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灵通面临市场“呼叫转移”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06日09:29 辽一网-华商晨报

  

小灵通面临市场“呼叫转移”

  贬值了:二手小灵通只值10元,旧机基本没人买

  转移了:供应商投入锐减,转战3G手机市场

  减少了:某零售店一年少卖5万部,全国少128.5万用户

  在不久的将来,小灵通会不会被主人锁在抽屉里当成一种珍藏?■本报记者 王野 摄

  [新闻提要]

  随着3G的来临,小灵通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由于投资缩减,运营商不再增加新的覆盖范围,现有网络趋于稳定,但小灵通网络有基站发射功率低、穿透能力差等特性,而用户具有移动性依然在,同时对通信质量要求不断提高,可以说,小灵通无时无刻不处于问题之中。

  零售下滑了,用户减少了,连回收者都瞧不上小灵通了。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虽然小灵通拼命降低资费,但难以挽救其颓势,从小灵通目前市场的缩水来看,业内纷纷传言,说它会踏上寻呼机先缩水后消失的后路。

  迹象一:旧机回收

  就值10元

  记者近日在北行二手手机回收市场采访时注意到,二手小灵通回收价已跌至行价底线,最低10元成交,而回收者还会摆出一副“爱卖不卖”的样子。

  据了解,小灵通回收价会参考话机的实际,如果是“打号”机,10元回收价不会有还价余地,如果是“插卡”机,根据话机新旧程度,回收价会有微弱上浮。

  “小灵通快没用了,知道不?”记者在三经街附近采访时,一位回收者告诉记者,小灵通用量越来越少,“听说会像传呼机一样消失,现在用的人越来越少了,我们回收后卖起来也费劲。”

  一位回收者还表示,现在小灵通新机都很便宜,回收后的旧机基本没人买,而且打号的小灵通要改成插卡的话机还需要100多元钱,实在无利可图。

  该回收者所言被证实。另一回收者表示,自己已经不收打号的小灵通了,插卡的话机还要看新旧程度,太旧的机器也不要了。

  迹象二:销售锐减

  零售店一年少卖5万部

  沈阳某大型手机连锁零售店负责人邹经理也认识到,“买小灵通的人是越来越少了。”

  他告诉记者,自家是小灵通在沈阳比较大的代理商之一,而从去年整年的销售业绩看,较2006年下滑了30%。

  “这30%的降幅,就意味着我家去年少卖了5万部小灵通。”邹经理表示,小灵通曾被称为“穷人大哥大”,当初的定位就是低端市场,但是随着移动电话开始实行单向收费、降低漫游资费等一系列措施,它的省钱优势也愈发不明显了。

  与此同时,小灵通信号稍差是其最大毛病,很多消费者都不认同“话费低,但通讯效果差的”移动电话。

  记者近日走访零售市场时还了解到,小灵通愈发“笨重”的服务也使其失去了一部分用户。

  “小灵通在外地也能用了,但你问我具体在哪些地方可以用,我不知道。”北行附近某手机零售店服务员表示,小灵通异地通话政策不统一,自己也不知道哪些地方能用沈阳的小灵通,而且小灵通不像其他移动电话那样,可以转换不同套餐业务,所以很多用电话多的市民也因此不使用小灵通。

  迹象三:转移阵地

  供应商转战3G

  记者近日以小灵通代理商的身份,联系到了深圳某品牌小灵通话机制造公司刘经理。当得知记者想代理该公司小灵通话机时,刘经理表示,近期没有新机。

  “除了零售量大幅下滑之外,目前的小灵通话机供应量也在锐减。”负责辽宁省部分小灵通机型话机供应的赵经理告诉记者,小灵通刚上市时,话机制造商有很多,但现在只有为数不多的品牌还在做,而且在话机的销售与宣传上,供应商已没有原来那样大的宣传力度了,“去年我在沈阳一共投了5万多部小灵通,比上一年少了1万多部。”

  “虽然有些品牌还存在,但明显给人以苦撑之感,技术、宣传等方面的投资并不多。”赵经理告诉记者,有些厂商正在开始逐步淡出这一市场,转而将精力放到了3G的手机研制和开发上。

  迹象四:今年一月

  小灵通少了128.5万户

  记者从相关部门了解到,今年1月份,全国固定电话用户减少149.6万户,其中无线市话用户减少128.5万户,而移动电话用户新增848.3万户。

  相关人士还给记者提供了一份去年我国通信业发展统计数据,去年,我国无线市话用户减少608.5万户,达到8454.4万户,无线市话用户在固话用户中所占的比重从上年底的24.6%下降到23.1%。

  “无线市话业务就是小灵通。”沈阳网通相关人士表示。但面对小灵通退市的传言、业绩下滑的现状,该人士表示不便发表看法,一切听从上级部门指示。

  省通信管理局相关人士听闻此消息后表示安排专门人士接受记者采访,但截至发稿时,仍未有关于小灵通市场方面的回复。

  本组稿件由本报记者 陈军 采写

  [小灵通专家]

  要学会挖掘剩余价值

  对于小灵通的现状,对小灵通很有研究的吉林大学商学院副院长沈颂东表示“生存挺难”。

  沈颂东建议小灵通要另辟蹊径,否则不可避免与传呼机一样的命运。

  沈颂东称,最近几年,随着移动手机业务资费的降低,小灵通原本最大的话费优势已经失去,而且,小灵通还存在着掉线、串音等问题,再加上其通话受地域和地形的限制比较明显,小灵通市场已走弱。

  “有的固网运营商想通过加大技术投入挽回市场没能如愿,其原因在于不是小灵通的技术不行,而是小灵通这种经营模式已经过时了。”沈颂东说,运营网络既需巨额维护费,又要面临高额拆除成本,这使固网运营商陷入两难。

  沈颂东认为,目前小灵通的用户群还是很庞大,因此,国家有关部门不会强制制定退市时间表,而是要通过市场调整,让用户自己主动放弃。

  沈颂东建议,对于固网运营商,可以通过挖掘“剩余价值”和提供增值服务来适应市场的发展,最大程度地开发一些潜在客户群,比如通过进一步降低资费,增加农民工和大学生等特殊人群的业务需求量。提供增值服务就是将多个业务进行捆绑,可能就有一定的利用空间。

  [小灵通发展]

  小灵通中国大事记

  1997年12月 浙江余杭开通了国内首个小灵通网,以“单向收费”的概念给用户以惊喜,当时的月租费为20元,通话费为0.2元/分钟。

  2000年 信息产业部四次下令要求小灵通提价,但未被执行。资费的优惠让小灵通如日中天。

  2002年8月 小灵通在全国开通的城市达200多个,用户数超过600万。

  2003年3月10日 小灵通在北京怀柔放号,正式冲破“禁止在京津沪穗发展小灵通业务”的政策瓶颈,用户数自此节节高升。

  2003年6月7日 小灵通正式在沈阳放号。

  2004年5月 全国小灵通用户突破5000万。

  2005年底 用户突破8500万。

  2006年底 小灵通总用户数未能如咨询机构而言突破1亿大关,而只实现了9112.7万。

  2007年前11个月 小灵通用户净流失374.6万。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