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宿迁的“后仇和时代”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1日04:01 大洋网-广州日报
文、图/本报记者 杜安娜 曾有人形容这里是“一片生机勃勃的热土”,清朝年间,乾隆皇帝盛赞它“第一江山春好处”,这里还是“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西楚霸王项羽的故乡。这是一座古老的城市,这里有江苏省发现最早的古人类活动遗址——“下草湾文化遗址”;这里也是一座年轻的城市,1996年建立地级市,下辖沭阳县、泗阳县、泗洪县、宿城区和宿豫区。它总面积8555平方公里,人口529万。 这就是江苏省宿迁市。 然而,偏于苏北一隅的宿迁,这些年剩下给人的唯一印象就是“穷”,它被公认为江苏省最穷的城市。再之后的记忆就是与“仇和”这个名字紧密联系,并息息相关。正是仇和,让宿迁改变了命运。 有人说:“直到仇和书记到来,我才看到热土的复苏。市区繁荣了,城区扩大了,郊区变化了,开发区从无到有,农村人的心也跃跃欲试。这就是发展,这就是战略,是一个干部敢于用自己的乌纱帽为地方建设冒风险的胆识。” 围绕着宿迁,发生了太多故事。 从1996年到2006年,仇和在这里开辟了一块“试验田”。让这个曾被称为江苏最穷的县市,如今多项经济指标增速列全省第一。仇和留给宿迁人的,有不舍,有怀念,有良好的治安,整洁的市容,同时也有饱受争议的医改和教改。 他拍卖公立医院,把医疗“市场化”。宿迁全市135所乡镇以上公立医疗机构,134所完成了产权置换,改造成了股份制、混合所有制、个人独资等多种类型的医疗机构,实行“民有民营”。由此引发了社会上“市场主导医改”还是“政府主导医改”的探讨。 最近,卫生部部长陈竺在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上,阐述了新医改方案将坚持:基本医疗服务由政府、社会和个人三方合理分担费用。事实上,以“政府主导”医改的思路早在十七大报告中就已经明确:“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完善国民健康政策。”这对宿迁的改革是什么信号呢? 宿迁现任市委领导班子将把改革引向何方?现在宿迁人怎么看待仇和当年的改革?宿迁能持续发展吗? 在宿迁郊外的田野上,伫立着一棵棵参天大树,从车上往两边望去,有些零星点缀,有些已茂密成林。村民说,这是宿迁的老规矩:生一个孩子,种十棵树,等到孩子长大些,这些树就成了学费,等到孩子成家时,就拿来做家具。 他们说,看到树木,就记住这个“创意”的发起者——前任市委书记仇和。 “仇和已经离开宿迁两年了,但宿迁人言必谈他,对他评价非常高。”王荣新是南京某医药公司的区域代表。作为外地人的他,在仇和离开后才来到了宿迁。之前,他从未听说过仇和,但在宿迁,不想知道仇和都很难。 “博客书记” 接任“铁腕书记” 宿迁人总喜欢把现任的市委书记张新实与仇和进行比较。 “仇书记比较‘爆’,张书记比较温和。想当年,仇书记为了抓一个随地吐痰的人,开着车追了好久。”在步行街做运输生意的本地人张久平告诉记者:“不怕别人见笑,宿迁人脾气比较暴躁,算是被仇书记给治得服帖了。” 两任书记的处事风格迥然不同。张新实从2002年担任宿迁市市长,仇和离开后接任市委书记。“张新实行走‘江湖’人称‘博客书记’。”张久平笑道。这还得缘自张新实曾在网上发帖《关于宿迁人的行为举止细节问题》,要干部和市民注意生活细节:不随地吐痰、便后要冲水、银行等窗口行业要遵守一米线规定等等。 实际上,这也是继仇和2006年离任后,宿迁聚焦眼球的第一件事。从“博客书记”这个外号上,已经感受到了张新实文人的温和气度。正是因为与仇和风格的截然不同,越是激发了媒体“分析比较”的意识。甚至有人分析,这与他俩从小的生活环境有关。 仇和出生在江苏盐城海滨县农村,父母都是农民,家里8个孩子,因贫穷死了两个。牺牲了3个姐姐上学的机会,他才上得起学。他也是1977年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大学生,是典型的靠读书“跳出农门”、改变命运的人。张新实出生于南京的普通工人家庭,10岁丧父,兄弟姐妹5个与母亲相依为命,靠糊火柴盒、切酱菜完成高中学业。19岁开始进国企,从做学徒开始走向政坛。 当被记者问及,他做事没有仇和那么直观时,他只是笑笑说,成绩总是归功于集体领导的,而不应该是个人的。 张新实曾多次向媒体坦言:宿迁的事业是届届相连的,有一个延续。现在还欠账、打基础,慢慢再解放思想,寻找新的动力源泉。如果不能让老百姓创业致富,就说明自己无能,就说明工作没有延续下来。 2006年,走马上任后,张新实没有否定宿迁改革,他第一次以市委书记的身份在全市大会上作报告时表示:“没有变化,主调不变,主旋律不变,一呼百应,一以贯之。” 另外宿迁的领导班子也没做太大调整。 现在,宿迁和昆明之间的互动也在加强。“宿迁的干部经常会到昆明去讲学,招商局、教育局局长都还在昆明没有回来。”市委宣传处吴处长告诉记者。记者在宿迁新闻网和昆明新闻网上看到,两者几乎同时推出了“全民创业”的口号和措施。 “招商在继续,医改、教改在坚持,拆迁扩张在继续,治安防护在继续,唯一的变化就是没有太大的变化。”张久平说,他从2006年下岗在家,租了一辆三轮车,日子过得比以前要“太平”了。 一切为了大项目 招商风越演越盛 “一切为了大项目为了大项目的一切。”这一行烫红的标语赫然悬挂在宿迁宿城区的办公大楼的楼体上,与门口的“为人民服务”五个金字交相辉映。在宿迁市委办公大楼门口的石牌上,刻着“宿迁精神”,而“精神”的下方,则鲜明地落款“青岛啤酒赞助”。 在宿迁,高涨的招商情绪“触目可及”。还有人戏称市委书记张新实为“招商书记”。 “招商引资作为第一政绩”,比起仇和时代,招商风越演越盛:凡是完不成招商任务的单位一律不提拔干部,凡是后备干部都一律安排到大项目一线锻炼、考核。 除了公检法和纪委,其余任何机关都有招商指标,人大与政协亦不例外,比如城建局和宣传部是每年1000万元,卫生局是2000万元的指标,经贸委是4000万元。 市委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3月是招商月,公务员早已忙成一团:“张新实书记带着宿迁几乎所有部门的主要负责人招商去了,大家都怕完不成任务。而缪瑞林市长带着一批人到北京开两会去了。” 张新实还有个著名的“招商博客”,上面可以看到他招商的最新进展和心得体会。3月5日的博客上,对去年春运期间逝去的两个年轻生命,他痛陈,宿迁原来有107万人在外打工,现在通过招商引资有近30万人返乡务工创业。“唯有我们不断的努力,才能让更多的宿迁人在本地安居乐业”,所以要“全力以赴招商引资、咬定目标加快发展”,这是“紧抓不放最大最大的事!” 张新实的“招商书记”的称号还有些渊源。仇和当政时,张新实就是招商引资领导小组组长,当书记后他的言论是:每个人都要“下一次海”,接受工业文明的熏陶和洗礼,脱胎换骨后再提拔他们。张新实提出“干部要为企业家服务”的理念,“每个项目都有一个帮办”。 四年房价涨一倍 旧房拆建仍将继续 要问宿迁人现在哪个行当最赚钱,很多人都会告诉你:房地产。房地产项目随处可见,足以说明市场的暴涨。 发展大道是宿迁的一条主干道,在老百姓看来,这是新旧城区的分界线。大道两旁,旧区宽敞整齐,新区一望无际,宿迁新城区建设速度惊人。它的中心城市规划区建设面积由建市之初的180平方千米扩大到2108平方千米,是建市之初的11.7倍,形成了市府新区、宿豫新区、宿城新区、老城区、经济开发区、湖滨新城开发区、苏州宿迁工业园区“七区联动”的发展格局。 在新区道路两旁记者看到,还有若干旧房等待拆迁,即将画上“拆”字的旧房区,开发商已经划分了自己的势力范围,在旧房区早已插了雄伟的模型图。 宿迁市委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当地每亩土地的价格已由过去的6万元升至现在的30多万元。而另一组数据让人匪夷所思,2005年8月的调研报告显示,全市46个房地产项目购地5582.58亩,未开工项目达18个,占地1701.47亩。 据了解,宿迁市区商品住房平均售价2001年为980元/平方米,到2005年5月份达到1900元/平方米,年均增幅达17.33%,高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幅8.27个百分点。这足以与苏北重镇徐州有得一拼。2004年,徐州和宿迁市区房价差不多,分别为1850元/平方米和1700元/平方米,而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明显,分别为9840元和6372元。 而宿迁建设局局长赵建军则向媒体表示:目前的圈地情况并不算多,房价也不算高,旧房拆建仍将继续。 教改成绩斐然 目前“步伐很稳” 与医改比较起来,宿迁的教改非议稍少。 2000年,宿迁开始卖学校的时候,张久平没想到,学校也会有倒闭的一天。他的孩子今年上初中,以前在宿迁西楚双语学校念书,谁知学费刚交了没多久,学校倒闭,投资老板跑了,教师工资发不出来。“孩子只能转到附近的村办学校,6000元建校费也没收回来。”他说,政府承诺,等闲置的学校转租后就退回费用。 “当然,这种情况并不多见。”张久平说,宿迁家长的心理承受能力比以前强多了。 2001年宿迁启动教改。当时,幼儿入园率仅55%,高中入学率仅47.8%,比全省平均水平低30个百分点。每年,有近3万名初中生完成义务教育后就走向社会,宿迁每年的高考成绩在省内都“垫底”。 与此不对等的是,当时财政对教育投入非常大。“九五”期间,当地各级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拨款达18亿元,占地方财政收入的近七成。2000年投入4.4亿元,其中超过九成给教师发了工资。 “不解决投入问题就办不下去了。”宿迁教育局某官员说,改革就这样开始了。 宿迁教改已经经历了6年时间。有统计显示,截至2007年年底,全市3~5岁幼儿入园率达87%,比2000年提高了32个百分点,初中毕业升学率达到94.71%,增幅全省第一。从2005年开始,连续3年保持苏北五市第一。高中阶段在校生由2000年的5.3万人增加到23.8万人。2007年的普通高中,二本以上本科上线人数达到7885人,增幅苏北五市第一。高等教育也从无到有,宿迁学院的学生达到1.6万人。 在宿迁市委提供的一份文件上仔细搜寻,书记张新实教改步伐很稳,仅在2007年出台了一个《关于民办教育服务与管理问题的若干规定》,其中对民办教育服务与管理的有关问题进行更加具体的规定和补充。 “卖光式”宿迁医改要走“回头路”? 过去: 医疗改革“卖光”医院 “上班时间打麻将,遇到有人来看病,医生头都不抬,就劝他去附近的小医院、小诊所。他们都发不出工资了,谁愿意帮你看病?”宿迁人这样形容医改前的市人民医院。 他们说:“那时候,一旦生上点什么大病,必须到附近的徐州、淮安甚至南京、上海去看。”有统计显示,每年有1/3的宿迁人到市外就医,仅到南京做心脏外科手术的病人就多达100多人。 宿迁市委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那时,2/3的卫生院发不出工资,养不活自己,卫生技术人员大量外流,最后,乡镇卫生院90%的工作人员没有职称,或者只有初级职称。” 据了解,堂堂一个地级市,没有一家三级医院,专科医院也是一片空白。全市乡镇医院、卫生院只有门诊楼24幢,病房楼5幢,仅有13家医院拥有生化分析仪,10家卫生院有陈旧的X光机。这就是2000年前宿迁的医疗“烂摊子”。 仇和在宿迁的医改始于1999年,当时宿迁市卫生资产4.95亿元,人均卫生资产处于江苏省最后一位。随后,宿迁将全市134家医院卖掉133家。卖医院所得全部投入到公共卫生防保体系,政府不再办医院只是监管。 有数据显示,截至2007年,宿迁卫生总资产已达23.61亿元,其中社会医疗的资产达到16.37亿元,占宿迁医疗卫生资产的百分比上升到67.34%。 现在: 提供医疗升级“补丁” “从2006年张新实接任宿迁市委书记后,医改由过去的补供方,也就是补医院,变为补需方,也就是补患者。”宿迁医改在经历5年变换后,有些问题逐渐显现,张新实也看到,政府该出手了。“今年,宿迁给每个农民的医疗补贴,由去年的30元涨为50元,让他们参加新型合作医疗,省里的转移支付30元,农民自己掏10元,市里出10元。” 市委年度汇报材料上提到,宿迁现有340万农民参加了新型合作医疗,一年投入3400万元,加上省里投入共1.35亿元,这些钱直接补贴给了农民,给需要看病的人,取消原来给人民医院的拨款,改为“以奖代投”。 有些医改措施仍在延续:从2006年起,宿迁市财政允诺,对市区投资3000万元以上、县级投资1000万元以上、乡镇投资300万元以上的民营医院,最高按投资额的千分之五进行奖励,非营利性民营医院的用地可申请划拨使用,与公立医院享受同样的减免相关费用的政策。 然而,有学者在调查中了解到,政府对社区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的投入仍不足,管理不规范。记者从沭阳县某卫生服务中心了解到,本应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承担的公共卫生职能,政府并不给补贴,计划免疫全靠群众自愿。有些卫生院由私人承包后,本应是卫生院职责内的事情也成了收费项目。改革对乡村医疗的不利影响逐渐显现,基层医疗受到削弱。宿迁还打破了原有的三级网络和转诊体系,零星大小医院恶性竞争,功能没有划分,医疗资源大大浪费。 这些都是张新实面临的挑战。 争议: 医改没有降低看病费用? 在宿迁的大街上,经常会看到“兜客”的就医车。“医院竞争激烈了,都想把病人拉到自己的医院来,有人说笑话:在宿迁,最便捷的通道就是去医院。医院的车天天都在巡市,随便就能看到一辆。”南京某医药公司的区域代表王荣新说,这的确给病人就医带来了方便。 争议与医改是“伴生”的。这些年来,官方、学界的眼光一直聚焦在宿迁。2006年,北大和清华两个完全相反的调查结果的版本一出来,就引起了轰动。 清华大学的《宿迁医疗体制改革考察报告》,对宿迁医改给予积极的评价,而北京大学的《江苏省宿迁地区医改调研报告》则认为宿迁市“看病贵”问题没有得到解决,百姓医疗负担反而加重,潜在医疗卫生问题令人担忧。 “服务好了,设备齐了,看病放心了,但价格好像没有降。”最有发言权的仍然是宿迁的老百姓。 “在宿迁推广药品和其他地方不一样。这边进药是药品总监和财务总监说了算,因为他们是医院的大股东,有发言权。他们选药很谨慎,如果药品价格高了,病人们就会到其他医院就医。”王荣新说,宿迁的老百姓在用药上很便宜。 他还告诉记者,药品便宜了,但检查费用提高了。这几年,医院的设备比以前先进了,收费自然上去了,老百姓觉得看病不便宜,这是个很大的原因。 未来: “民营”改回“国有”? “我比较幸运,与宿迁医院打交道,待遇比其他地方好多了。他们非常欢迎我们来宿迁进行医药推广,因为我们的推广也是一种前沿的知识传授,这边的医生很少有机会出去参加培训,他们就借此机会学习。”王荣新说,在南京,医院每年都会组织医生进修再学习,而宿迁这几年基本没有。 除了医生素质的提高,更多宿迁人担心的是:公共卫生机构也开始市场化。 疾病控制、血液中心、急救中心、传染病防治中心、妇幼保健中心这五大公共卫生的形象在宿迁被弱化了,并开始走市场化运作。120急救系统采取会员制,挑选一些医院进入120系统,每年交纳会员费50万元,医院自己准备急救车辆。疾控中心将大楼出租,建立一个体检中心;妇幼保健中心也将建立妇产医院,托管给上海妇保医院;血液中心(中心血站)变为由群众义务献血后,血站卖血给医院,小部分钱上交政府,余下留用。 “平时看不出来有什么问题,一旦发生SARS这种重大疫情,就非常危险了。”宿迁市民说出了自己的担心。 在最近新医改方案讨论的过程中,有些迹象对于宿迁来讲,可能意味着新一轮的变革。最近,卫生部部长陈竺在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上,阐述了新医改方案将坚持“基本医疗服务由政府、社会和个人三方合理分担费用”。以“政府主导”医改的思路早在十七大报告中就明确指出:“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完善国民健康政策。” 有消息人士透露,“将收回一批民营医院,进入国有化轨道。”虽然这还是一个秘而不宣的消息,但民意已经有所向了。 【对仇和的三种观点】 在《仇和旋风》上篇见报后,网络上再一次掀起了仇和式执政的评论浪潮。林林总总的观点可以归纳为三类: 挺仇派:前几天,有消息说,据网上投票显示,有近80%的人认同仇和是实在的能做事的清官。这类群体依据个人感受,腐败又不干实事的官太多,他们呼唤的是能干实事的清官。 反仇派: 这一类也比较多,在各大网站上都有。他们认为仇和有些专制,有走向专制的危险,仇和的施政妨碍了中国民主化的进程。这类人偏向自由主义者。 准反仇派:这派人也很多,他们大多认为仇和虽然做得很好,但是中国需要的是更好的政治制度;或者是仇和模式虽好,但不值得推广。 仇和沭阳-宿迁-昆明改革之路比较 招商方面 沭阳:1998年宿迁沭阳县,给教师下达“招商引资”任务。 宿迁:2002年宿迁推行1/3干部离岗招商、1/3干部轮岗创业,副处级干部的任务是500万元/年,完不成任务的干部,所在部门一把手免职。 昆明:昆明已经从各部委办局抽调了100多人培训,并组成35个招商分局,分赴全国各地展开拉网式驻点招商。 媒体方面 沭阳:1999年让有小偷小摸等行为的人,在电视上念检讨书,取名“沉重的忏悔”。县电视台的新闻经常是播长达一两个小时,县里的会正常都是直播。这个新闻栏目除了播报新闻外还有以下的功能:公布县四套班子领导、各乡镇主要领导、县直机关领导的宿舍、办公室电话和手机号码,公布计划生育“双月查”结果、公布各单位招商引资成果、公布各单位卫生包干区卫生检查情况、曝光市民乱倒垃圾翻越护栏随地大小便等不文明现象,曝光干部吃喝操办和公车私用,未完成招商引资人物的科级以上干部检讨,各乡镇干部的新年工作计划、被拘留判刑人员自我亮相向人民检讨。 宿迁:大小会议多要通过电视直播。 昆明:从2008年2月15日开始,承诺建立阳光政务机制,昆明市五区一市八县的政府首脑和昆明市政府各职能部门的行政长官,一一到昆明电视台亮相承诺。在《昆明日报》将工作电话公之于众,一时昆明纸贵! 医疗、教育方面 宿迁:2001年起宿迁推行教育事业改革,将学校推向市场变为民营。“能卖不股,能股不租,以卖为主,再到拍卖乡镇卫生院、医院,再到出售学校。” 昆明:2008年3月开始,对医疗和教育机构进行大面积改革。鼓励社会力量办民办医院和学校。目标是到2012年,民营医疗机构资产占全市医疗总资产的比例达到70%以上。 拆迁方面 宿迁:在城区拆迁时,沭阳街头到处是:“大干30天封顶。”而在推行小城镇建设时,每个乡镇都领有任务指标,有的乡镇因完不成任务,干脆强行拆除老百姓的房子,逼其重建。 昆明:仇和一上任,就开始进行最棘手的城中村改造。 治安方面 沭阳:1997年沭阳开了120多场的公判大会,平均3天一场。治理后的沭阳治安在当时是苏北最好的。 宿迁:在任七八年间,社会治安治理没有停手。 昆明:一到昆明便开始抓社会治安。 |