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苏省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05日10:24 扬子晚报

  (2008年3月2日)

  梁保华

  同志们:

  今年3月5日,是敬爱的周恩来同志诞辰110周年纪念日。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深切缅怀他的光辉业绩和卓越功勋,追思他的革命精神和崇高风范,以寄托家乡人民对他的无尽怀念。

  前天,中央举行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胡锦涛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深情回顾、高度评价周恩来同志伟大、光辉的一生,号召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努力学习周恩来同志的革命精神和崇高品德。这对于激励我们继承老一辈革命家的遗志,继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周恩来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创建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周恩来同志50多年的革命生涯,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发展、壮大,同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同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进程紧密联系在一起,他参与了党中央各个历史时期几乎所有重大决策的制定和组织实施。在我们党创建初期,他在巴黎参与旅欧共产党组织的创建,是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他为我们党创建人民军队、创建革命统一战线、创建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建立了不朽功勋;新中国成立后,他先后担任政务院总理、国务院总理长达26年,领导新中国的建设和发展,积极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全面组织和实施社会主义各项建设事业,在政治、经济、外交、国防、统战、科技、文化、教育、新闻、卫生、体育等各领域付出了极大的心血,作出了奠基性的卓越贡献;在“文化大革命”极端复杂的特殊环境下,他忍辱负重,苦撑危局,为党和国家工作的正常运转作出了最大的努力。他注重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党和国家工作的各个重要领域都作出了理论建树,为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也为后来改革开放时期我们党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供了重要思想材料;特别是他提出的“四个现代化”宏伟目标,不但在当时极大地鼓舞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而且至今仍激励着我们奋勇前进。周恩来同志毫无保留地把全部精力都献给了党和人民,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周恩来同志,是全党的楷模,是全国人民的榜样,也是20世纪全世界最响亮的名字之一。他为党、为人民、为国家和人民军队建立的丰功伟绩,他的革命精神、崇高品德、光辉人格,是不朽的丰碑,永远屹立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历史上,铭刻在全国各族人民的心中。

  江苏是周恩来同志的家乡。1898年,周恩来同志诞生在古城淮安。淮安是江淮流域古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名人辈出、胜迹林立,给了少年周恩来以深厚的历史浸润和文化滋养;民族危亡、山河破碎的现实,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情景,激发了周恩来强烈的爱国思想和忧民情怀。从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发愤读书,到辗转东北、天津、日本、欧洲求学,“面壁十年图破壁”,探索真理、追求光明,再到经过五四运动的洗礼,“欲重整河山、复兴祖国”,走上为共产主义事业终身奋斗的道路,周恩来同志在家乡12年的童年和少年生活,对他的光辉一生产生了重要影响。江苏也是周恩来同志曾经战斗过的地方。大革命时期,他曾作为党中央代表亲自指导江苏省委的工作。抗战爆发前夕,他代表党中央,赴南京与国民党围绕第二次国共合作问题进行了艰苦的谈判,最终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抗战胜利后,他率中共代表团在南京与国民党当局进行有理有节的斗争,代表团的驻地梅园新村,成为引导国统区人民在黑暗中追求真理的一盏明灯。在极其艰苦、异常复杂的环境中,他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超人的胆略智慧,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揭露反动派假和谈、真内战的阴谋,团结教育广大人民,发动国统区的爱国民主运动,扩大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为夺取全国革命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周恩来同志在江苏生活、战斗的经历,永远是我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宝贵精神财富。

  周恩来同志曾经说过:“一个爱祖国的人,肯定热爱他的家乡。”他离开家乡后,即全身心地投入到求知探索中,投入到中国革命和建设中,为党和人民的事业日夜操劳,再也没有回到过运河之畔的淮安故里,但江苏的山山水水、家乡的一草一木、乡亲的冷暖安危,始终牵挂在他的心头。

  周恩来同志十分关心家乡的建设与发展,经常参与策划、给予具体指导。南京解放之初,他就多次对建设新南京作出批示,提出待苏南、苏北两区合并时,将省会仍设在南京,并对发展文化、兴办大学、建设工厂等作出了指示,要求中财委在拟定整个计划时加以研究,这些远见卓识为南京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他时刻挂念家乡人民的生产生活问题,在听取家乡干部汇报时,总是详细地询问每个细节,希望他们讲实话,实事求是,切实安排好人民群众的生活,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搞好家乡的建设。他一再叮嘱淮安的同志,要结合实际发展农业,农业上去后可以发展工业;办农业,要抓好农田水利,配套搞好河网化,能排能灌;要抓好农作物改制,步子一定要稳,不能冒进,旱改水是方向,但也要因地制宜。

  周恩来同志高度重视家乡的治淮工程,对淮河流域的全面规划和综合治理,亲自关心和筹划。江苏全境解放后,他就和毛泽东主席联名发出电报,强调我们党对在革命战争中做出重大贡献的苏北人民所遭受的水灾苦难,负有拯救的严重责任。他动情地说:“苏北人民在战争期间,响应党的号召,上去那么多人,流了那么多血,出了那么多烈士,今天我们应该支援他们。”他指示苏北区党委全力组织人民生产自救,积极兴修水利,以消除历史上遗留的祸患。他广泛听取水利专家的各种意见,进行细致周密的调查研究,亲自主持制订全面治理淮河的宏伟蓝图,提出了“蓄泄兼筹,以达根治之目的”的治淮方针和“三省共保,三省一齐动手”的团结治淮原则,解决了治淮工作中蓄洪与泄洪、上游与下游、远期与近期、除害与兴利等问题。他科学决策,先后批准导沂整沭工程、苏北灌溉总渠、开挖淮沭新河、整治大运河、兴建江都水利枢纽工程等一系列治淮大型骨干工程的建设,努力根治淮河水患,保障苏北人民的幸福安宁。

  周恩来同志始终关爱家乡百姓,既有乡情、又讲原则。他经常向去北京的亲属询问,家乡百姓能否吃得饱、穿得暖,吃到大米的百姓多不多,乡下有没有人家盖新房。他关心家乡,却不用感情代替政策,从不利用手中权力给家乡任何特殊照顾。他谆谆教诲家乡干部不能背离党的传统作风,办事情要顾全大局、全国一盘棋,不要只想着自己那块小天地,不要有丝毫特殊化思想,要靠家乡人民的聪明才智,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建设美好家园。他把自己对家乡、对家乡人民的热爱深深熔铸在振兴国家和民族的大局中,真正是爱在高处、情在深处。

  周恩来同志始终严格要求自己和亲属,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他再三强调对故居处理“三项不准”的规定,告诫家乡亲属不准要求住在里面的居民搬家;在得知家乡对行将坍塌的房舍进行了简单维修后,立即明确要求当时的淮安县委今后不得再作维修,并用自己的工资支付了这笔维修费。他要求腾出自家的祖坟用地,交给集体耕种。家乡同志捎给他一些土特产,他支付了很高的费用,并专门给淮安县委写信,附上《中共中央关于不准请客送礼和停止新建招待所的通知》。对居住在家乡的亲属,他经常自费给予接济,不愿增加地方政府的负担;对自己的晚辈,他总是鼓励他们要到工农兵中去,到基层去,一切都“要靠自己的努力”。

  高山仰止,风范长存。周恩来同志离开我们32年了,但家乡人民永远爱戴他、怀念他。他的革命精神和崇高品德永远激励着江苏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阔步前行。在他的感召下,一代代江苏人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今天的江苏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处处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周恩来同志等老一辈革命家终身为之奋斗、孜孜以求的美好理想,正在生机勃勃的江苏大地变成现实。

  当前,江苏的发展已经站在新起点、进入新阶段,全省人民正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推动科学发展、率先全面建成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把江苏的明天建设得更加美好而努力奋斗。今天,我们隆重纪念周恩来同志,就是要响应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纪念座谈会上的号召,永远铭记老一辈革命家为创建新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作出的历史贡献,认真学习、大力传承周恩来同志的伟大革命精神和崇高品德,更好地担负起当代江苏人的历史使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江苏大地上的伟大实践继续推向前进。

  我们学习周恩来同志,就是要学习他对党和人民无限忠诚的精神,始终做到信仰坚定、理想崇高。周恩来青年时代就立下誓言:“我认定的主义一定是不变了,并且很坚决地要为它宣传奔走。”无论是战争年代面对革命受到挫折、敌人血腥压迫,还是建设时期面对帝国主义封锁禁运、自然灾害或决策失误造成的严重困难,他的革命理想信念从未动摇,他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从未改变。今天,我们各项事业发展的基础、环境和条件有了巨大改善,但也还会遇到这样那样的挑战和考验。我们要像周恩来同志那样,始终保持坚定信念和坚强信心,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又好又快地推进“全面达小康、建设新江苏”的宏大事业,为江苏人民的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而不懈努力。

  我们学习周恩来同志,就是要学习他甘当人民公仆的精神,始终做到热爱人民、勤政为民。“人民总理爱人民,人民总理人民爱。”周恩来同志心里时刻想着党和人民的事业,始终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真诚地把自己看成人民的“总服务员”,毕生履行“为人民服务而死”的诺言,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今天,我们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发生了新的变化,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变,党员干部是人民公仆的本质不能变。我们要像周恩来同志那样,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永远做人民忠实的勤务员”,勤奋工作,自觉奉献,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我们学习周恩来同志,就是要学习他求真务实的精神,始终做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周恩来同志总是善于把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方法的灵活性统一起来,善于在务虚与务实、目标与步骤的统一中扎实工作,是一位既有革命胆略又有求实精神的共产主义者。我们要在科学发展道路上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实现全面小康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就要像周恩来同志那样,发扬求实精神和务实作风,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从江苏实际出发,按发展规律办事,把“两个率先”的宏伟目标与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结合起来,“讲真话、鼓真劲,做实事、收实效”。同时要根据发展阶段的新变化,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改革创新,不断提高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能力,提高统筹兼顾的能力,提高抓好落实的能力。

  我们学习周恩来同志,就是要学习他严以律己、廉洁奉公的精神,始终做到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周恩来同志的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无产阶级的优秀品格。他身居高位,但从不搞特殊化,始终严以律己、大公无私、谦虚谨慎、艰苦朴素。他经常告诫领导干部要过好思想关、政治关、社会关、亲属关和生活关,并以身作则,身体力行。处在大变革、大发展、大开放的新时期,面对江苏经济社会发展已经取得的成绩,我们要像周恩来同志那样,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操守和优良作风,始终做到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始终做到艰苦奋斗、廉洁奉公,带头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以优良的党风、政风带动民风,建设一个风清气正、文明和谐的新江苏。

  让我们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正确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继续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团结一心,开拓奋进,把周恩来同志的家乡建设得更加美好,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成就告慰敬爱的周恩来同志!

  敬爱的周恩来同志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