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吴仪大学时被唤作假小子 称不喜欢逛商场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08日01:55 新京报
潇洒吴仪 今天,3月8日,全天下女人的节日。 作为共和国历史上第三位女副总理、政坛“铁娘子”、“环球20位最具影响世纪女性”之一,吴仪给人们留下了太多值得回味的东西。 本报在三八妇女节之际,推出关于吴仪的人物报道,是对她的祝福,也是对所有女同胞的祝福。 其实,吴仪也曾怕过。 那个夜晚,她猫在黔东南的一家路边小店里,像所有第一次独自出远门的小姑娘一样,牢牢揣着怀里的钱包。连外衣也不敢脱下来,打了一夜的囫囵瞌睡。 那是1958年,“大跃进”,未满20岁的她尚在北京石油学院读大二,受学校的委托,到贵州省为煤炼油选点。一个人跑遍了贵阳、都匀、水城和黔东南地区的十多个县。赶火车,搭顺路的卡车,有时候还要步行。 许多年之后,吴仪“牢牢揣着怀里的钱包”出现在同美国人的谈判桌上。当然,这一次她怀里的“钱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 此时的吴仪,已担任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部长多年,她少了几十年前那种女性与生俱来的对外界的不安全感。她甚至被称为“铁娘子”。 “她毫不畏缩,”美国前商业部长米凯·肯托尔说,“她完全是一个强硬的谈判专家。” “吴仪总是面带微笑,可在这微笑中能让人感到她的坚强神经和一个工程师般的思维。”美国前商业部长唐·伊文思这样勾勒吴仪的坚强。 “她也是一位有吸引力的漂亮女士。”曾经的美国驻华大使李杰明评论道。 “假小子”与“漂亮女士” 但是,早年的亲友们,对于吴仪年轻时的仪表,很少使用“漂亮”这个词。 祖籍湖北黄梅的吴仪,1938年深秋出生于武汉的一个普通知识分子家庭,家里人丁单薄,上面只有一个大她8岁的哥哥。父母早逝,吴仪几乎是哥哥一手带大的。少年时代她和哥哥四处迁徙,一度寄居在重庆的亲戚家,之后跟随哥哥去了兰州,并在那里进入兰州女中(现兰州27中)读书。 兰州女中老校长杜瑞兰曾回忆,那时的女生多留长辫,吴仪把头发剪得短短的,像个男孩子。 “班花排不上她,我都没有注意过她穿不穿裙子,”吴仪北京石油学院的大学同学回忆道,“她瘦,皮包骨。”那时吴仪是班主席,当时班上有将近40个人,只有8个女生。 “一直是短发,”吴仪的大学辅导员林世洪,前天在电话里告诉《新京报》记者,大学时候的吴仪,一直“被人叫作‘假小子’。” 上世纪90年代,一名采访过吴仪的记者这样描述她的长相:“吴仪长得挺帅,皮肤白皙,五官端庄。线条虽然略硬了一点儿,却为眉宇间添上几分豪爽之气,使她的面孔更加生动。” 帅,是吴仪步入政坛时的仪表特征。1988年,吴仪在电视台作为北京市副市长候选人亮相时,便穿着夹克,戴着黑方框眼镜。 吴仪后来承认,她和一般女士在爱好上有一些不同:“我不像别的女同志那样喜欢逛商场。” 但是,吴仪爱美天性却和别的女性没有什么区别。1991年,时任北京市副市长的吴仪和99位正副女市长聚集杭州,成立中国女市长联谊会。当天晚上,53岁的她在出席晚宴时,冷不丁穿出一袭漂亮的旗袍,顿时点亮了以中性着装为主的晚宴。 看到吴仪漂亮的衣服,一下子好几个市长马上回房换上旗袍出场。 而她出现在国际舞台以后,媒体这样描述吴仪的仪表衣着:“她出现在任何公众场合,总是衣着典雅,花白的头发梳得一丝不苟。” 连战夫人连方瑀是1962年台湾选出的“中国小姐”第一名。2005年5月16日,陪同连战结束大陆“胡连会”回到台湾的连方瑀,在台湾《中国时报》曾著文提及吴仪的美丽: “晚餐,我们来到一个雕梁画栋依旧在的庭园———瀛台……吴仪便拉着我的手:‘走!咱俩院子里走走!’她下午穿的是一件红色针织洋装,现在换上黑色针织晚装,上面还有晶亮的扣子……银色短发、白晰的肌肤、智慧的双眼,这位‘铁娘子’竟是十分高雅动人。” 吴仪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的服装有些式样是我自己设计的,然后找设计师做。在国内我不是很讲究,但有外事活动和出国,就得参加一个活动换一套衣服。这代表中国女性的形象,不单是个人的问题。” 大大咧咧与温柔细心 不仅在外貌上有不同展现,在性格上,也经常可以发现吴仪的大大咧咧与细心温柔的和谐统一。 老师林世洪至今还记得吴仪读大学时“夜闯男生宿舍”的故事。 1959年盛夏的一天夜里,细心的吴仪劝阻了一个因失恋欲轻生的女生后,已是深夜两点,可是,她有“事不过夜”的习惯,于是赶去找住在男生宿舍的班主任汇报。 当时已经入睡的林世洪,突然听到自己宿舍门被敲得咚咚响,便匆忙穿着背心、短裤就起身开了门,发现站在门口的竟是女学生吴仪。刚当老师不久的林世洪顿时感到窘迫,一时不知所措。 吴仪看到老师尴尬,自己反应很快,“就像她后来跟美国人谈判一样”(林世洪语),说老师你赶紧坐到床上吧,别感冒了,有件事情几句话汇报一下就可以了。 “这件事很能体现吴仪性格的两方面。”前天,林世洪对记者说。 而30多年后,吴仪又让自己的谈判对手发出了类似感叹。 1993年-2001年作为美国政府贸易代表,与吴仪交手多年的查琳·巴尔舍夫斯基曾对印度《经济时报》谈到这样一件往事。 1995年中国入世谈判进入一个关键时段,中美间的交锋变得越来越尖锐。有一次激烈的争执连续进行了24小时,当中美代表会间休息时,吴仪送给巴尔舍夫斯基一条中国手工丝巾。“那个礼物令我感动不已,小小的举动又显示出吴仪这个‘女强人’的细腻和温柔。”巴尔舍夫斯基说。 连战夫人连方瑀也曾提到吴仪的细心:“4月的北京,晚上还带着凉意,尤其是户外,微风不断地吹拂着参天古树,柳絮不断地轻吻着湖水。我有些过敏,不禁打了个喷嚏,她说:‘你肯定是感冒了’,‘没关系!我只是过敏’。我们慢慢地走,慢慢地聊,竟然十分投缘……” 隆先生是江西一家企业的高管,他给记者提供了另外一个证明吴仪细心的细节: 2001年,吴仪曾到他所在的企业视察。视察结束后,该企业提出合影,吴仪欣然接受。 “但是,就在我们闪光灯忽闪的时候,吴仪把正在写字的笔停了下来,对老板在内的人说道,‘我的照片不能用作对外宣传企业’。她的原话是这样的,声调平稳但说得很严肃。”隆先生回忆道,“这件事也是我一直对她肃然起敬的一个主要原因。” 更有意思的是,“铁娘子”吴仪自己曾劝过好友要“比较温柔”。 据“世卫”总干事陈冯富珍透露,2006年7月29日,竞选总干事前夕,吴仪在北戴河与她会面时,曾交流心得,“她提醒我,不要经常摆出‘铁娘子’形象,要有比较温柔的一面。”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