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集结号 真没吹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06日09:28 辽一网-华商晨报
电影《集结号》中谷子地寻找的团长原型仍健在,这位88岁的老人说 新闻提示 老兵常孟兰和电影《集结号》中的谷子地有着同样的经历,这位老兵用了50年在寻找他的团长和连长,他的愿望只有一个当年掩护大部队转移的任务是否完成,那撤退的集结号是否真的吹响? 可是,直到他去世,仍没有找到答案…… 晨报鞍山讯(记者 董南迪)一部《集结号》演绎了一幕悲壮的故事。 集结号究竟有没有吹响? 昨日,一位老人给出了最权威的答案集结号没有吹响,他就是影片中下达吹号命令的团长原型和有海。 50年苦寻 集结号到底吹没吹 电影《集结号》中,谷子地的原型是常孟兰老人。 《东方时空》曾以“为了那声军号”为题报道了常孟兰老人50年来寻找团长和连长的故事。节目中,常孟兰含泪讲述了他的经历:1949年的一个黄昏,他所在的部队与国民党一支部队相遇,敌强我弱,部队决定转移到安全地带。掩护部队转移的任务交给了常孟兰所在的八连,以集结号响起为撤退的命令。当时下命令的是连长,然而直到子弹打光了,常孟兰也没有听到号声。 当晚,八连突围,突围中常孟兰与战友失去联系,疑问从那时开始扎根在他的心里,集结号到底有没有吹?他们有没有完成掩护任务? “我们的连长一脸疤,叫何有海……到底是没有吹号,还是我们没听见?” 后来,常孟兰听说团长和连长牺牲在战场上了。在华北军区烈士陵园,他找到了当年的团长宋选才的陵墓。2005年,享年80岁的常孟兰老人去世,可他始终没有找到他的连长,集结号究竟有没有吹响也成了一个谜。 邻居发现 “八连长”仍健在 凑巧的是,《东方时空》这期节目被鞍山的一名观众看到了,随后便给邻居和家打来了电话,询问电视中的“何有海”是不是老邻居“和有海”。 和有海的大儿子告诉记者:“父亲年事已高,本不想说出来,但只是想纠正一下,我父亲没有牺牲,他还健在。” 据和有海的女儿介绍,和老认为在媒体上露面是出风头,所以一直不同意家人把这件事说出去。“我就是姓和平的和,只不过有些人经常写错,写成了那个何。”和有海老人说。 昨日,记者见到了常孟兰苦苦寻找的连长和有海,脸上有疤、河北唐县人,1949年与常孟兰同在晋察冀军区四纵十旅三十团三营八连。 这位88岁的老人的所有特征都与常孟兰在节目中形容的一样,当时下命令的连长真的尚在人间。 “常孟兰?我认识他,他是我们连的,但是我找不到他了。”和有海老人告诉记者,他在战场上多次受伤,直到现在脚上仍留有一个弹片没取出来。他也曾试图找寻常孟兰,但由于种种原因没有联系上。 老人回忆 常孟兰接到的是“死命令” 记者从干休所了解到,和有海老人是目前所内健在的年龄最大的老首长,享受着副师级的待遇,由于他曾经担任过辽宁省公安总队辽中大队长,因此大家都叫他“大队长”。 当记者提起常孟兰的名字时,和有海老人立即给出两个字的评价:“勇敢!”回忆起那场战斗,和有海老人颤抖了:“我容易激动,那时候敌人是我们的几倍,子弹都快打光了,我们连剩下的人也不多了,但敌人不知道我们有多少人。” 据老人介绍,他所在的部队遭遇大量的敌人,部队决定转移,命令八连负责掩护,在延庆县桑园镇阻击敌人。 “掩护大部队转移,就是打剩一个人也得打,直到听到一声长时间的军号才能撤退,这是部队下达的死命令,也就是必须完成的任务。”和有海说,他把这个任务交给了最勇敢最值得信任的排长常孟兰,随后他听到常孟兰斩钉截铁地回答:“保证完成任务,掩护大部队转移。” 真实原因 号响大部队就暴露了 据和有海回忆,当时留下了一个排和剩余弹药,说是一个排,其实也就剩下七八个人。然而,不知道实力对比的敌人并不敢贸然进攻,大部队转移时,双方还在僵持。 大部队走了很远,枪炮声才响起,惦记着战友的和有海想让常孟兰带人转移,但却不能吹号。“我想让司号员吹号,但没有命令我不能那么做,号声一响大部队就暴露了,常孟兰他们的努力都白费了。” 和有海回忆说,当时人少,弹药也快用完了,撤退的军号没有吹也不能吹,虽然希望他们都能活着,但心里却清楚,活着的希望太小了,“当时这样的战斗太多了,每个人都在为信念坚持战斗,即使牺牲也在所不辞。” “我的眼睛看不清,但我听过《集结号》那部电影,我能想到当时有多惨,战友牺牲了跟失去亲人是一样的。”和有海一边擦着眼泪一边说,“常孟兰是个好兵,勇敢……” 得知常孟兰生前50年都在求证当年的集结号到底吹没吹,掩护任务到底完没完成时,和有海再次眼含热泪,“虽然当时没吹号,但是他们掩护大部队撤退的任务完成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