望保护区。洞庭湖正处枯水期,浮出水面的草滩星罗棋布,露出大片嫩黄色的湿地,几只候鸟在湿地上踱步,天空中的飞鸟零星隐现。

  洞庭湖由东、西、南三个湖组成。位于岳阳一侧的东洞庭具有独特的水泊相映生态环境,是我国湿地水禽的重要越冬地,往年在这里栖息的雁、鸭等水鸟达数百万羽。而今年2月16日到东洞庭湖的6个调查组,只记录到水鸟9万多羽曾经在此越冬,不到往年的十分之一。

  听闻记者一行的来意后,站长高大立表示将用渔船摆渡送研究人员上岛采集水样,记者也获准一同乘船靠近候鸟。

  岸边的发现漂浮着不少小鱼尸体

  在来到渔船停靠的岸边时,记者发现岸边漂浮着不少小鱼的尸体,高大立解释道:“湖面结冰,小鱼冻死了。”浆轻轻地拨动湖水,渔船掠过堤边狭窄水面向着湖心广袤的草滩前进。张洪波用手接了一捧湖水,凭肉眼观察“看上去非常清澈,水质应该不错。”

  草滩上观察没发现任何候鸟尸体

  渔船划行20分钟后,在远离堤岸近2公里处,高大立带着张洪波和记者在一块草滩边上岸,一处土丘挡住了大家的视线。高大立压低声音:“不要发出声响,鸟儿就在土丘后面。”记者屏住呼吸,猫腰翻过小土丘,来不急定睛观察,只听草滩深处传来一阵阵“噼噼啪啪”的振翅声,前面数百米之外黑压压一片候鸟直击长天,数百羽飞鸟在远处的湖面上盘旋。

  候鸟真容难得一见。这之后,记者几乎没有再看见候鸟飞过湖面。传言说“大批候鸟”死亡,记者在这块4个足球场大小的水塘上步行一圈,没有发现任何候鸟的尸体。高大立抽出摇桨的右手,指向湖区中心水天一线的地方:“候鸟怕人,湖区越深,候鸟越多。”

  候鸟每年10月迁徙到东洞庭湖湿地,越冬之后,次年3月中下旬开始返回北方。不久前,高大立在对一只遭投毒死亡大雁的尸体进行解剖后,发现大雁皮下脂肪要较往年少,“前段时间冰雪覆盖,食物太少”,候鸟在储备足够脂肪之前不会北飞。因此,排除候鸟已经飞离洞庭湖北上可能,记者所观测到的候鸟的确比以往减少。

  [候鸟数量减少缘由]

  原因1

  罕见暴雪侵袭候鸟越冬地

  刚刚过去的这个冬天,我国南方遭遇几十年不遇的暴雪,低温天气导致国内两大候鸟越冬地鄱阳湖、东洞庭湖湖面冰封,保护区百万越冬候鸟无法觅食。

  采桑湖站工作日志记载,今年1月12日,东洞庭湖开始下雪。罕见的大雪达到30厘米厚,站内年龄最长的徐德宏将手放在膝盖位置,比划暴雪的厚度,“只有1954年见过这么大的雪。”自1月26日开始,洞庭湖湖面、草地全部冰冻起来。鹳类、鸭类、鸻鹬类、鹭类等候鸟主要以草滩中的蚌、鱼、虾为食,厚厚的冰层使得它们饥寒交迫。

  “本来从北方飞到南方躲雪,结果南方下得更厉害。”高大立感叹候鸟“命薄”。1月28日到2月5日,洞庭湖冰冻情况升级,在浅水湖泊生活的小䴙䴘、鸻鹬完全丧失食物来源。高大立带领站员从附近村民家买来十几吨稻谷和玉米,撒在了大堤附近。由于湖面冰冻,工作人员无法在湖中心投食,高大立至今仍心怀内疚:“小鸟飞得低,不一定能发现饵料。”

  湖南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位于岳阳市,副局长蒋勇打印出的一份上报给国家林业总局的调查材料显示:湖面冰封造成需要深水区域的潜鸭类数量急剧减少,凤头潜鸭减幅超过90%,鸻鹬类总量减少50%,鸥类总量减少约95%。

  原因2

  候鸟分散到附近河流

  洞庭湖的冰冻持续多达半个多月。2月11日,湖面、草滩终于开始解冻。2月16日,湖南省林业厅展开灾后洞庭湖越冬水鸟基本状况调查,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教授邓学建与中国科技大学,以及邀请的英国、丹麦、澳大利亚鸟类研究专家44人来到东洞庭湖,对水鸟越冬开展同步监测。

  邓学建向记者介绍,东洞庭湖6个调查组共记录到水鸟9万多羽,其中采桑湖保护站发现了4.5万羽,而以往该站水鸟数量在5万-6万羽,“候鸟数量有一定的下降。”

  徐德宏是采桑湖本地人,他回忆说,每年3月中下旬,候鸟北飞前要先在采桑湖停留一夜,集合之后分批向北飞去,晚上鸟儿整夜叽叽喳喳,“像飞机轰轰隆隆的声音”,根本睡不着觉。如今鸟儿仍在采桑湖聚集,但声音小了许多。

  此外,调查人员在保护区内只发现几只候鸟的尸体,“并不像外界传言的大批死亡”。湖南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蒋勇办公室的墙面上贴着一张保护区地图,他指着地图上的深水区域对记者说:“候鸟聚集在航道附近,这里水流没有停止,还可以觅食。”高大立也向研究人员介绍,有村民反映,附近的农田里飞来一些不知名的鸟儿,“附近流水的河流边、池塘边也有不少鸟”。

  [保护区的隐患]

  杨林、芦苇与候鸟争地

  蒋勇向记者介绍,鸟类数量减少是全球面临的难题,影响的因素有许多,“保护区主要是制止那些人为的破坏因素。”在调查文件中,蒋勇向上级反映,受到有些区域干旱或被人工垦殖为芦苇场、栽种杨树以及围湖放水捕捞冬季越冬鱼类等因素的影响,保护区承载鸟类越冬栖息的功能显著下降。

  记者在洞庭湖大堤上看到,大堤内外都种植着杨树,远远望去一片白色的海洋。草滩上,冬季割芦苇时留下的根部残存,远远望去像割稻后的麦田。湖面上,渔网纵横交错,水面被当地渔民画地为牢。

  高大立告诉记者,君山区不少纳税大户是造纸厂,种植杨树、芦苇能为当地政府、百姓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但东洞庭湖湿地生态环境却有可能向森林生态环境转化,导致水鸟失去栖息地。

  国家保护湿地与地方政府经济发展孰轻孰重,保护区管理局需要经常与当地政府进行沟通,博弈的结果能令人略感欣慰。自2005年开始,东洞庭湖自然保护区已经建立了1600公顷的封闭保护区,但与整个保护区65400公顷的面积相比,“这种努力还要持续”。

  鸟类权威专家、中科院院士孙鸿烈也关注了鄱阳湖、东洞庭湖候鸟越冬情况,他表示,近年来长江中下游湖泊萎缩、过度捕捞、湖水污染严重,迫切需要加强两大淡水湖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推进保护区的综合管理和可持续发展。

  湖区候鸟的天敌还有周围少数利欲熏心的人。采访行将结束时,站长高大立手机响了,镇上派出所通知他,日前抓获的一名毒杀候鸟的犯罪嫌疑人已经交代了同伙,高大立挂掉电话,长舒了一口气。

  [相关事件]

  鄱阳湖10多万候鸟分散到各处

  同处长江中下游的鄱阳湖自然保护区是亚洲最大的候鸟越冬地,该保护区的越冬候鸟也陷入了困境。鄱阳湖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纪伟涛在电话中对记者介绍,冰雪覆盖使得许多候鸟食物短缺,近10多万羽候鸟不见踪迹,有人推测候鸟被冻死了,尸体被冰雪覆盖。然而,等到湖面解冻,鄱阳湖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进行了调查,只发现了20多只鸟儿的尸体,“大多属于老弱病残”。

  鄱阳湖自然保护区大汊湖保护管理站站长助理高翔守护着保护区52公里的大堤,大雪后,保护区大雁、鸭子数量比往年要少。高翔分析说,“失踪”的候鸟有可能分散到了附近的农田、河流、池塘里,不过“很少发现鸟类尸体”。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